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潍北记忆】监狱高墙的演变

 lmqlmq999 2023-05-07 发布于江苏

古代监狱监管安全之防首源于建筑形态。夏朝用土筑成圆形围墙,称圜土,也就是监狱最古老的狱墙。随着秦砖汉瓦问世,监狱被建成砖瓦式“警戒结构”。直到清朝才有了“高墙”之称,监狱墙壁是四尺多厚的双层砖墙,内、外为青砖所砌,且墙内灌入炒熟黄沙,为颗粒状石质,流动性大,如有人挖墙打洞,黄沙就会顺着洞口涌出,起到阻隔功能。随着时代发展,监狱高墙也逐步演变成了今天现代化的高墙电网。

潍北监狱作为全省成立最早的农场监狱,一代代的狱墙变迁史,就可管窥新中国监狱建设的发展历程。下面,让我们通过近距离触摸这“三代”狱墙,去一探究竟

第一代狱墙——泥土结构

上图是潍北监狱上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期的狱墙,这种被当时同志们称为“土围子”的泥土墙,算得上是潍北监狱历史上的第一代狱墙。

当年建造这种狱墙时并没有统一标准,各个分场狱墙高度不尽相同,从初建时的2米多逐渐增高到4米,狱墙断面是个等腰梯形,内外两侧均是斜面。墙体顶层宽度也不一样,宽的2.8米,窄的则仅有1米,负责警戒的解放军战士可在狱墙顶部巡逻。

建造这些泥土墙造价极低,可就地取材。掘出土和上水,掺入铡好的麦秸,反复踩踏均匀,沿着垒墙方向,用叉子挑泥一层一层垒起来。这代高墙使用寿命较短,容易坍塌,需要不时加固维修。

狱墙维修报告

潍北监狱历史文化馆中现存一份62年前向监狱提交的狱墙维修报告,从中可知一二。

报告中说:“监狱围墙。东面原长164m,高3.2m,顶宽1m;南面西节原长60m,高3.2m,顶宽2.8米;南面东节原长40m,高3.2m,顶宽2m;西面原长164米,高3.6米,顶宽2.4米;北面原长115m,高3.6m,顶宽2.2m。我们初步意见除围墙长度照原样不动外,高度普遍增高到4m,宽度补修为2m。据统计需用土1787m⊃3;,折合工数5100个,麦秸443674市斤,每斤按0.015元计算,共计人民币叁仟叁佰肆拾壹元壹角。”

岗楼维修报告

岗楼建在狱墙四周,用竹杆或者树枝搭成骨架,用秫秸或茅草绑成墙和屋顶,再用石灰泥巴抹涂。这点在维修报告中也有体现:“……岗楼每个需用大竹竿8根,秫秸150市斤,麦秸草100市斤,铁丝2市斤,石灰50市斤…”。

潍北监狱原始风貌

1952年建场初期,潍北还是一片盐碱滩涂,荒芜沉寂、渺无人烟。干警、罪犯住在简易帐篷里,不遮风不挡雨。当建草房这项工程被提出后,干警都表现出极大热情。当年年底,建成的高粱秸涂泥巴速成草房已完全满足了当时需求。

潍北监狱初期草房

在如此恶劣自然环境下,连基本生活需要都成问题,建设监狱和狱墙,那是不可企及的大事。老一辈潍北人采取“画地为牢”方式看管罪犯。白天划定出劳动区域,晚上划定出生活区域,周围则有负责警戒的解放军战士巡逻执勤。所以,严格来说,建狱初期是没有真正狱墙的。

第二代狱墙——砖石结构

70年代末,农场各个关押点狱墙逐渐由泥土结构改造为砖石结构。砖石狱墙高约4米,厚37公分,墙身上部是红砖墙,下部是毛石墙,地面以下是1.5米深的毛石基础,墙面水泥砂浆扦缝。

原六分场关押点狱墙

原三分场关押点狱墙(墙外有犬舍)

90年代后期,部分水泥扦缝墙面又陆续改成水泥砂浆拉毛墙面。现六分场原押犯点狱墙就同时保留了砖石水泥扦缝墙面、水泥砂浆拉毛墙面和涂料墙面三种形式。

第二代狱墙现貌

原三分场关押点狱墙

原二分场关押点狱墙

墙顶安装角铁支架,架设带铁蒺藜的铁丝网。90年代,狱墙顶部铁蒺藜换成了高压电网。

第三代狱墙——砖混结构

第三代狱墙包含砖砌和钢筋混凝土构造的混合结构,岗楼与狱墙一体建设,与第二代砖石结构狱墙相比,抗震性能有了明显提高。除狱墙自身主体异常坚固外,还增加了系列物防、技防设施。狱墙顶部设置巡逻通道。整个狱墙已发展成为一个兼具物理阻断、弱电信息报警和高压打击“三位一体”的现代化高墙电网。

新起点 新征程

监狱多少平安夜

墙内几代守夜人

一代代监狱高墙变迁

承载了一代代监狱人民警察的初心使命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守土有责 守土尽责

使命在肩 你我同行

THE END

原标题:《【潍北记忆】监狱高墙的演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