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团结(经典好文)

 欢 喜 2023-05-07 发布于上海


北宋刘书在《刘子·兵术》中说:

“万人离心,不如百人同力。”

团结的力量,不论从理论上,还是在现实里,乃至于从一些沉痛的教训里,都可以认识到其中的重要性。

曾国藩曾经在信里给林源思写道:

“现在大营所调之兵,东抽一百,西拨五十;

卒与卒不和,将与将不和;

彼营败走,此营不救;

此营败走,彼营不救;

此营欲行,彼营顾止。

离心离德,断不足以灭剧贼而成大功。”

显然,离心离德者,便是不团结之人,不醒目之辈。

这样的人,凡事估计只会考虑到自己,根本不愿顾虑到整体、团体。

最终,团体慢慢变成一团散沙,风一吹,散落一地,毫无凝聚之力。

没有团队意识,也没有团队荣辱心的人,是很难真正取得一番大作为的,甚至只会让自己的人生陷入更大的被动和困局当中。

团结,能聚拢更大的能量

团结的力量,就在于一旦聚拢起各自的力量,便可以汇聚成一股强大的能量。

唯有选择团结,乐于团结,忠于团结,才能精强自我,武装团队,最终众人一心,万众一气,发挥出更大的能量。

现如今,一个人的单打独斗,永远也比不过团队的齐心相顾。

孔子曾说: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

其中大意是说,亲兄弟可以在自家里头产生嫌隙,但是外面一旦有了难题,有了困境,就会同仇敌忾,一致对外。

可以说,内心有团结之意的人,即使在平时与身边的人有仇隙,有恩怨,可面对大是大非之事,大家还是能够做到扭成一股绳,死生相顾。

这便是团结的能量。

不管是家庭里的私事,还是工作事业上的公事,一个人若是具备良好的团队意识,势必能结交成更多的朋友,积累到更多的资源,也能够赢得更好的人脉,让自己的人生之路越来越好走。

团结,可焕发强大的智慧

蔡锷说:

“有争愤于公庭,而言欢于私室;有交哄于平昔,而救助于疆场。”

人与人之间,偶尔有磕磕碰碰的口角,或是私怨,都是无可厚非的。

重要的是,在关键时刻,大家能否做到同一条心地面对问题,处理问题。

可以说,平时里的恶趣味、嫌隙,都不过是平淡生活里的一时小插曲罢了,增添一些人生小趣味。

可是,到了关键时刻,倘若一个人具备团结的意识,就一定能逐步赢得别人对自己的认可和欣赏,最终对彼此的性格、人品都会了解得更为透彻。

自然,团结的事情做多了,大家在思想上、在精神上也逐渐有了一定的磨合之后,便能产生更多的智慧。

正所谓: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大家交换一下,各自的手里还是有一个苹果。可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大家团结地交流一下,彼此都得到了两种思想。

所以,团结,也可以焕发出更为强大的力量。

团结,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团结之所以好,就在于它可以滋生更为强大的力量。

团结起来,可以避免一个人陷入一种自以为是的困境当中,也可以阻止一个人将自己的人生道路走得越来越窄。

说到底,团结其他人的能力、资源、思想等等,就是打开自己的眼界,见识更大的世面,撑起自己的格局。

然后,看到自己世界以外还有更大的风景,以及更多可能性的人生。

因为,团结的心态,团结的选择,本来就可以滋生出一股无形的力量。

这一股无形的力量,也的的确确可以指引自己走向更为开阔、辽阔的世界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