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法典》中的居住权,究竟是什么?

 Tonyd99 2023-05-06 发布于广东

那么,居住权到底能对我们的房子产生何种的意义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

文章图片1

一、案例展示:买房前忽视了房子的居住权,最终吃了大亏

小李今年30岁,毕业后已摸爬滚打了5年,积攒了一定的财产,终于能够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由于能力有限,小李并没有考虑购买新房,而是选择了价格相对便宜的二手房。

因为是人生的第一套房,小李看了好多套房,选择了很久,最后终于在离单位不远的地方找到了一套心仪的房子。

房子周围交通便利,小区环境也不错,重点是价格还很合适。小李觉得这么高质量的二手房,肯定很受欢迎,所以看房之后就草草做了决定。

房款付清,产权过户,小李拿着红色的不动产权证,心里说不出的高兴。

第二天下班,他准备到新房再好好看看,盘算盘算怎么装修。

谁知,到了地方后,钥匙怎么也打不开锁。更让人诧异的是,这时门开了,里面走出来一个老太太。

文章图片2

老太太问小李在干什么,小李疑惑的说:“这是我家啊”,老太太说:“这怎么会是你家,这是我儿子的房子。”

小李问老太太:“你儿子是张某吗?”老太太点点头。

小李立即给张某打过去电话:“怎么房子卖给我了,你家老太太却过来住了?”

“因为我在这房子上给我妈设置了10年的居住权啊。”

小李这才恍然大悟,心中懊悔不已,后悔在买房前没有查询一下房子的居住权问题。

那么,小李到底能不能住进自己买的房子里呢?

二、买到已经登记“居住权”的房屋是否能够入住?

上述案件中的小李,自己花了钱买了房,出于我们一般公众的内心认可,经过了这样的程序,房子就是小李的了,怎么还会存在不能入住的问题呢。但是我们在这里只能遗憾的说,这套房子小李的确是不能入住的。

因为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三百六十六条的具体规定:居住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对他人的住宅享有占有、适用的用益物权,以满足生活居住的需要。

文章图片3

居住权的设立需要满足登记生效的条件,即若想在不动产之上设立居住权,那么应当向登记机构申请居住权登记。这是居住权成立的必经程序。

如上述所讲,居住权自登记时设立,设立了居住权的房屋,居住权人在权利生效期间内,享有对于该房屋的占用和使用的权利。也就是说,设立了居住权的房屋,虽然居住权人不享有对该房屋的所有权,但是却享有一定时期内的居住权。

因此,上述案件中的小李,虽然取得了房屋的所有权,但是却无法抗衡房屋之上先期设立的居住权。对于该房屋,小李也是无法入住的。

三、买房前如何知道房屋是否设置了居住权

在进行房屋买卖交易前,买家想要确认即将交易的房屋之上是否设置了居住权,那么是可以到不动产登记机构进行查询的。

因为房屋居住权的设立以登记为生效要件,所以通过查询便能够确定房屋之上是否设置了居住权。

文章图片4

通过查询我们同时能够确定,房屋居住权设置具体期限是多久,再综合考量后决定是否购买房屋。这样的做法,能够更好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避免因居住权的设立导致房屋交易出现不必要的纠纷。

四、买到登记了“居住权”的房屋该如何维权

因为房屋买卖行为属于民事法律行为,所以,如果出现像我们今天的案件中的小李遭遇一样的情况,就是买房后才发现房屋之上设立了居住权,而导致所有权人无法入住,那么首先还是要确定该居住权的效力如何。如果居住权并不是合法设置的,是无效的居住权,那么是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等途径确认其居住权无效,然后合理的享有自身的房屋所有权并入住的。

文章图片5

但是,由于法律对于居住权的设立设置了明确的生效要件,也就是要进行有效登记。强制生效门槛的设立,也同时确保了通常情况下的居住权的合法有效。那么,在居住权合法有效的前提下,购房者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

出卖人在买卖房屋时未告知房屋之上设有居住权,而导致买受人无法顺利入住,那么买受人可以向出卖人主张违约金或者解除买卖合同的。双方能够协商解决的,协商优先,如果协商无法达成一致,那么买受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双方之间房屋买卖合同无效。

五、居住权在消灭与撤销

法律对于居住权的消灭同样设置了条件,那就是在设定的居住期限届满或者居住权人死亡的情况下,居住权就消灭。消灭应履行注销登记手续。

居住权由于其权利的高度人身依附性,一般是不得转让或者继承的。所以,居住权只能由自然人享有,不能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在居住权期限届满后,权利即应终止。

文章图片6

另外,居住权也是可以撤销的。在居住权人实施了侵害房屋所有权及其亲属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情况下,或者实施了严重后果危及所住房屋安全的情况下,房屋所有权人都是可以撤销居住权人的居住权的。

法律设置居住权的意义在于保障特定人群的居住权利,这里的特定人群,一般是指老幼病残等弱势群体,但是,在当前的司法实践中,一些人恶意使用居住权,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这违背了立法的初衷和居住权制度的价值追求。

居住权不能滥用也不能忽视,特别是在进行房屋买卖行为前,一定要确认是否存在居住权,以免带来后续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