患者情况: 刘某,男,60岁。初诊日期:2005年3月18日。 主诉:右手指活动不利伴言语蹇涩1年余。 病史:患者诉1年前突发右侧肢体活动不利,语言蹇涩,经某省级医院CT扫描,诊断为脑梗死,经住院治疗后,右下肢乏力好转,但仍遗留有右手指活动欠灵活,言语蹇涩欠流利,遂来求诊。 刻下见:右手指活动不灵活,语言欠流利,记忆力减退,计算力减退,心烦,入睡困难,舌黯红,苔厚腻,脉沉细。 如果您觉得本期诊断有点难度,可以分享给同道一起讨论!欢迎将您的答案和依据私信给我们,答案下期揭晓! 上期问题(“痰多色白质稠...舌微红苔白腻,脉沉滑。”辨痰之用药!): 1.辨证后选择最佳主方。 A.六君子汤 B.二陈汤 C.清金化痰汤 正确答案:A。(正确率50%) 2.该患者之痰,如何选择祛痰药? A.白芥子、浙贝母+海藻、昆布 B.陈皮、半夏+瓜蒌、桑白皮 C.五味子、白果+葶苈子 正确答案:B。(正确率69%) 患者情况: 李某,女,54岁,2011年12月15日初诊。 初诊:咳嗽多年,冬季加重,痰多色白质稠,胸闷疼痛,气短乏力,体质较瘦弱,左侧上肢麻木,食少,便溏。舌微红苔白腻,脉沉滑。 病史:2005年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术,2009年因乳腺癌左侧乳房切除,胸结核病史5年,已除外肺结核。平素喜食生冷之品。 名医诊疗: 【辨证】“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多因饮食生冷,脾胃受伤,健运失常,酿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则咳嗽痰多,色白而稠,胸闷疼痛。脾气虚弱,健运失常,故见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苔白腻,脉滑皆为痰湿之象。 【治法】健脾燥湿,理气化痰。 【方药】 生晒参15g,桔梗15g,瓜蒌15g,陈皮15g,蜜桑白皮15g,半夏15g,茯苓15g,炙甘草15g。 7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二诊 2011年12月22日。痰略少,仍咳嗽。上方加蜜枇杷叶20g。14剂。 三诊2012年1月5日。咳嗽止,痰大减,乏力转轻,舌不红。上方去蜜桑白皮,加地龙15g。7剂。 【分析】 本案病患多年,四年内又经两次大手术,且恋食生冷,致使脾胃受伤,中气亏虚,肺气不足。肺主气,脾主运化,肺脾两虚,湿浊内生,聚而成痰,痰湿壅肺,肺气不利,则发咳嗽痰多,气短乏力,便溏等症。治当益气健脾,理肺化痰止咳,以六君子汤加减治之。 方中人参甘温,补益肺脾之气。茯苓甘淡,渗湿健脾,且治生痰之源。半夏辛温性燥,燥湿化痰;陈皮行气化痰,亦为治痰先治气之理。舌微红可见痰湿有化热之势,加用瓜蒌清热祛痰,且可理气宽胸。蜜桑白皮清泻肺热。桔梗宣肺止咳,并能化痰。炙甘草和中益气,调和诸药。二诊时,加蜜枇杷叶以增利肺止咳之功。三诊时,咳止,舌不红,加地龙通经络兼清肺热。 内容来源:段富津临床医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