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找到内在小孩,疗愈情绪,改变潜意识模式,创造幸福人生。

 生命的启示 2023-05-06 发布于江苏


导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内在小孩,找到他,看到他,陪着他长大。我们要疗愈情绪背后的创伤,改变潜意识模式,改写生命的脚本,为自己创造幸福人生。

10月底,我的内在小孩是一个站在无人的街头的十五六岁的小女孩,她披散着长发,把脸给盖住,胸前紧紧地抱着一把宝剑,腰板挺得直直的,就那样迎着风,一动也不动地站在昏黄的灯光下,好像一个仗剑走天涯的女侠。虽然我看不清她的脸,但是我能感觉到她有愤怒和埋怨。

当时我很害怕,悄悄地看了她一眼,再看她一眼,也有点好奇,突然她“噗嗤”一声地笑了,我也忍不住尴尬地对她笑了笑,心里有点愧疚:不好意思,现在才来看你。

我试着拉着她的手,走到温暖的家里,给她擦擦脸,吃个热饭。她比我大胆主动,说以后要常见面,还说她会照顾自己,叫我不用担心。在我的感觉中,她比我坚强。

今天,我又看到了我的内在小孩。她把头发扎起来了,五官清秀,脸上的愤怒和埋怨也消失了,只有一脸的正义凛然。

她身披盔甲,佩带宝剑,腰间系着一个紫色的小铃铛,站在一艘绿色的小飞船上。感觉她不再是独闯江湖的女侠,而是保家卫国的战士了,她的心也坚定了。我看到她真的很坚韧。

但是我还没有走近她,我就这样看着她,独自站在飞船上,扎着长发,身披盔甲,佩带宝剑,腰系小小的紫铃铛,自由地在一片森林的上空翱翔。那里的空气很新鲜。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有点好奇呢?什么是“我的内在小孩”?我的内在还有小孩吗?请稍候,下面我简单地解释一下,什么是“内在小孩”。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内在小孩,一个或多个。

一、心理学理论:什么是内在小孩?

在心理治疗领域中,“内心小孩”的概念,最早是由心理学家荣格提出。他在1940年首次出版的《儿童原型心理学》中,以“在里面的小孩”来指称儿童原型。

内在小孩是从潜意识,人类本性的深处所诞生,它代表的是所有存在中最强大的冲动,是内心最原始、最渴望的自我的欲望,这种想要自我了解的力量是一种自然律,具有无与伦比的力量。

“内在小孩”是一种隐喻,在精神分析与心理咨询中,都有被提及,通常被分为五大类型。

第一种类型:代表着过去的创伤记忆,这些记忆可以是对事件的记忆,或单只是情绪的记忆。

第二种类型:指的是童年期未受伤的自我状态,是我们最原始、最纯真、最有童心的样子,也就是赤子之心。

第三种类型:被隐喻为一种超越的存在状态,同时兼具痛苦与超越两种特性,面临现实的挑战和生活的折磨时,是痛苦的;但在反观内心沉静面对内在时,又能感受到存在本身的超越力量,它存在我们的内心,可为我们引领方向。

第四种类型:属于次人格的一种,是基于生存的需要,留存在生命中某一时刻的行为、感受或想法的整体,我们可以有很多种次人格。次人格需受主人格的控制,否则会影响生活。

第五种类型:指从受伤到康复的疗愈过程,指个人与自己和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希希解读:

看来,我的内在小孩属于第三种类型,超越的存在状态,同时兼备痛苦和超越。记得第一次见面时,我很害怕她,是她先对我笑,主动安慰我,叮嘱我多见面,她比我有力量,能够引导我。

以前,她是蓬头垢面的,一个人颠沛流离,无所依归,只能紧紧地抱着身上的宝剑,以此来保护自己。自从我看过她一次后,时常在心里理解她,接纳她,欣赏她,慢慢地,她就发生了变化。

现在的她,不再是披头散发,把自己的脸给挡住,而是干净利落地扎起头发,坦荡荡地露出自己真实的模样,我看到了她的决心和动力。

现在,她拥有了自己的装备,一艘绿色的小飞船,她懂得借力了,不再只是靠双脚跋涉,身上的那把宝剑不离不弃地护着她,大有“剑在,人在;剑亡,人亡”的气势。

但是我想,这只是暂时的,可能有一天她就不再需要宝剑来守护,而是剑在心中,无剑胜有剑;可能有一天她不再需要招式来防卫,而是招在心内,无招胜有招了。

她还给自己换上一身盔甲,人在江湖,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爱自己就要好好保护自己。她随身携带着的小铃铛,紫色是她喜欢的颜色,铃铛的声音清脆悦耳,好像在为她的前进所伴奏。

她的脸上不再有愤怒和埋怨,她知道了情绪的背后是未被满足的期待和渴望,她看到了它们,并学着转化和满足它们。她学习理解自己,同时也理解别人,她可以跟自己的过去和解了。

她理解了自己当下的生活是如何构成的,她知道自己是谁,自己的过去是如何被塑造的,她有了思路去理解当下的生活跟人生,也找到了内在的资源和能量去创造未来。

因此,她不再被困于某个具体的人事物,而是能够跳出去,俯视它们,理解它们,对它们送上微笑,继续走自己的路。

她相信自己的价值不会被限定于某种具体的人事物,于是她能够及时抽离,和不值得的人事物划清界线,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专注在自己身上。

她相信自己有能力,帮助那些同样痛苦并渴望改变的人们,引领他们看到自己,理解自己,接纳自己,正如她这大半年以来所做的那样,陪伴着自己从抑郁的状态中一步步走来。

由此可见,我的内在小孩正在一点点地成长,而我的未来也正在一点点地明朗起来。

看到这里,可能你依然还会感到奇怪,为什么我们都会有内在小孩呢?

二、心理学解析:为什么会有内在小孩?

虽然我们长大了,但是在小时候,有很多未被满足的期待和渴望,有不被允许的情绪和被伤害的经历,可能有时候我们自己都忘记了具体的事件,但是身体会帮我们记住当时的情绪和感受。

例如,当我们4岁时,受到很深的伤害,那些愤怒、恐惧、悲伤,无助…的情绪和感受,会在我们幼小的心灵留下深深的烙印,我们的自我就好像小孩子,固执在4岁受伤的状态不愿长大。

我们带着自我的这个部分,成年后一旦遇见相似的事件,或者激发某种类似的感受,情绪就会不由自主地爆发,仿佛一下子回到4岁时的那种伤害和无助的情境中,并习惯性地做出反应。

那些在成长过程中,没有被满足的需求所导致的情绪、感受和反应,会深深影响我们的身体、心理、关系、感情和工作,甚至会妨碍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给我们制造困境和问题。

那么,应该如何应对我们的情绪、感受和反应呢?

三、实操方法:疗愈内在小孩。

1.找到内在小孩。

2.聆听他的倾诉。

3.帮助他长大。

我们要学习觉察自己的内在小孩,好好地安慰他,抱抱他,照顾他,好好地听他说说话,给他想要的理解和接纳。

时常用心感受自己忽然而至的情绪,情绪背后是未被满足的渴望,也就是伤口,当我们能够好好地爱自己,疗愈了情绪,也就疗愈了内在小孩。

后记:

近年来,关于抑郁症自杀的新闻越来越多,而且抑郁的群体越来越趋向于年轻化。

究其原因,一部分是学习工作生活压力大,另一部分是人们在面对自己情绪的时候,往往束手无策,导致情绪越积越多,最终在某一刻爆发。

回想一下,你有没有试过,在做错事的时候,懊悔内疚得不得了?你有没有在达不到期待的时候,对自己失望至极?你有没有在面临失败的时候,恨不得自扇耳光?…

每当出现情绪的时候,我们有没有很讨厌那个自己,恨不得把那个自己推开?每当我们不被别人喜欢、不被别人认可、不被别人欣赏的时候,我们有没有跟着别人来否定自己、打击自己?…

每当这些时候,我们能否看到自己的内在小孩在不断地哭泣,不断地求抱抱、求安慰?

他在求求我们好好地在意一下自己,好好地关注一下自己,好好地爱一下自己;他在求求我们不要把自己绷得太紧了,不要逼着自己去做不喜欢的事情,不要傻傻地帮着别人来伤害自己…

我们能不能看到,在以上所有的事件背后,自己的坚持和不容易?我们能不能学习去理解他、接纳他、感谢他、欣赏他?而不是批评他、指责他、否定他和打击他?

我们内在的小孩,其实就是内在受伤的自己,需要被看见,被理解,被接纳,被治愈。如果一直忽略、冷落、避而不见,又或者打击、批评、压抑,那么最终受伤的人,是我们自己。

以上我能感同身受,自从2019年爸爸意外去世之后,我就陷入抑郁状态,什么事都不想做,什么人也不想见,连最爱的文字写作也暂停在三月份,真的感觉人生没有价值、没有意义。

但是爸爸的离开只是导火索,归根结底,是我在成长的过程中压抑了无数大大小小的情绪,终于借此机会崩溃了。我明白,抑郁是身体机制在保护和提醒自己,但是我们需要自救和求助。

今年4月份,我报名学习线下的萨提亚心理成长课程,跟着导师一起看回自己的原生家庭,好好地认识自己,我不仅能看到自己,理解到自己,我也能看到别人,理解到别人。

线下课程结束后,我又报名线上提升内在力量训练营,帮助自己更好地了解自己,接纳自己。现在,我不仅能疗愈自己,为自己赋能,也能用文字来疗愈别人,影响别人了。

虽然现在的我还没有完全走出来,但是我能感觉自己真的越来越有力量了。

刚才我内在小孩身上的剑,就是我自己手里的笔,以前,我只能用剑来保护自己,用笔来书写忧伤;现在,我可以用剑来开天辟地,披荆斩棘,用笔来疗愈自己,影响他人了。

我可以书写过去的忧伤,为自己包扎伤口;也可以联结当下的现在,找到内在的资源和能量;同时相信我也能开创未来,引领自己和陪伴他人走向生命的完整和统合。

我找到了自己的使命和价值所在,这是抑郁送给我的礼物。

温馨提示:

可能你看我的这篇文章,还有一些地方没看懂,没关系,心理学上的东西,也不是一篇文章就能说清楚的。我们慢慢来。

这大半年,我学到的东西真的很多,对我的帮助也特别大(不然我现在就没那么快可以写作了),我准备花一年的时间,好好地温习和消化一遍。

接下来的日子,我会持续把自己学到的心理学上的理论知识和解决方法,契合我当下的状态,用我的理解,经历和领悟,通过我的一套细腻的解读系统给呈现出来。

它们或是一篇结构清晰的文章,或是一段短短的发自真心的感悟,或是一篇心理学的读书思考,又或者是毫无章法可言的随感…不管是什么,我都希望能让你看了有所收获。

我希望能细化一些,一点一点地写,这是我在用心理学的原理来疗愈自己,也是我在用文字来影响别人。我会把自己学到的技法和悟到的心法传递给你,学了就能操作,练习就有效果。

在心理学上,人类世界的关系分为三种:我和自己的关系,我和别人的关系,我和世界的关系。其中,我和自己的关系尤为重要,我和自己的关系好不好,影响着我和别人以及我和世界的关系。

自强则万强,自我是一切问题的根源,认识自己,和自己搞好关系,就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

所以,我打算用几个版块去分类我的文章,主要是情感疗愈和心理剖析:专注个人成长,涉及恋爱和婚姻。

可以帮助你了解自己,爱自己,活出自己;引领你了解原生家庭,和自己和解,和父母和解;教导你提高自信、管理情绪、增强沟通能力,提升内在力量…等等。

我会陪着你找到自己的内在小孩,疗愈情绪,改变潜意识模式;我会伴着你一起改写人生的脚本,重新创造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幸福人生。

相信我们可以的。

因为,我们本是自己生命的主人。

​PS:

人生是一场修行,修心是关键。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允许我们一点一点地来,慢一点也没关系。

最重要的是,我们已经迈出第一步了。

感恩有你,一路同行。

文:希希暖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