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凤阳皇陵 从兴盛至荒废,中国规划最奢华的皇城“烂尾”

 风吟楼 2023-05-06 发布于广东
文章图片1

神道两旁32对石像,直线排开。单以数量而论,超过明孝陵以及十三陵,堪称国内之冠。

文章图片2

皇陵陵园前的神道石像雕体形高大,雕工精美,用巨大的青石细细雕琢而成。

文章图片3

马以及控马者六对

文章图片4

神道柱(豆瓣@北邙客)

文章图片5

大明皇陵之碑,碑文由朱元璋亲自撰写,叙述了他的出身、经历,建立明王朝的历程。 (微博 @橙小橙橙走天涯)

下图为仁祖皇帝夫妇的合葬墓,史载朱元璋称帝前后,曾经有意为父母迁葬,后因担心牵动风水龙脉,就此作罢,仅在皇陵上增厚封土而已。(豆瓣@北邙客)

文章图片6

仁祖皇帝夫妇的合葬墓。(豆瓣@北邙客)

文章图片7
文章图片8

当年考古现场

文章图片9

凤阳,古称钟离、濠州,至明代,明太祖朱元璋赐府名“凤阳”,沿用至今。作为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乡及龙兴之地,凤阳的闻名-兴盛-衰落过程也是与朱元璋息息相关。

明中都城主要由外城、禁垣和皇城组成。

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有皇城遗址,2017年12月获得国家局正式授牌,成为安徽省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国家大遗址公园。

明中都皇故城,周长3680米,面积84万平方米,比北京故宫大12万平方米。曾是中国古代最豪华富丽的都城建筑之一,现遗址最主要的遗存只有午门、西华门、东华门两个城门的台基,和1100米的城墙,另外还发掘清理出道路痕迹、建筑基座、汉白玉石础等。

明中都始建于洪武二年,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并参考《宫室图》规划建设,由明朝开国第一文臣李善长主持全部工程的营建工作,在全国调集百工技艺、军士民夫等,数以万计,在凤阳营建中都。

作为明初规划和营建的第一座都城,明《中都志》称它“规制之盛,实冠天下”,其建设体现了《考工记》中古代都城建设的设想,以对称为基本特点,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宫殿分列,繁华侈丽,其午门须弥座和奉天殿石础的雕饰,在规制与奢华程度方面都超过北京故宫。

有一首诗也描绘了明中都当年的盛况:“中都丰镐遗,宫阙两京陟。千里廓王畿,八屯拱宸极。”总之,朕要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天下无敌、举世无双的豪城。

经过6年的紧张施工,至洪武八年,中都城“功将完成”,朱元璋却在洪武八年第二次亲临中都返回南京的当天,突然下诏停止役作。这一“惊变辍中途”之举,在历史上空前绝后。

停工的原因,据说是在洪武八年四月,朱元璋从南京出发,前往中都凤阳视察中都的营建情况。《明史·薛祥传》记载:“八年,授工部尚书。时造凤阳宫殿,帝坐殿中,若有持兵斗殿脊者,太师李善长善奏:诸工匠用压镇法。帝将尽杀之。祥为分别交替不在工者,并铁、石匠,皆不予,活着千数”。

“压镇”又“厌胜”,是古代工匠用来表示他们的信仰和情绪的一种迷信活动,中都工匠想用此法来诅咒王朝不安宁,通俗说就是画叉叉诅咒,是对明中都营建劳役过重、督工太急的无声反抗。

朱元璋知道后龙颜大怒,斩杀工匠,在封建社会迷信思想盛行,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理作用下,朱元璋是惧怕这种诅咒的,即便把都城迁过来,也不会住的安心和踏实。这应该是朱元璋罢建中都最主要的原因。

因此,明中都没有彻底建成,也没有正式启用,在失去了原有的政治光环沦为“陪都”后,又先后经历各种战火洗礼,加上风雨的侵蚀、岁月的变迁,明中都大部如今仅剩下断壁残垣。

一座都城,经历了选址、兴建、罢建、废弃四个过程,如同人的一生起起落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