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编原地 ‖ 088】随笔 · 平台小编 樊文举 ——《在书本中寻找自己,在阅读中超越自我”》

 六盘山诗文 2023-05-06 发布于宁夏



平台小编




小编园地           



在书本中寻找自己
在阅读中超越自我



文 ‖平台小编  樊文举


   
5月6日上午,有幸参加了《西吉县“书香校园”建设先进经验和教师读书心得交流展示活动》,并深受感染。随即将自己今天在活动中的点评语予以整理,刊发在这里,以便鼓励自己在今后的日子里多读书,做到“在书本中寻找自己,在阅读中超越自我。”
    



在西吉县“书香校园”建设先进经验和
教师读书心得交流展示活动中的点评语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早上好!
十分感谢县教育体育局“书香校园”建设先进经验和教师读书心得交流展示活动领导小组的厚爱,给了我参加今天这样一个“精彩纷呈,砥砺共进”的学习机会。并受领导小组的委托,对各位教师读书心得交流展示活动做点评。说实话,在各位领导、老师面前,做点评谈不上,也不敢,主要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刚才听了14位老师的读书心得之后的一些感触和感悟。
我们都知道,读书能陶冶性情,丰富知识;读书能开阔视野,启迪人生;读书能改变命运,改变生活。在刚才的交流展示活动中,各位老师提到次数最多的两句诗句是“腹有诗书气自华”、“书中自有黄金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个人认为:读书的最终目标是提高自己对社会、对人性的认识,锻炼自己的心胸,逐步训练感受幸福的潜力,增强自信力,进而构建学习、生活、工作的潜力,重塑自己言行、人格和智慧。读书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进程中不可缺少的源动力。
记得白岩松老师说过这样一段话,大概意思是:我们读书,最终的目标都是读到自己。读书中,你会发现焦躁的心会平息下来,突然有种豁然开朗的安全感;读书中,你会发现自己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千百年来被无数人思考过,并且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答案。真正的阅读是一种深刻而愉悦的体验,是从中找到了自己,塑造了自己。每一本在心目中值得阅读和记住的书,都是因为其中蕴藏了未来你更期待的那个自己。说实话,在今天各位老师交流分享的书籍中,有两本我是读了多次的。因为我每次读时,都能从中找到此时我期待的那个自己。真的太巧了,这段话在今天分享读书心得的14位老师身上也得到了很好的印证。我想,他们为什么要读这些书呢,肯定也是从中找到自己期待的那个自己,所以他们才喜欢读,而且分享给了大家。
刚刚,各位老师在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体会时,有的从读过的某一本书的创作背景,内容,思想内含着手,层层深入,有理有据地分析了文本的思想价值、艺术风格与价值,给我们以启迪,有高度,也有深度,如王楠老师分享的“细读《姜白石词笺注》”。有的通过详尽地探析书中主人公的命运,进而剖析社会时代特征,通过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命运、社会特征的分析,归纳总结出自己的认知和感悟,观点明确,条理清楚,引人深思,如王莲叶老师分享的“骆驼祥子穿越到现在浅析”,温彩虹老师分享的“《可可西里的哭泣》——道德与信仰”,周治军老师分享的“读《三国演义》有感”,李恒恒老师分享的“《活着》读书心得”等。奇巧的是,王淑红、马存智、王志花三位老师今天分享的都是《平凡的世界》这本书,这一方面充分证明了这本书为什么被称为名著,另一方面也证明了文学到底是怎样影响人们的生活的。这便是文学的力量,文学的社会价值所在。但他们的切入点,观点、感悟一点都不重复,这让我想起一句话:饭要自己吃才香,路要自己走才捷,书要自己读才懂。同一本书,不同的人会品出不同的味,不同的人会读出不同的理。所以,书要亲自读,只有亲自读了,才会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别人读懂、获得不一定是自己需要的,自己需要的别人不一定读,更不一定能读懂。多年的读书经验告诉我,其实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生活环境下,读同一本书的感想也是不一样的,尤其在读诗词类的书籍时显得更为明显,这可能与诗词本身的特征有关,就不再多说了。有的从不同的方向,角度,层面着手,谈自己读书的历程和经验,并分享了读书在生活、工作中的运用,总结自己独有的读书感悟,令人感动,使人膜拜,如王启睿老师分享的“读书感悟”,雷薇薇老师分享的“最是书香能致远”。有的结合自己的职业、工作,谈读书对教育工作的帮助,对教师职业的珍爱和崇拜,如张力珍老师分享“用爱点亮学生的心灵——读《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有感”,冶文霞老师分享的“如何做一个幸福的老师”,马玉莲老师分享的“读书,做更好的老师”,她们为提升学生学习读书,为搞好教学工作读书的故事令人感动,令人敬佩,感谢几位老师持之以恒,敬业爱岗的一片赤子之心。在今后的路上,愿你们以读书点亮学生的心灵,也点亮自己的心灵,更要点亮我们幸福的生活。有的沿历史长河,将不同时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与作者本人串联起来,探讨不同时代、不同文学作品中不同人物、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不同作者,在不同时代和社会背景下的同一命运,寻找同一类人的社会共性。如温春娥老师分享的《寻访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她寻访的不仅仅是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更多的是寻访现实生活中一个个活生生的女性形象。无论是文学作品中的女性,还是现实生活中的女性,一个女性的一生就是她所生活时代的一个缩影。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研究一个女性的一生来印证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
刚才各位老师在自己独特的解读中都展示了一个更好的自己。他们交流的阅读感悟,我认为都是来自他们自我觉醒和反思的阅读,这种觉醒和反思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尊重,去学习。
我想,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之际,我县教育系统这么重视,盛大的举办这次教师读书交流活动,用心良好,眼光高远,也适得其时。其目的就是要通过各位老师重视读书,热爱读书的举动,引导学生爱上读书,在读书中健康成长,进而在全县促进形成全民阅读的良好风气。我也坚信,坚守读书这块美丽而纯洁的麦地,是我们每一个人最质朴的行走方式,也是我们每一个人最能快捷的成长之路。前几天,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邱华栋在中国作协首届全民阅读季启动仪式上说:“阅读,让人有朝气、有底气;阅读,让生活更美好、城市更温暖;阅读,让国家和民族自信自强地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确实,读书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一个地域的命运,一个国家的命运。那就让我们每一个人在一本本涉猎各行各业的优秀书本中,读到那个最想成为的自己,在人生路上遇到那个最美丽、最幸福的自己吧。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大家见谅!
谢谢!


作者简介


【樊文举】网名水比药苦,宁夏西吉县人,业余创作诗歌、散文、小说,作品散见于《诗刊》《诗选刊》《诗歌月刊》《朔方》《飞天》《黄河文学》《六盘山》等。著有长篇历史小说《大石城》、诗集《墨语心痕》、散文集《天蓝色的记忆》。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宁夏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西海固作家研修班学员。

Liupanshan
六盘山诗文
编辑:水比药苦

谢谢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