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劳动光荣”和蒋孝章转学

 老庄友华 2023-05-06 发布于海南

“五一”当中,在某些群里看到几篇图文,涉及到讨论“劳动光荣”这个传统口号,引发了我的一点联想。

一般来讲,“劳动光荣”隐含了一层意思,那就是,这里说的劳动基本上是指体力劳动,所以原本表达的意思是干体力劳动是一件光荣的事。

在中国的儒学传统中,不论是孔老夫子在背后骂“请学稼”的樊迟没出息,还是孟老夫子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总体而言,对体力劳动都不大看得上,更谈不上有“劳动光荣”这种意识,反倒是释道两家,多多少少还比较肯定体力劳动,在释家,这里面或许体现了印度教苦修思想在佛教中的残留浸透,在道家,体力劳动有时被浪漫化了,只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并没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在西方,“劳动光荣”这种观念来自新教徒特别是加尔文主义者提出的“劳动神圣”一说,是一种比较晚近才流行开来的思想,虽然到了二战之后,阿伦特等思想家又开始反思这种观念,但是在那时,这个口号已经是相当深入人心,在实行西式制度的很多地区都设有法定的劳工假日,尽管不一定都是在“五一”,而教会学校也往往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一些体力劳动,比如大扫除之类,后来,很多非教会学校也参考了教会学校的作法,制定了类似的管理规章,例如,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知名的宝岛中学“北一女中”就是这样要求它的学生的。

那时,蒋经国的女儿蒋孝章就在“北一女中”读书,她在学校里样样都还如意,就是不能够适应学校组织的各种体力劳动。这是因为,一来蒋孝章那时体质偏差,身子骨弱,体力劳动的强度高一点,她就会吃不消,二来,她在家里是千金大小姐,干体力活有佣人,有侍卫,甚至有母亲蒋方良,怎么着也轮不到让她出力,所以参加集体劳动对于别的同龄学生也许不难适应,对于她确实属于一种挑战。

图片

后来,蒋孝章的处境被宋美龄知道了,于是宋美龄以祖母的身份与校方沟通,希望学校看在蒋孝章身体偏弱的份儿上通融一下,给她适当减少一些体力劳动。

这个时候,蒋介石是宝岛上的最高权力者,他的孙女想在学校少干一点体力活,按说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而且还是宋美龄亲自出面求情。但是校方一口拒绝了宋美龄的要求,理由也很简单:学校只视蒋孝章为一名学生,所以必须和其他同学一起被一视同仁对待。

图片

最后,蒋家无可奈何,只好给蒋孝章办理了转学,而“北一女中”硬杠宋美龄的结果就是:什么事也没有。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