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舍《我的母亲》课文原文

 主播晓峰 2023-05-06 发布于河南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老舍《我的母亲》课文原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老舍《我的母亲》课文原文

母亲的娘家是在北*德胜门外,土城儿外边,通大钟寺的大路上的一个小村里。村里一共有四五家人家,都姓马。大家都种点不十分肥美的土地,但是与我同辈的兄弟们,也有当兵的,作木匠的,作泥水匠的,和当巡察的。他们虽然是农家,却养不起牛马,人手不够的时候,妇女便也须下地作活。

对于姥姥家,我只知道上述的一点。外公外婆是什么样子,我就不知道了,因为他们早已去世。至于更远的族系与家史,就更不晓得了;穷人只能顾眼前的衣食,没有功夫谈论什么过去的光荣:“家谱”这字眼,我在幼年就根本没有听说过。

母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这一点事实却极重要,因为假若我没有这样的一位母亲,我之为我恐怕也就要**的打个折扣了。

母亲出嫁大概是很早,因为我的大姐现在已是六十多岁的老太婆,而我的大甥女还长我一岁啊。我有三个哥哥,四个姐姐,但能长大**的,只有大姐,二姐,三哥与我。我是“老”儿子。生我的时候,母亲已四十一岁,大姐二姐已都出了阁。

由大姐与二姐所嫁入的家庭来推断,在我生下之前,我的家里,大概还马马虎虎的过得去。那时候定婚讲究门当户对,而大姐丈是作小官的,二姐丈也开过一间酒馆,他们都是相当体面的人。

可是,我,我给家庭带来了不幸:我生下来,母亲晕过去半夜,才睁眼看见她的老儿子——感谢大姐,把我揣在怀里,致未冻死。

一岁半,我把父亲“克”死了。兄不到十岁,三姐十二三岁,我才一岁半,全仗母亲独力抚养了。父亲的寡姐跟我们一块儿住,她吸,她喜摸纸牌,她的脾气极坏。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人家洗衣服,缝补或裁缝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她作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与三姐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与夹竹桃,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哥哥似乎没有同我玩耍过。有时候,他去读书;有时候,他去学徒;有时候,他也去卖花生或樱桃之类的小东西。母亲含着泪把他送走,不到两天,又含着泪接他回来。我不明白这都是什么事,而只觉得与他很生疏。与母亲相依如命的是我与三姐。因此,她们作事,我老在后面跟着。她们浇花,我也张罗着取水;她们扫地,我就撮土……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还被我保存着。

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的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给她一些喜悦。遇上亲友家中有喜丧事,母亲必把大褂洗得干干净净,亲自去贺吊——份礼也许只是两吊小钱。到如今为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么清苦,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姑母时常闹脾气。她单在鸡蛋里找骨头。她是我家中的阎王。直到我入中学,她才死去,我可是没有看见母亲反抗过。“没受过婆婆的气,还不受大姑子的吗?命当如此!”母亲在非解释一下不足以*服别人的时候,才这样说。是的,命当如此。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全是命当如此。她最会吃亏。给亲友邻居帮忙,她总跑在前面:她会给婴儿洗三——穷朋友们可以因此少花一笔“请姥姥”钱——她会刮痧,她会给孩子们剃头,她会给少妇们绞脸……凡是她能做的,都有求必应。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她宁吃亏,不逗气。当姑母死去的时候,母亲似乎把一世的委屈都哭了出来,一直哭到坟地。不知道哪里来的一位侄子,声称有承继权,母亲便一声不响,教他搬走那些破桌烂板凳,而且把姑母养的一只肥肉鸡也送给他。

可是,母亲并不软弱。父亲死在庚子闹“拳”的那一年。联军入城,挨家搜索财物鸡鸭,我们被搜两次。母亲拉着哥哥与三姐坐在墙根,等着“**”进门,街门是开着的。“**”进门,一刺刀先把老黄狗刺死,而**室搜索,他们走后,母亲把破衣箱搬起,才发现了我。假若箱子不空,我早就被压死了。**跑了,丈夫死了,**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北*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了,街市整条的烧起,火团落在我们院中;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性格,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的态度,把吃亏当作当然的。但是,在作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画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非我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当我在小学毕了业的时候,亲友一致的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勤劳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的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宿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说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我入学之后,三姐结了婚。母亲对儿女都是一样疼爱的,但是假若她也有点偏爱的话,她应当偏爱三姐,因为自父亲死后,家中一切的事情都是母亲和三姐共同撑持的。三姐是母亲的右手,但是母亲知道这右手必须割去,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而耽误了女儿的青春。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大家都怕她晕过去。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不久,姑母死了。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学校,家中只剩母亲自己。她还须自早至晚的操作,可是终日没人和她说一句话。新年到了,正赶上*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楞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泪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儿女的生命是不依顺着父母所投下的轨道一直前进的,所以老人总免不了伤心。我**岁,母亲要我结婚,我不要。我请来三姐给我说情,老母含泪点了头。我爱母亲,但是我给了她最大的打击。时代使我成为逆子。廿七岁,我**英国。为了自己,我给六十多岁的老母以第二次打击。在她七十大寿的那一天,我还远在异域。那天,据姐姐们后来告诉我,老太太只喝了两口酒,很早的便睡下。她想念她的幼子,而不便说出来。

七七抗战后,我由济南逃出来。北*又像庚子那年似的被**占据了,可是母**夜惦念的幼子却跑到西南来。母亲怎样想念我,我可以想像得到,可是我不能回去。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详的消息。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我怕,怕,怕家信中带来不好的消息,告诉我已是失去了根的花草。

去年一年,我在家信中找不到关于老母的起居情况。我疑虑,害怕。我想像得到,没有不幸,家中念我**孤苦,或不忍相告。母亲的生日是在九月,我在八月半写去祝寿的信,算计着会在寿日之前到达。信中嘱咐千万把寿日的详情写来,使我不再疑虑。十二月二十六日,由文化劳军大会上回来,我接到家信。我不敢拆读。就寝前,我拆开信,母亲已去世一年了!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老舍《我的母亲》课文原文扩展阅读

老舍《我的母亲》课文原文(扩展1)

——我的母亲老舍原文摘抄(我的母亲老舍原文赏析)

很多作家都曾写过他们的母亲。

胡适在《我的母亲》中写道:“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沈从文、丰子恺、梁实秋也写过《我的母亲》。冰心写过诗歌《母亲》。

倘若这世上有让人不约而同、主动书写的文章,只选一篇,恐怕只能是写自己的母亲。

作家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合欢树》、《秋天的怀念》等作品,都以饱蘸深情的笔墨,书写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感人肺腑,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母亲留给史铁生的财产,是艰难的命运、坚韧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

个人来讲,留下至深印象、催人泪下的,还有老舍的《我的母亲》。

这篇文章发表于1943年,老舍的母亲已去世一年多。回忆往事,特别是忆及旧历除夕那天,他没法回家,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老母亲要孤独地度过凄惨的除夕。“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泪又遮住了我的眼……”亲人已离世,回忆从前,即便当时是万般无奈、心如刀割,在回忆中还是对这件事难以释怀。这眼泪,是哭母亲的孤独、凄凉,也是哭自己的**为力。

老舍是母亲的老儿子,也就是最小的孩子。母亲生他时已四十一岁,生下他后就昏死过去。没人顾得上他,幸好已经出嫁的大姐此时赶回了娘家,把快要冻死的小弟弟搂在了怀里。

一岁半的时候,老舍的父亲死于抵抗****的战场上。一家人的生活重担都落在了母亲的肩头。老舍的母亲生了八个孩子,最后长大*的是两儿两女,当时她要养活老舍和他九岁的哥哥及十二三岁的三姐,还要侍奉大姑奶奶。

她靠着给人洗衣服、缝补或裁缝衣裳养家糊口,勤勤恳恳,毫不敷衍,每天忙到大半夜,终年无休。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她还是会把家里院子里都收拾得清清爽爽,再愁再苦,也不忘记浇灌亡夫留下来的花草树木。

母亲特别讲究礼行,好客,待人宽厚。她不怕吃亏,凡是她能做的,对穷朋友们的事有求必应。但是她也不软弱,遇到大事,心一横,“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回往心中落。”

老舍的母亲凭着顽强的生命力,将这个陷于困境的家照顾得妥妥贴贴,将儿女们拉扯大。如果说这是一种本能,那么,她对花草植物的热爱,在人际关系中讲究的礼、善,则是一种真正的教养,一种人生在世要活得硬朗,活得体面的生活态度。

老舍在《我的母亲》中写道:“母亲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后来他在一生中经历了许多事,一辈子都爱花、爱清洁、守秩序,都跟母亲的言传身教分不开。

母亲疼爱子女,可是子女长大了,各有各的生活轨迹,难免会离母亲越来越远。老舍写他接到家信总不敢马上拆,“我怕,怕,怕,怕又那不祥的消息。”他连用了四个怕!

“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

读到此处,潸然泪下。

老舍《我的母亲》课文原文(扩展2)

——老舍《我的母亲》原文阅读

老舍《我的母亲》原文阅读

《我的母亲》是小说家老舍的作品。《我的母亲》是一篇质朴无华、情真意切的回忆母亲的散文。 文章中体现了母亲对子女的舐犊之情,子女对母亲的感激、怀念和赞颂之情。下面小编整理了老舍《我的母亲》原文阅读,欢迎参考。

母亲的娘家是北*德胜门外,土城儿外边,通大钟寺的大路上的一个小村里。村里一共有四五家人家,都姓马。大家都种点不十分肥美的地,但是与我同辈的兄弟们,也有当兵的,作木匠的,作泥水匠的,和当巡察的。他们虽然是农家,却养不起牛马,人手不够的时候,妇女便也须下地作活。

对于姥姥家,我只知道上述的一点。外公外婆是什么样子,我就不知道了,因为他们早已去世。至于更远的族系与家史,就更不晓得了;穷人只能顾眼前的衣食,没有功夫谈论什么过去的光荣;“家谱”这字眼,我在幼年就根本没有听说过。

母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这一点事实却极重要,因为假若我没有这样的一位母亲,我以为我恐怕也就要**的打个折扣了。母亲出嫁大概是很早,因为我的大姐现在已是六十多岁的老太婆,而我的大外甥女还长我一岁啊。我有三个哥哥,四个姐姐,但能长大**的,只有大姐,二姐,三姐,三哥与我。我是“老”儿子。生我的时候,母亲已有四十一岁,大姐二姐已都出了阁。

由大姐与二姐所嫁入的家庭来推断,在我生下之前,我的家里,大概还马马虎虎的过得去。那时候定婚讲究门当户对,而大姐丈是作小官的,二姐丈也开过一间酒馆,他们都是相当体面的人。

可是,我,我给家庭带来了不幸:我生下来,母亲晕过去半夜,才睁眼看见她的老儿子——感谢大姐,把我揣在怀中,致未冻死。

一岁半,我把父亲“克”死了。

兄不到十岁,三姐十二、三岁,我才一岁半,全仗母亲独力抚养了。父亲的寡姐跟我们一块儿住,她吸*,她喜摸纸牌,她的脾气极坏。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人家洗衣服,缝补或裁缝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她作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与三姐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与夹竹桃,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哥哥似乎没有同我玩耍过。有时候,他去读书;有时候,他去学徒;有时候,他也去卖花生或樱桃之类的小东西。母亲含着泪把他送走,不到两天,又含着泪接他回来。我不明白这都是什么事,而只觉得与他很生疏。与母亲相依为命的是我与三姐。因此,她们作事,我老在后面跟着。她们浇花,我也张罗着取水;她们扫地,我就撮土……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还被我保存着。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的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结她一些喜悦。遇上亲友家中有喜丧事,母亲必把大褂洗得干干净净,亲自去贺吊——份礼也许只是两吊小钱。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么清苦,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姑母常闹脾气。她单在鸡蛋里找骨头。她是我家中的阎王。直到我入了中学,她才死去,我可是没有看见母亲反抗过。“没受过婆婆的气,还不受大姑子的吗?命当如此!”母亲在非解释一下不足以*服别人的时候,才这样说。是的,命当如此。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全是命当如此。她最会吃亏。给亲友邻居帮忙,她总跑在前面:她会给婴儿洗三——穷朋友们可以因此少花一笔“请姥姥”钱——她会刮痧,她会给孩子们剃头,她会给少妇们绞脸……凡是她能作的,都有求必应。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她宁吃亏,不逗气。当姑母死去的时候,母亲似乎把一世的委屈都哭了出来,一直哭到坟地。不知道哪里来的一位侄子,声称有承继权,母亲便一声不响,教他搬走那些破桌子烂板凳,而且把姑母养的一只肥母鸡也送给他。

可是,母亲并不软弱。父亲死在庚子闹“拳”的那一年。联军入城,挨家搜索财物鸡鸭,我们被搜两次。母亲拉着哥哥与三姐坐在墙根,等着“**”进门,街门是开着的。“**”进门,一刺刀先把老黄狗刺死,而**室搜索。他们走后,母亲把破衣箱搬起,才发现了我。假若箱子不空,我早就被压死了。**跑了,丈夫死了,**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北*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了,街市整条的烧起,火团落在我们院中。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但是,在作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非我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得不去,正象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廿位教师吧,***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当我在小学毕了业的时候,亲友一致的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勤劳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的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宿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提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我入学之后,三姐结了婚。母亲对儿女是都一样疼爱的,但是假若她也有点偏爱的话,她应当偏爱三姐,因为自父亲死后,家中一切的事情都是母亲和三姐共同撑持的。三姐是母亲的右手。但是母亲知道这右手必须割去,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而耽误了女儿的青春。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大家都怕她晕过去。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不久,姑母死了。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学校,家中只剩母亲自己。她还须自晓至晚的操作,可是终日没人和她说一句话。新年到了,正赶上*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楞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泪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儿女的生命是不依顺着父母所设下的轨道一直前进的,所以老人总免不了伤心。我**岁,母亲要我结了婚,我不要。我请来三姐给我说情,老母含泪点了头。我爱母亲,但是我给了她最大的打击。时代使我成为逆子。廿七岁,我**英国。为了自己,我给六十多岁的老母以第二次打击。在她七十大寿的那一天,我还远在异域。那天,据姐姐们后来告诉我,老太太只喝了两口酒,很早的便睡下。她想念她的幼子,而不便说出来。七七抗战后,我由济南逃出来。北*又象庚子那年似的被**占据了,可是母**夜惦念的幼子却跑西南来。母亲怎样想念我,我可以想象得到,可是我不能回去。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象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我怕,怕,怕家信中带来不好的消息,告诉我已是失了根的花草。

去年一年,我在家信中找不到关于老母的起居情况。我疑虑,害怕。我想象得到,如有不幸,家中念我**孤苦,或不忍相告。母亲的生日是在九月,我在八月半写去祝寿的信,算计着会在寿日之前到达。信中嘱咐千万把寿日的详情写来,使我不再疑虑。十二月二十六日,由文化劳军的大会上回来,我接到家信。我不敢拆读。就寝前,我拆开信,母亲已去世一年了!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老舍《我的母亲》课文原文(扩展3)

——老舍写的我的母亲原文

老舍写的我的母亲原文

《我的母亲》是小说家老舍的作品。《我的母亲》是一篇质朴无华、情真意切的回忆母亲的散文。 文章中体现啦母亲对子女的舐犊之情,子女对母亲的感激、怀念和赞颂之情。下面是老舍写的我的母亲原文,请参考!

老舍写的我的母亲原文

母亲的娘家是北*德胜门外,土城儿外边,通大钟寺的大路上的一个小村里。村里一共有四五家人家,都姓马。大家都种点不十分肥美的地,但是与同辈的兄弟们,也有当兵的,作木匠的,作泥水匠的,和当巡察的。他们虽然是农家,却养不起牛马,人手不够的时候,妇女便也下地作活。

对于姥姥家,我只知道上述的一点。外公外婆是什么样子,我就不知道啦,因为他们早已去世。至于更远的族系与家史,就更不晓得啦;穷人只能顾眼前衣食,没有功夫谈论什么过去的光荣;“家谱”这字眼,我在幼年就根本没有听说过。

母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这一点事实却极重要,因为假若我没有这样的一位母亲,我以为我恐怕也就要**的打个折扣啦。

母亲出嫁大概是很早,因为我的大姐现在已是六十多岁的老太婆,而我的大外甥女还长我一岁啊。我有三个哥哥,四个姐姐,但能长大**的,只有大姐,二姐,姐,三哥与我。我是“老”儿子。生我的时候,母亲已有四十一岁,大姐二姐已都出啦阁。

由大姐与二姐所嫁入的家庭来推断,在生下之前,我的家里,大概还马马虎虎的过得去。那时候定婚讲究门当户对,而大姐丈是作小官的,二姐丈开过一间酒馆,他们都是相当体面的人。

可是,我,我给家庭带来啦不幸:我生下来,母亲晕过去半夜,才睁眼看见她的老儿子——感谢大姐,把我揣在怀中,致未冻死。

一岁半,我把父亲“克”死啦。

兄不到十岁,三姐十二三岁,我才一岁半,全仗母亲独力抚养啦。父亲的寡姐跟我们一块儿住,她喜摸纸牌,她的脾气极坏。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人家洗衣服,缝补或裁缝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她作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与三姐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与夹竹桃,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哥哥似乎没有同我玩耍过。有时候,他去读书;有时候,他去学徒;有时候,他也去卖花生或樱桃之类的小东西。母亲含着泪把他送走,不到两天,含着泪接他回来。不明白这都是什么事,而只觉得与他很生疏。与母亲相依为命的是我与三姐。因此,她们作事,我老在后面跟着。她们浇花,我也张罗着取水;她们扫地,我就撮土……从这里,我学得啦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还被我保存着。

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的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给她一些喜悦。遇上亲友家中有喜丧事,母亲必把大褂洗得干干净净,亲自去贺吊——份礼也许只是两吊小钱。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么清苦,因为自幼儿看惯啦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姑母常闹脾气。她单在鸡蛋里找骨头。她是我家中的阎王。直到我入啦中学,她才死去,我可是没有看见母亲反抗过。“没受过婆婆的气,还不受大姑子的吗?命当如此!”母亲在非解释一下不足以*服别人的时候,才这样说。是的,命当如此。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全是命当如此。她最会吃亏。给亲友邻居帮忙,她总跑在前面:她会给婴儿洗三——穷朋友们可以因此少花一笔“请姥姥”钱——她会刮,她会给孩子们剃头她会给少妇们绞脸……凡是她能作的,都有求必应。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她宁吃亏,不逗气。当姑母死去的时候,母亲似乎把一世的委屈都哭啦出来,一直哭到坟地。不知道哪里来的一位侄子,声称有承继权,母亲便一声不响,教他搬走那些破桌子烂板凳,而且把姑母养的一只肥母鸡也送给他。

可是,母亲并不软弱。父亲死在庚子闹“拳”的那一年。联军入城,挨家搜索财物鸡鸭,我们被搜两次。母亲拉着哥哥与三姐坐在墙根,等着“**”进门,街门是开着的。“**”进门,一刺刀先把老黄狗刺死,而**室搜索。他们走后,母亲把破衣箱搬起,才发现啦我。假若箱子不空,我早就被压死啦。**跑啦,丈夫死啦,**来啦,满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北*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啦,街市整条的烧起,火团落在我们院中。有时候内战啦,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来,她不慌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啦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但是,在作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啦非我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得不去,正象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廿位教师吧,***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当我在小学毕啦业的时候,亲友一致的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勤劳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的考入啦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宿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提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啦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啦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啦!”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我入学之后,三姐结啦婚母亲对儿女是都一样疼爱的,但是假若她也有点偏爱的话,她应当偏爱三姐,因为自父亲死后,家中一切的事情都是母亲和三姐共同撑持的。三姐是母亲的右手。但是母亲知道这右手必须割去,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而耽误啦女儿的青春。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大家都怕她晕过去。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不久,姑母死啦。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学校,家中只剩母亲自己。她还须自晓至晚的操作,可是终日没人和她说一句话。新年到啦,正赶上*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啦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啦。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楞住啦。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啦我的眼。今天,泪又遮住啦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啦,她已入啦土!

儿女的生命是不依顺着父母所设下的轨道一直前进的,所以老人总免不啦伤心。我**岁,母亲要我结啦婚,我不要。我请来三姐给我说情,老母含泪点啦头。我爱母亲,但是我给啦她最大的打击。时代使我成为逆子。廿七岁,我上啦英国。为啦自己,我给六十多岁的老母以第二次打击。在她七十大寿的那一天,我还远在异域。那天,据姐姐们后来告诉我,老太太只喝啦两口酒,很早的便睡下。她想念她的幼子,而不便说出来。

七七抗战后,我由济南逃出来。北*又象庚子那年似的被**占据啦,可是母**夜惦念的幼子却跑西南来。母亲怎样想念我,我可以想象得到,可是我不能回去。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啦慈母便象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啦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我怕,怕,怕家信中带来不好的消息,告诉我已是失啦根的花草。

去年一年,我在家信中找不到关于老母的起居情况。我疑虑,害怕。我想象得到,如有不幸,家中念我**孤苦,或不忍相告。母亲的生日是在九月,我在八月半写去祝寿的信,算计着会在寿日之前到达。信中嘱咐千万把寿日的详情写来,使我不再疑虑。十二月二十六日,由文化劳军的大会上回来,我接到家信。我不敢拆读。就寝前,我拆开信,母亲已去世一年啦!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创作背景

老舍自幼丧父,由母亲独自带大,和母亲有着无比深厚的感情。老舍的母亲于1942年夏季病逝于北*(今**)。当时老舍孤身一人在*抗战大后方从事抗战文艺创作和**工作。最初他的家人没敢把母亲病亡的消息立即告诉他,害怕加重他的孤独痛苦,于1942年12月26日才在家信里透露噩耗。本文便是老舍为纪念母亲而写。

老舍名言名句

1、 雨下给富人 也下给穷人 下给义人 也下给不义的人 其实 雨并不公道 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 ——老舍 《骆驼祥子》

2、 生活是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 ——老舍 《小病》

3、 这世上真话本就不多,一位女子的脸红胜过一大段对白。 ——老舍

4、 老舍先生说:“人,即使活到七八十岁,有母亲在,多少还可以有点孩子气。失去了慈母就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但却失去了根。有母亲,是幸福的。”只要有母亲在,你就有最后的包容和依靠。 ——老舍

5、 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 ——老舍

6、 四月中的细雨,忽晴忽落,把空气洗得怪清凉的。嫩树叶儿依然很小,可是处处有些绿意。含羞的春阳只轻轻的,从薄云里探出一些柔和的光线:地上的人影、树影都是很微淡的。野桃花开得很早,淡淡的粉色在风雨里摆动,好像媚弱的小村女,打扮得简单而秀美。 ——老舍 《二马》

7、 哲人的智慧,加上孩子的天真,或者就能成个好作家了 ——老舍

8、 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再锋利的刀刃,苦日久不磨,也会生锈。 ——老舍

9、 经验是生活的肥料,有什么样的经验便变成什么样的人,在沙漠里养不出牡丹来 ——老舍 《骆驼祥子》

10、 谦虚使人的心缩小,象一个小石卵,虽然小,而极结实。结实才能诚实。 ——老舍

11、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老舍 《老舍选集》

12、 儿女的生命是不依顺着父母所设下的轨道一直前进的,所以老人总免不了伤心。 ——老舍 《我的母亲》

13、 真正美丽的人是不多施脂粉,不乱穿衣服。 ——老舍

14、 母亲的心是儿女们感情的温度表。 ——老舍 《四世同堂》

15、 最大的**是忍辱,最大的忍辱是预备反抗。 ——老舍 《骆驼祥子》

16、 生活是一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趣味就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微微暗些,再明起来,则暗得有趣,而明乃更明。 ——老舍

17、 如果不随时注意观察,随时记下来,哪怕你走遍天下,还是什么也记不真确,什么东西也写不出。 ——老舍

18、 “看生命,领略生命,解释生命,你的作品才有生命。” ——老舍

19、 熟才能生巧。写过一遍,尽管不象样子,也会带来不少好处。不断地写作才会逐渐摸到文艺创作的底。字纸篓子是我的密友,常往它里面仍弃废稿,一定会有成功的那一天。 ——老舍

20、 一个人爱什么,就死在什么上 ——老舍

21、 文艺决不是我的浮桥,而是我的生命. ——老舍

老舍如何教育孩子

做木匠、瓦匠同样有意义

1942年8月,老舍先生写过一篇叫做《艺术与木匠》的文章,***这么一段:我有三个小孩,除非他们自己愿意,而且极肯努力,做文艺写家,我绝不鼓励他们,因为我看他们做木匠、瓦匠或做写家,是同样有意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别。

不必非入大学不可

老舍先生在给妻子的一封信里谈到对孩子们的希望时写道:我想,他们不必非入大学不可。我愿自己的儿女能以血汗挣饭吃,一个诚实的车夫或工人一定强于一个**吏,你说是不是?

儿童宜多玩耍

老舍先生特别珍视儿童的天真,认为这是天下最可贵的,万万不可扼杀。他主张儿童宜多玩耍,最害怕看见小大人、小老头和少年老成。

不以儿童为玩物

老舍先生说:摩登夫妇,教三四岁小孩识字,客来则表演一番,是以儿童为玩物,而忘了儿童的身心教育甚慢,不可助长也。

像对待好朋友一样对待孩子

老舍先生提倡待儿童必须有*等的态度,主张尊重儿童,像对待好朋友一样。在这方面,他是身体力行的。他爱给儿童写信,在信中常用幽默的话开玩笑,甚至悄悄地向儿童宣布自己的写作计划。《四世同堂》第三部的写作大纲便是在给冰心的大女儿一位中学生的信中首次披露的。在他面前,孩子可以**说话,他希望普天下的父母都有这样的态度和胸怀。

鼓励创造

老舍先生喜欢看儿童写大字,认为是一大乐趣。倒画逆推,信意创作,兴之所至,加减笔来画,前无古人,自成一家,至指黑眉重,墨点满身,亦且淋漓之致。这是他对孩子们的描述,推崇孩子们的这种创造性。

老舍《我的母亲》课文原文(扩展4)

——我的母亲老舍优美句子 我的母亲 老舍 句子赏析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

我之能长大*,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

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

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

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

还说什么呢

心痛

心痛

花开自喜,花落相惜,人独自己,谁不可以代替,就像每花开,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都是爱与美的缔造,缺了谁都是缺失。

唯有在心中装着一份素雅和从容,知道自己的独特,也欣赏别人的美丽,不嫉妒不自卑,也在迎着岁月里的风绽放着属于自己的美丽。

谢谢。

来进不了家门,所以十年来门从没锁过。

”  母亲十年如一日,等待著女儿回来,女儿房间里的摆设一如当年。

这天晚上,母女回复到十年前的样子,紧紧锁上房门睡著了。

母亲的心   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春天来临时,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春日的阳光很好,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班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

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那样匮乏的年代,又是偏远的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好在母亲有她的法子,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

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

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往上翻着那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

春天的溪水还很冰凉,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舔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终于翻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它就在母亲翻开的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

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住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

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

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

在那个春意料峭的日子,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经受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

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是怎样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

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回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了溪边。

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

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

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

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呵,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

亲情作业   1、体验母爱,体验亲恩。

明确: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当我们看着母**渐衰老的面容,当我们喝着母亲为我们煲好的汤,当我们听着母**复一日的唠叨,我们是不是能感觉到她们的心、她们的爱

大音希声,至爱寡言,也许我们的母亲并没有把爱字挂在嘴边,可是她们深沉的爱,我们依然可以那么清晰的感觉到。

母爱是水,是沉默不语的水,可是却包含着多少涌动的心血。

2、请以心中有爱要表达为题,畅谈你对母亲的爱。

3、浓浓的母爱给了作者生命的教育,请找出母亲对我的影响。

4、回家主动为父母做一件事,比如为他们洗脚,为他们夹菜等,看看他们是什么反应。

将这些记录下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5、试仿写下列一组语句表达对母爱的感激。

母亲的笑容,是世界上最和煦的春风;  母亲的皱纹,是艰辛岁月里风霜雪雨的刻痕;  母爱是最温馨的。

古往今来,有无数文人墨客抒写了他们所感受到的温情似水的母爱。

参***:母亲的汗水和眼泪,是世界上最名贵的珍珠;而母亲的画像,是勇敢和坚韧的象征。

老舍我的母亲最后两段心理描写的句子以及作用。

后两段的描写真诚的写出了对母亲的爱戴。

”母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

这一点事实却极重要,因为假若我没有这样的一位母亲,我以为我恐怕也就要**的打个折扣了。

““从这里,我学会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这些习惯至今还被我保存着。

” “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样清苦,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老舍《我的母亲》课文原文(扩展5)

——猫老舍课文原文

猫老舍课文原文

《猫》描写的是生活中非常的可爱的猫,是老舍先生散文中的**作之一,表达了老舍先生热爱生活情感。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猫老舍课文原文,欢迎阅读!

《猫》原文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可是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一根鸡毛,一个线团,都是它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一玩起来,它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它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撞疼了也不哭。它的胆子越来越大,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它到院子里来了。院中的花草可遭了殃。它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到之处,枝折花落。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它是那样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创作背景

该篇老舍是名副其实的“爱猫*”。他一生养过很多猫,对猫的喜爱之情常常溢于言表。查看老舍养猫的三个时期:济南时期、北碚时期、**时期,便知大都是和家人住在一起的时候,婚姻美满,家庭幸福。1950年4月,老舍和夫人胡絜青及其子女一起,搬进了一所位在**的小三合院。他在这所小房的院子里,养了不少花草,当普通朋友来访的时候,请他们看花、看猫,1958年是爱国卫生运动空前发展的一年,截至1958年12月止,*全国共消灭老鼠19.3亿只,该篇最初发表于1959年8月《新观察》第16期,初收入《老舍散文选》。

作品赏析

主题思想

作者怀着对猫喜爱的心情,通过仔细观察,写出了猫的性格。老舍先生写的《猫》,字里行间充溢着对猫的极其喜爱的感情。

艺术特色

这篇课文对猫描述得生动具体,十分逼真,这是作者对猫做了长期细致观察的结果。(节选后)这篇课文写了两部分,第一部分讲的是猫的性情很古怪,第二部分讲的是小猫很可爱。文章第一句话简明扼要地交代了猫的性格古怪。文章先是着力叙写猫的古怪脾气但又忠于职守的性格,然后集中描写几只满月的小猫的淘气形象。写猫的古怪也好,写猫的淘气也好,老舍先生都抓住了细致的特征。该篇文章写了猫的性格,并具体写了刚满月小猫的可爱,描述得细致生动,十分逼真。课文先写猫的性格,再写小猫的特点,段落层次很清楚。写猫的性格强调了“古怪”,写小猫强调了“好玩”,这都是为了突出中心思想,表达作者对猫的喜爱心情。

修辞手法

猫的古怪的性格表现在三方面。第一,老实、贪玩、尽职融于一体。“老实”并非懦弱,“贪玩”不是糊涂,“尽职”令人感动。这种多重的“古怪”性格是绝不会使人厌恶的。作者爱猫成癖,实在是有缘由的。第二,“高兴”与“不高兴”的表现听凭**。一只猫居然如此随心所欲、无拘无束,然而,可爱的是该到它尽职的时候,它不是会凝神屏息地进入“战备”状态吗!作者不仅不厌恶它的任性,反而把它践踏在稿子上的爪印视为朵朵“小梅花”。爱猫的挚情已跃然纸**。第三,它既胆小又勇猛。这种对立的性格竟然同时在它身上存在着,就更见其可爱了。只要想到它“尽职”的时候,那股“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的劲头,就会相信它的“勇猛”,即使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这个假设推论,是一点儿也不容怀疑了。

读了这三节细致而充溢着爱的情感叙述,性格古怪的猫一定也会让读者喜欢**。作者爱猫至深,定然从玩猫中常作细致观察,于是乘着兴致,面对几只满月的小猫,描绘它的.淘气相,形象地说明了小猫实在“更可爱”。面对活泼淘气的小猫,你怎忍心去呵斥它们?因为它们洋溢着“勃勃生气”,“天真可爱”——作者爱猫的真情至此已一泻无遗!猫之惹人爱,是从满月开始;及至长大,'古怪的性格更讨人喜欢。全文回环一气,情趣盎然。

在这篇五百余字的短文里,如稍加分析,就可发现作者在驾驭语言文字上的深厚功力。老舍的文章,除了很少有长句出现外,便全是清楚明白的口语,读来如亲聆作者面对着你的亲切叙谈,娓娓动听。不仅如此,作者在记叙中句式多变,运用自如。本文中的“丰富多腔”、是从“丰富多采”衍变而来;“闭息凝视”则是“屏息凝视”的深化。一字之易,更见其炼字的独到之功。作者描绘“丰富多腔地叫唤”的时候,连用“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整齐中有变化的词组连用,真是极尽绘声描音之能事,给读者留下了无穷想象的余地。此外,作品在物称代词的使用上也有独到之处。前半部分只用一个“它”字,写尽了这一只家猫的多重性格,呼之欲出,如见其形;后半篇却用了“它们”“彼此”,而不说这满月的可爱小猫的具体只数,巧妙地显示了“模糊概念”的佳处,使读者欣赏到一幅活灵活现,活泼可爱,惹人喜欢的“小猫淘气图”。

“……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梅花”,指猫的脚印。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对猫喜爱的感情。课文多处用了关联词语“可是”,组成了一些转折句子,突出了猫的性格的不可捉摸和小猫好玩的特点。

名家点评

作者以生动、细腻、富于幽默情趣的笔调,描绘了母猫、公猫、出生未久的小猫各自的习性特点,和由于灭鼠运动的成功,使猫的威风锐减。(人民文学出版社任副编审舒济)

这篇文章笔墨集中,作家并没有直接介绍猫的性格,而是叙述了猫的行动:一是“很乖”;二是“贪玩”;三是“尽职”。读者们好像亲眼看见了猫在干什么,读完以后,“猫”的古怪的性格便历历在目,难以忘怀了。(《小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编辑室**程逸汝)

在现代作家中,老舍写猫文之多,只有冰心和梁实秋能与之相比。作为作家,老舍对猫这种顽皮可爱的小动物的观察是细致的,对猫的习性的描写也是到位的。如果天假以年,他可能还会写出新的精彩的猫诗猫文。

老舍《我的母亲》课文原文(扩展6)

——老舍猫语文课文解读

老舍猫语文课文解读

《猫》是老舍创作的一篇状物散文,发表于《新观察》1959年第16期。该文描述的是老舍的家猫,其形象在老舍的笔下栩栩如生,挚情跃然纸上,表达了作者爱猫至深是有缘由的。该篇文章已选入统编教材小学四年级课本中。下面是小编带来的老舍猫语文课文解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这是一篇都舍的文章,是精读课文,作者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课文先从三个方面具体表现猫的性格古怪:讲它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讲它高兴时和不高兴时截然不同的表现;讲它“什么都怕”,但又那么“勇猛”。这三个方面的表现,看起来相互矛盾,但都是事实,所以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讲它小时候十分淘气。表现在:一是刚满月,腿脚还站不稳时就爱玩;二是稍大一点胆子越来越大,也就更加淘气。

这篇课文有两个非常突出的特点。首先是表达了真挚的感情。老舍先生对家里的猫爱同儿女,因此无论是古怪还是淘气,在他眼里都是十足的可爱。而且人与猫之间互相信任,**相处,创造出一个非常美好的境界。其次是老舍先生*实无雕琢的语言风格。在介绍猫的特点时,只是将事实具体地写出,使猫的形象越来越丰满,性格越来越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让我们继续感受人与动物**相处的美好意境,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二是感受作者用具体事实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本文的学习重点是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的,学习难点是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创作背景

铜版画《丹柿小院》(3张)

该篇最初发表于1959年8月《新观察》第16期,初收入《老舍散文选》。1958年是爱国卫生运动空前发展的一年。

1950年4月,老舍和夫人胡絜青及其子女一起,搬进了一所位在**的'小三合院。他在这所小房的院子里,养了不少花草,当普通朋友来访的时候,请他们看花、看猫。老舍是名副其实的“爱猫*”。他一生养过很多猫,对猫的喜爱之情常常溢于言表。查看老舍养猫的三个时期:济南时期、北碚时期、**时期,便知大都是和家人住在一起的时候,婚姻美满,家庭幸福。

作品赏析

主题思想

作者怀着对猫喜爱的心情,通过仔细观察,写出了猫的性格。老舍先生写的《猫》,字里行间充溢着对猫的极其喜爱的感情。《猫》这篇散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首先是表达了真挚的感情。老舍先生对家里猫的爱如同对儿女的爱,因此无论是古怪还是淘气,在他眼里都是十足的可爱。而且人与猫之间互相信任,**相处,创造出一个非常美好的境界。

抗战爆发后,老舍与妻子儿女分离,没过几年*静的生活,直到1950年重返**,丹柿小院才多少给了他们一点安稳的生活。老舍的这个家是猫的乐园,可是,他也爱花。猫、花之间“不易处理”的各种“矛盾”,极有可能是主人在最后十几年风雨人生中的心理境遇。

艺术特色

该篇文章写了猫的性格,并具体写了刚满月小猫的可爱,描述得细致生动,十分逼真。(节选后)这篇散文写了两部分,第一部分讲的是猫的性情很古怪,第二部分讲的是小猫很可爱。文章第一句话简明扼要地交代了猫的性格古怪。该文先写猫的性格,再写小猫的特点,段落层次很清楚。写猫的性格强调了“古怪”,写小猫强调了“好玩”,这都是为了突出中心思想,表达作者对猫的喜爱心情。这篇散文对猫描述得生动具体,十分逼真,这是作者对猫做了长期细致观察的结果。文章先是着力叙写猫的古怪脾气但又忠于职守的性格,然后集中描写几只满月的小猫的淘气形象。写猫的古怪也好,写猫的淘气也好,老舍先生都抓住了细致的特征。

猫的古怪的性格在三方面有所表现。第一,老实、贪玩、尽职融于一体。“老实”并非懦弱,“贪玩”不是糊涂,“尽职”令人感动。这种多重的“古怪”性格是绝不会使人厌恶的。第二,“高兴”与“不高兴”的表现听凭**。一只猫居然如此随心所欲、无拘无束,然而,可爱的是该到它尽职的时候,它会凝神屏息地进入“战备”状态。(因此)作者不仅不厌恶它的任性,反而把它践踏在稿子上的爪印视 为朵朵“小梅花”。第三,它既胆小又勇猛。这种对立的性格竟然同时在它身上存在着,就更见其可爱了。只要想到它“尽职”的 时候,那股“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的劲头,就会相信它 的“勇猛”,即使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这个假设推论, 是一点儿也不容怀疑了。读了这三节细致而充溢着爱的情感叙述,一定也会让读者喜欢上性格古怪的猫了。作者定然从玩猫中常作细致观察,于是乘着兴致,面对几只满月的小猫,描绘它的淘气相,形象地说明了小猫实在“更可爱”。面对活泼淘气的小猫,绝不忍心去呵斥它们。因为它们洋溢着“勃勃生气”, “天真可爱”。猫之惹人爱,是从满月开始;及至长大,'古怪的性格更讨人喜欢。全文回环一气,情趣盎然。

在这篇五百余字的短文里,如稍加分析,就可发现作者在驾驭语言文字上的深厚功力。老舍的文章,除 了很少有长句出现外,便全是清楚明白的口语,读来如亲聆作者面对着你的亲切叙谈,娓娓动听。不仅如此,作者在记叙中句式多变,运用自如。本文中的“丰富多腔”、是从“丰富多采”衍变而来;“闭息凝视”则是“屏息凝视”的深化。一字之易,更见其炼字的独到之功。作者描绘“丰富多腔地叫唤”的时候,连用“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整齐中有变化的词组连用,真是极尽绘声描音之能事,给读者留下了无穷想象的余地。此外,作品在物称代词的使用上也有独到之处。前半部分只用一个“它”字,写尽了这一只家猫的多重性格,呼之欲出,如见其形;后半篇却用了“它们”“彼此”,而不说这满月的可爱小猫的具体只数,巧妙地显示了“模糊概念”的佳处,使读者欣赏到一幅活灵活现,活泼可爱,惹人喜欢的“小猫淘气图”。

“……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梅花”,指猫的脚印。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对猫喜爱的感情。该文多处用了关联词语“可是”,组成了一些转折句子,突出了猫的性格的不可捉摸和小猫好玩的特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