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表现手法系列:总论

 读写侠 2023-07-05 发布于广西

在前面《表现手法系列:谋篇布局的表现手法》中,介绍了6种用于作文谋篇布局的表现手法。在学习时要注意,从阅读理解角度看,对这6种表现手法都需要了解,即求广;从作文写作角度看,则需要对其中个别表现手法作深入分析和练习使用,做到熟练掌握,即求精。如“抑扬”的表现手法,在写叙事文时是屡见不鲜、屡试不爽、无往而不利的手法,需要在叙事作文中重点进行练习。

这正是在《语文学习一本通》第三章“语文学习的科学方法”中明确的,阅读理解应采取广撒网、多捕鱼的方法,作文练习应采取开小口、挖深井

推而广之,落实到语文知识的学习上,从备考阅读理解角度看,对每个语文知识都要了解、清楚,确保答题时能答上来而不至于一片空白;从备考作文写作角度看,则应选择部分语文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和练习运用,以求熟练掌握,切忌贪多(因为求多的话,根本就学不精了。对每个表现手法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会发现,表面看似简单的东西,其实包含着丰富的知识。比如,仅基本的修辞手法就有49种,高中三年怎么可能学精)。

对比来看,数学、物理学习,则需要对每个公式、定理都要熟练掌握、烂熟于心。同学们,你注意到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之间的这种差别了吗?

换句话说,《语文学习一本通》第二部分“必备基础常识”的内容,都是需要了解的。而第三部分“作文写作”时,则需要根据个人特点和喜好,选择部分常识内容来在作文写作中反复练习,如选定一两种文章结构、三五种表现手法、五七种修辞手法等,然后搜寻挑选十来篇类似的高分作文,进行对照模仿、反复训练、精细打磨,确保熟练地掌握所选择的文章结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形成作文的固定框架和表述的固定套路,就是说,关键是要求深,熟练掌握一两个框架套路,而绝对不能求全。

下面,介绍今天的内容

表现手法系列:总论

要科学区分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是针对具体内容进行特定表述、叙述的方式,叙述不同内容需要不同表达方式,是对文章整体或部分段落写书方法的概括。表现手法,是增强文章整体或部分段落表达效果的宏观方法,使用在多个句子、段落甚至整篇文章中。修辞手法,是增强文章中句子的表达效果的微观方法,使用在句子内部。

表达方式是针对特定内容的表述、叙述方式,如议论性内容,需要按照议论的基本模式、论证方法等进行叙述,描写性内容,需要按照描写的方法进行叙述,是相对固定的方法。

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重点研究对内容的精心安排和精巧叙述,目的是增强表达的效果。如,《鸿门宴》第一段,项羽听曹无伤说刘邦“欲王关中”后,立即大怒,命令“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司马迁把这个情节写得这么细节,好像他当时在场似的,肯定不可能的。司马迁这么编写这个情节,就是为了刻画项羽冲动、易怒、无脑的形象。如,曾国藩早期与太平天国军打仗时,屡遭失败,在上报朝廷的奏章中把原本的“屡战屡败”改为“屡败屡战”,便呈现了完全相反的效果。可以说,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是操作语言文字、增强表达效果的两把利刃。对相同内容,使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得到的效果可能完全不同。

西方修辞学最初起源于古希腊议员的街头演讲,就是使用修辞方法把普通的事情讲得天花乱坠。

表现手法与修辞手法在底层逻辑上存在诸多相同之处,只是作用的范围不同而已。表现手法是针对文章、段落或多个句子的操作,修辞手法是在句子内部进行的操作。为方便理解,我们将摒弃常见的文学性方法,而采用科学化方法介绍表现手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20个:

主要功能

表现手法

本质分析

用于谋篇布局(主要针对叙事文章)

抑扬、照应、悬念、铺垫、伏笔、比兴

抑扬,好比要跳得高,必须先蹲下,可使文章跌宕起伏。

如,悬念、铺垫、伏笔,都是在大事到来前埋下引子,但悬念是明确告知读者大事将来,激发读者兴趣;铺垫是为大事到来做准备,万事备好,以待临门一脚;伏笔则是在不引人注意的地方埋下一笔,等大事发生了,读者才想起原来事件早有征兆,不至于突兀;比兴,就是先别说的事物以制造气氛或规定韵脚,然后引出所要说的事物。

用于增强表现力

对比、烘托、渲染

本质上是对比关系在艺术技巧上的体现。通过两个或多个事物的对比、烘托(衬托)、渲染,从而增强表达效果

象征、想象、用典、曲笔

本质上是映射关系在艺术技巧上的体现。象征,表面写A,其实暗中映射着B;用典,是用典故来说明想表达的事物;想象,是由眼前联想到远方。

以小见大、抒情、正侧、虚实、动静

本质上是辩证关系在艺术技巧上的体现。抒情,通常是情与景、或与物、与事结合起来叙述;正侧、虚实、动静,同时从正面与侧面、想象与现实、动态与静态等事物的两个角度进行叙述。

直接描写

白描与工笔、开门见山

从上表可以看出,表现手法反映了现实世界的特点,充满着哲理般的智慧。比如,欲扬必先抑,大事之前要铺垫、埋伏笔、设悬念,事情前后照应便能成一体,通过烘托、渲染则情感更强烈,不好直说的事就用象征、用典故,在对比中更能深刻认识事物,通过辩证思维更能全面看清事物,等等。

上述对各表现手法作出的区分,不是严格意义的,主要是为了便于了解各表现手法的用处和内在本质。同一个表现手法可以有多个功能作用。学习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时,不要去死记硬背,关键是去分析掌握各类、各类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内在本质,用科学的思维去分析总结它是怎样达到特定表达效果的。

考试中一般很少直接考核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但可以基于对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内在本质的认识,灵活对相关问题进行回答。如2022年甲卷文学类文本阅读第9题:“这两个内容相近的文本文体不同,在艺术表现上也有差异,请分析?”那么,第一个文本是小说,是虚构、虚写的,后一个文本是纪实文学,是纪实的、实写的,便是对虚实这一表现手法的运用。

——摘自《语文一本通》第六章“表现手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