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圣贤统兵农而道洽天下 || 国学教育书院博士课堂第227

 扫地僧一一 2023-05-07 发布于江苏
图片

时间:2023年4月9日 9:00-12:00

地点:腾讯会议

学习内容:《亢仓子》

课文:《亢仓子·贤道》

         《亢仓子·训道》

         《亢仓子·农道》

         《亢仓子·兵道》

主持人

朱振纲/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学教育与传播专业博士生

主讲人

麦观书/广西来宾源欣心理服务中心国学讲师(广西)

评议人

陈传彬/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战略与文化传播专业硕士生

指导教师

摩 罗/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学教育与传播专业博导

在京共学者:

武晓冬/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杨 帆/中国现代文学馆编审、研究部副主任

罗平洋/北京理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常爱秋/北京171中学退休语文教师

方 圆/北京语文教育工作者

方建平/北京市英岛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

刘明强/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北京理科前线班课运营总监

彭雍格/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学教育与传播专业硕士生

京外共学者: 

赵丽萍/中国艺术研究院访问学者(山西)

窦德荣/国垣智库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裁(广西)

黄丽越/小学语文教师(福建)

武振宇/山西师大硕士(山西)

李梦云/哲学硕士,九江市中学语文教师(江西)

图片

主持人:朱振纲

中国艺术研究院

国学教育与传播专业博士生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来到本期国学教育书院博士课堂,本期也是我们书院博士课堂的第227期。这一期的主讲人为麦文想老师,他今天要讲解的课文是《亢仓子·贤道》《亢仓子·训道》《亢仓子·农道》《亢仓子·兵道》。下面有请麦老师开讲。

图片

主讲人:麦观书

广西来宾源欣心理服务中心

国学讲师(广西)

贤道第六

(先有贤君而后有贤臣,能够做宰相的大臣。君臣相得为最佳理想。秦以至于清,国政大多坏在宰相,而不在于帝王。人才系统不足以供给,导致秦以后的朝代王权衰落,雄才大略的帝王,往往要打击宰相才能实现自己的意图。这是官僚体系有自己利益关系的结果。这个事情两千年来得不到解决,于今为甚。)

1.贤良形状

贤良所以屡求而不至,难进而易退者,非为爱身而不死王事,适恐尽忠而主莫之信耳。自知有材识之人,外恭谨而内无忧。其于众也,和正而不狎,亲之则弥庄,疏之则退去而不怨,穷厄则以命自宽,荣达则以道自正。人有视其仪贤也,听其声贤也,征神课识,或负所望。夫贤人其见用也,入则讽誉,出则龚默,职司勤辨,居室俭闲。其未见用也,藏身于众,藏识於目,藏言于口,饱食安步,独善其身,贞而不怨。智者不疑事,识者不疑人。有识之士行危而色不可疏,言逊而理不可拔。凡谓贤人不自称贤,效在官政,功在事事。太平之时,上士运其识,中士竭其耐,小人输其力。

齐有掊子者,材可以振国,行可以独立,事父母孝,谨乡党恭。循念居贫无以为养,施信义而游者久之矣。所如寡合,或为乘时夸毗者所蚩。绐于是,负杖步足问乎亢仓子,曰:吾闻至人忘情,黎人不事情。存情之曹,务其教训而尊信义。吾乃今不知为工受不信为信,信而不见信为信;为勤慕义为义,人义而不俟义为义。然则信义之士,常独厄随退。胡以取贵乎?时而教理之所上也。亢仓子俯而循衽,仰而譆,超然而歌曰:时之阳兮信义昌,时之默兮信义伏。阳与默、昌与伏,汩吾无谁私兮,羌忽不知其读。夫运正性以如适,而物莫之应者,真不行也。夫真且不行,谓之道丧。道丧之时,上士乃隐。隐之为义有可为也、莫可为者也,有可用也、莫可用者也。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故莫可用者也。

2.贤不可求,有贤君而后贤臣自致。君主是国家制度的核心。贤臣是辅佐贤君的配套设施。这种说法仍然是针对春秋而言。后世就不是这样。所以我们发现后世君主如汉桓灵二帝,明武宗,明世宗,明神宗乃至本朝太祖,陷入无人可用的地步。他们都是有才能的帝王。 

祭公问贤材何从而不致,亢仓子曰:贤正可待不可求,材慎在求不慎无若。天子静、大臣明、刑不避贵、泽不隔下,则贤人自至而求用矣。贤人用则四海之内明,目而视清,耳而听坦,心而无郁矣。天自成,地自宁,万物醇化,鬼神不能灵,故曰贤,正可待不可求。(贤臣,可遇而不可求。为何?得道之人。)

若天子勤明,大臣和理,之求士也,则恹弘方大、公直靖人之才至;若天子苛察,大臣躁急,之求士也,则曲心巧应、毁方破道之才至;若天子疑忌,大臣巧随,之求士也,则奇姓异名、仄媚怪术之才至;若天子自贤,大臣固位,之求士也,则事文逐誉、贪浊浮丽之才至;若天子依违,大臣回佞,之求士也,则外忠内僻、情毒言和之才至。故曰才慎在求不慎无若者。黄帝得常仙封鸿鬼容丘,商王得伊尹,中兴得甫申,齐桓得宁籍,皆由数。君体道迈仁,布昭圣武,思辑光明,宽厚昌正,而众贤自至而求用,非为简核而得也。(这些例子说明,本文所说的贤臣是大臣。宰相,而所说的君主是黄帝商汤,周宣王,齐桓公这些英主,君王的德之倾向(或者人格类型)决定了他能吸引来的贤臣类型,云从龙,风从虎,同气相求,同声相应。 

尚书大传曰:「古者天子必有四邻,前曰疑,后曰丞,左曰辅,右曰弼。天子有问无以对,责之疑;有志而不志,责之丞;可正而不正,责之辅;可扬而不扬,责之弼。其爵视卿,其禄视次国之君。」汉官仪曰:「仓颉作书,自环者谓之厶,背私者谓之公。」韩子曰:「背私曰公。鼎足三者,三光也。」

天子为圣人之选,三公辅佐天子,所以三公为圣人之选。天子不是一人独治,独裁,而是与人共治。唯其如此,方能万无一失。所作所为都符合天道。天子万能,靠的是他的团队。犹如中央政治局。所以天子谦虚退让,勇于纳谏,勇于改过是美德,因为符合他的组织原则。以组织为依归,而不是以个人为准则是对天道敬畏的体现。天子对三公要以老师待之而不是以臣子待之。按这种制度,近代史以来批判帝制会导致信息瓶颈的说法是错误的。帝王政治是团体政治而不是个人独裁。不会导致信息孤岛。恰好相反他是反信息孤岛的。)

3.贤与材的两种人才类型之区别:贤是政治家,是圣人孔子之类,材是能臣,类似于于吉,赵广汉。

祭公曰:夫子云贤人不求而自至,亦有非贤不求而自至者乎?亢仓子曰:夫非贤不求而自至者,固众矣。夫天下有道,则贤人不求而自至;天下无道,则非贤不求而自至。人主有道者寡,无道者众,天下贤人少,不肖者多。是知非贤不求而自至者多矣。

祭公曰:贤固济天下,材亦能济天下,俱济天下,贤与材安异耶?亢仓子曰:窘乎哉,其问也!夫功成事毕,不徇封誉,恭退朴俭之谓贤;功成事毕,荣在禄誉,光扬满志之谓材。贤可以镇国,材可以理国。所谓镇者,和宁无为,人不知其力;所谓理者,勤率其事,人知所于德。一贤统众材则有余,众材度一贤犹不足。如是贤材之殊域,有居山林而喧者,有在人俗而静者,有喧而正者,有静而邪者也。凡视察其貌鄙俗而能有贤者,万不有一;视察其貌端雅,而实小人者十而有九失。夫不炼其言而知其文,不责其仪而审其度,不采其誉而知其善,不流其毁而断其实,可谓有识者也。(如何识别贤与材,不肖,不材。)

训道第七

(孝道与天道,本文所说的孝道,是以王位继承人,或者诸侯继承人,君王子孙为对象的孝道。而不是面对普通老百姓说的孝道。普通老百姓由于阶层原因,不用达到本文的标准。也没有条件达到。)

孝道:孝而至于道,道与孝的距离

闵子骞问仲尼,道之与孝相去奚若。仲尼曰:道者自然之妙用,孝者人道之至德。夫其包运天地,发育万物,曲成类形,布丕性寿,其功至实而不为物府,不为事官,无为功尸,扪求视听莫得而有,字之曰道。用之于人字之曰孝。孝者善事父母之名也。夫善事父母,敬顺为本,意以承之,顺承颜色,无所不至,发一言举一意不敢忘父母,营一手措一足不敢忘父母。事君(君父,既是君又是父,臣子,既是臣又是子。显示了古代政治血缘与权力的关系。以家族为党,组织国家制度的特点。自然政治观。)不敢不忠,朋友(同类为朋,相似为友。前者在于阶层,后者在于年龄)不敢不信(集团内部的团结与同心同德,琅琊榜梅长苏与靖王的关系就是这种类型。朱元璋与其他功臣的联姻,周成王与姜太公的联姻,都是这种类型),临下不敢不敬(普通老百姓没有下级,此话已经涉及了圈层以外的人,但不是重点),向善不敢不勤(对于上层而言,他们的善不是小恩小惠,而政治家的善,也就是意识形态的内容,所谓守规矩讲政治。符合政道就是善)。虽居独室之中,亦不敢懈其诚,此之谓全孝。故孝诚之至通乎。神明光于四海,有感必应,善事父母之所致也。(光于四海,这样的范围之词,说明了前面的判断,那就是言说对象是王侯将相的子孙。为何善事父母就能如此。他们的父母不是我们的父母,他们的父母权威和影响力可以通过他们的修行二得到认同,继承。犹如周公招呼三千诸侯拜文王一样,显示自己继承文王的余威,道统。天下归心,此之谓也)

舜帝与文王的孝,典型的孝感动天

昔者虞舜其大孝矣乎!庶母惑父,屡憎害之。舜心益恭,惧而无怨。谋使浚井,下土实之,于时天休震动,神明骏赫,道穴而出,奉养滋谨。由是玄德茂盛,为天下君。善事父母之所致也;文王之为太子也,其大孝矣。朝夕必至乎寝门之外,问寺人曰兹日安否何如,曰安,太子温然喜色;小不安节,太子色忧满容朝夕。食上太子必视寒暖之节,食下必知膳羞所进,然后退。寺人言疾,太子肃冠而齐膳宰之馔,必敬视之,汤液之。贡必亲尝之。尝馔善则太子亦能食,尝馔寡太子亦不能饱。以至乎复初,然后亦复初。君后有过,怡声以讽。君后所爱,虽小物必严龚。是故孝成于身,道洽天下。雅曰:文王陟降,在帝左右。言文王静作进退,天必赞之。故纣不能害。梦启之寿,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善事父母之所致也。(舜帝和文王的例子说明上述理论的正确性。所谓舜父瞽瞍。应该是一种道术路线,舜帝能够入大山而不迷,这是一种能力。跟其父有很大关系。阴符经所谓绝其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黄帝子孙深谙此道,理所当然,文王的道术,能够隔物而通,既能够隔物而通,自然能够通群臣之心。唯有此境界,方能知天命,得天命,行天命。两人的关键在于道洽天下。其他的都是显像。)

三王如何培养孝(太)子,孝者善继其志也。父志。志就是路线,包括思想路线,人才路线。孝子才能守住贤君家业。才能获得支持

闵子骞曰:善事父母之道,幸既闻之矣。敢问教子之义?仲尼曰:凡三王教子,必视礼乐。乐所以修内,礼所以修外。礼乐交修则德容发辉于貌。故能温恭而文明。夫为人臣者,煞其身有益于君则为之,况利其身以善其君乎?是故择建忠良贞正之士,为之师傅,欲其知父于君臣长幼之道。夫知为人子,然後可以为人父;知为人臣,然后可以为人君;知事人,然后能使人。(君臣父子之义于此大明)此三王教子之义也。闵子骞退而事之,于家三年,人无间於父母兄弟之言,交游称其信,乡党称其仁,宗族称其悌。德行之声溢于天下,此善事父母之所致也。(不能治国,则德及一乡。能够治国则德及一国)

齐太子坐清台之上,燕庄侯他高冠严色,左带玉具剑,右带环佩,左光照右,右光照左,太子读书不视。壮侯他问曰:齐国有宝乎?太子曰:主信臣忠,百姓戴上,齐国之宝也。壮侯他应声解剑而去。呜呼,人有偏蔽,终身莫自知已乎!贤者见之宽恕而不言,小人暴爱而溢言,亲戚怜嫉而贰言,人有偏蔽恶乎,不自知哉!是故君子检身常若有过,衣其衣,食其食,知其过而不克有以正之者,君子耻之。将欲有言,识其必不能行者,君子罕言。当责众人之恶者,视已善乎哉。当责众人之邪者,视已正乎哉?此之谓反明。(似乎与本文不搭)

翟西氏之子甚孝谨,翟西怜其子而好妄与之言。翟西辰出夕返,则曰甲死矣,其子信之。既而甲在焉。他夕则曰乙且害余,其子伺将行仇,既而不见恶端。他夕则曰丁病矣,其子觇之,丁诚无恙。举此类也。冒淹年序子固孝谨,至于训勒,益不保承。乡国之人疾其咎口,谋将煞之。翟西闻而惧,归以告子,子未甚信,既而翟西见煞。

谓多言之人为疏露,亦有辞约而不密者,谓轻佻之人,为不定;亦有体闲而心躁者,谓丛杂之人,为猥细;亦有外洁而内浊者,若类而引之,不可殚载。若非彻识,孰克究详。时有不可不应事也者。内静而外动,易动而难静;时有不可不求事也者,内思而外待,待至而后乐。是故外静而内动者,摇思而损性;奔走而逐利者,劳力而害名。人生於世,或有事不遂志,而宣言云不遇时者,是无异负丹颈之罪,俟时行戳,岂不殆哉。其博才通识未见称用者,正可云时非不清,命未与耳,事不韪欤。长于谏者务依存前人之性,而翦制其情之所由起,是以彼此开进亲敬殷笃;不长于谏者务攻前人之性而暗於情之所来,是以彼此嫌贰猜衅日积。儿童之所简者,乃耆耋之所非;耳目之所娱者,乃心虑之所疾。徤责天下之愚者。已之未贤也;徤责天下之迷者,已之未明也。以未贤责众愚,未贤者以之亡;以未明责众迷,未明者以之伤。 

元始洞真慈善孝子报恩成道经

道言:左右中真结形之始,分於元始无上大道应化之气,孕灵琼胎,九万大劫,幽闲寥寂。九万劫后,法当应世,结形理气,出於琼胎。出胎之时,九天雷震,九地开裂。举步之初,登天宝华,身出金光,犹如初日。二晨挟照,晶彩朗耀,眸有斗心,星前日象。绿发骈齿,紫气连霄。所在之处,七素之云,晨夕荫盖,隐龙负莲,以为床座。天灯天烛,照明云路,天乐天梵,万音齐鼓。龙凤抚节,谣歌太平。邕邕和雅,非可名目。甘泉甘井,饮之愈疾,形如金玉,无有衰老。无为和化,经九万劫。

尔时,三真化作婴童,托附真母,已渐长大,随世成立。无上大道元始天尊,授此三真号曰至孝真王。治化中国,傍摄四夷,有生之类,咸来受事,教其慈孝,敬天顺地,守一宝形,怜悯万物。三千三#5百年后,又更改新,所谓淘汰滓秽,水火冶炼。是时三真孝王,一治日中,二治月中,三治斗中。上持三晨,晶曜幽夜,玄治三气,冥适空有。应变焂忽,不待呼召,如形出影。不由忆想。虽处上界,道适下土。无上无下,无边无际。随方设教,拔诸异类。与其同好,心无疑悮。孝心高远,神力无比,回天转地,制御阴阳。赊促运度,驱役千灵,感动祥瑞,无翼而飞。瞬息九万,屈伸之顷,已周万天,皆由至孝。慈顺二亲,怜愍一切,动植之类。孝道慈悲,好生恶杀。食肉饮酒,非孝道也。男女秽慢,非孝道也。胎产尸败,非孝道也。毁伤流血,非孝道也。偷劫窃盗,非孝道也。好习不善,讲论恶事,非孝道也。乐处秽贱,内外流污。心形疏懒,不修生道。信心不笃,轻浮彼好,随事放逐,守一不专,心气离散,生老病死,种种烦恼。死入地狱,穷劫受苦,永无出期,无善因缘,失吾孝道,得种种苦。下世男女,修吾孝道,与道同德。既同德已,与道同光,既同光已,与道同真。既同真已,与道同身。既同身已,与道同神。既同神已,与道同变。既同变已,与道同寿。既同寿已,与道同有。既同有已,与道同无。既同无已,无处不无。无处不无,亦无处不有。无处不有,寂寥虚豁。无处不无,随心应变。或为帝王,或为忠臣,或为贤人,或为孝子,或为道士,或为国师,或栖寒林,清斋苦行,诵经念道,立功立德。或为良将,不战而胜。或积谷帛,济惠饥寒。或作明师,除诸疾疫,种种利益,一切生有。或下灯烛,照明积夜。或促万劫,以为一劫。或延一劫,以为百劫。或一毫端,而胜大地。或一毛孔,盛九大河,及以四海,不挠物性,不觉不知。或引十方世界,胜一针锋,来对目前。有生之类,皆见三真光气法身,种种说法,各得悟解。奉吾孝道,能入不可思义处,能为不可思议事。失吾孝道,救苦不暇,生死相续,不可思议。奉吾孝道,得无畏果。第一离生死怖畏,得不生死果。第二离暗障怖畏,得光明果,昼明神光,夜照天灯,久则身光,无昼无夜。第三离饥寒怖畏,得天厨天衣果。第四离众试怖畏,一切魔王,及诸猛兽,皆来受事,而为侍卫。第五离有形怖畏,得入无形果。入无形果者,非灭非生,而无形相。即此凡身,得成道身,身同光气,升入无形,同於虚空,是故谓之得无形果。高下自任,聚散随心,有无在意,不待身心而所为也。孝治天下,不劳法令。孝治其身,志性坚正。孝治百病,天为医之。孝治万物,众毒不害。孝治山川,草木不枯。孝营生业,田蚕万倍。孝至於天,风雨以时。孝至於地,万类安静,神芝灵木,处处呈瑞。孝至禽兽,龙麟鸾凤,翔集境内。孝至渊泽,河侯献珠,鱼龙踊跃,静息波浪。但孝二亲,元元大恩。天地万灵,晨夕侍卫。行道守一,自然得道。孝道至大,与无并生,治於三光,照曜幽夜,有生之类,侍赖无穷。

尔时,灵童稽首,敢问天尊:下世世人,多有不幸,早丧二亲,孝心何申?於是天尊答曰;敬天顺地,朝礼三光,如孝父母,无有异也。成道益速,所愿从心。又顺地者,顺於王气。朝礼五岳大小便利。不忤太岁,顺於四时。修日新道,期於八节。请生谢罪,内外芳洁。披心露胆,心香自熏,洗涤荒秽,精而复精,犹嫌不精,真而弥真,犹嫌不真,不真为真,求吾真道。邪魅应之,卒至退败。生入邪道,魂魄被热,颠狂惑乱,自制一法,败黩道要,以求利用。赃满罪积,生身被考,种种苦恼,死入地狱,遍遭汤炭,永无出期。纵得出世,生堕六畜,不如意中。或生下贱,盲聋喑痖,手足不具,永不见道,永不闻法,为诸人畜之所摈役。饥寒困苦,性命危脆。一失大道,长沦恶趣,不可思议。

道言:有德之人,孝心高远,道合天地,故天不能杀,道不可灭,故地不能埋。如理琼霜,终成金宝,不可毁坏。上天入地,无所滞碍。往昔有人,不识大道,贪生畏死,晨夕正念,朝礼枯树,以求不死,积四十年。大道愍之,勤苦不懈,救其道气,如是枯树,一旦荣华,此人欢喜,弥加精进,采服其华,身遂得道。修道之士,取於不懈。积功累德,心行日新。神灯神香,神光神通,是道之信。其志不已,道来降之,教其真要,定不虚也。

道言:下世邪俗,睹道幽验,因以求用。规他施财,入己私费。为邪所中,终不得道。悭贪不舍,失慈悲道,无孝顺心。为利奉道,益其诈伪。诈伪之罪,天地不赦。学道之士,莫与共处。应须诃责,举其过咎。摈出治罪,勿许诈悔。更次道流,收其赃贿,以给贫病,不得秽财,以营神功。

道言:孝治堂宇,妆严精舍,无令穿败。流俗士女,卑贱熏臭,疮疣垢秽,酒色丧产,食啖鱼肉,茹荤辛者,永绝彼往,勿相亲近,勿履斋厨。

道言:复有十恶,五逆不孝,阴贼诽谤,毁訾破败善道。嫉妬傲慢,贪淫嗜酒,好啖鱼肉,田猎捕杀,偷盗劫贼,遵奉邪道,心无慈孝,志不平等,舍贫亲富,喜好嘲调,情爱战斗,习蓄器仗,无忍辱心,利己伤物,孝道所忌,人畜所畏,不合闻道。应须远避,勿相亲近。

无上大道说此教戒,为下世明王孝治天下,为诸孝子报父母恩。轨则家国,使天下太平,八表归一。咸遵至孝,有得之者,晨夕诵持,不拣男女,无论贵贱,皆令习诵,以答二亲元元大恩。说此经时,天现神灯,处处明朗。天钟天磬,天歌天乐,空中自鼓。天香天华,随风流转。家国人人,供养是经,思其义趣,奉行其事,傍劝木闻。有用之者,应精纸笔,疏洁澡沐,焚香抄写,百卷千卷,流通供养,香灯不绝,心无懈倦,必得成道,不可思议。

元始洞真慈善孝子报恩成道经竟

农道第八

(此文与《吕氏春秋·上农篇》有重合之处而更加深入广大,农道与天道,真正的圣人所制定的社会制度一定是符合人性的,一定是可持续发展的。不符合人性就不会得到遵守,不可持续发展就不会让人类获得生存的可能。这就是农道文化的核心。)

以农为本教:天下一心,圣王之治的根本。

人舍本而事末,则不一令。不一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人舍本而事末,则丌产约。丌产约则轻流徙,轻流徙则国家时有灾患,皆生远志,无复居心。人舍本而事末,则好知。好知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巧法令则以是为非、以非为是。古先圣王之所以理人者,先务农人。农人非徒农人,农人非徒为坠利也。贵行其志也。人人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安则主位尊。人农则童,童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力博深农则丌产复,丌产复则重流散,重流散则死丌处无二虑。是天下为一心矣。天下一心,轩皇几蘧之理不是过也。古先圣王之所以茂耕织者,以为本教也。是故天子躬率,诸侯耕籍,田大夫士第有功级,劝人尊坠产也;后妃率嫔御蚕於郊桑公田,劝人力妇教也。男子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资相为业,此圣王之制也。故敬时爱日,埒实课功,非老不休,非疾不息。一人勤之,十人食之。当时之务,不兴土功,不料师旅,男不出御,女不外嫁,以妨农也。黄帝曰:四时之不可正,正五谷而已耳。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天也,养之者坠也。是以稼之容足,耨之容耰,耘之容手,是谓耕道。农攻食,工攻器,贾攻货,时事不龚,夺之以土功,是谓大凶。

农与时:入道之口

凡稼早者先时。暮者不及时,寒暑不节,稼乃多灾。冬至已後五旬有七日而昌生,於是乎始耕。事农之道,见生而艺生,见死而获死。天发时,坠产财,不与人期。有年祀土,无年祀土,无失人时。迫时而作,过时而止,老弱之力,可使尽起。不知时者,未至而逆之,既往而慕之,当丌时而薄之,此事之下也。夫耨必以旱,使坠肥而土缓,稼欲产於尘土而殖。於地坚者慎其种,勿使数,亦无使疏。於其施土,无使不足,亦无使有余。甽欲深以端,畝欲沃以平,下得阴,上得阳,然后咸生。立苗有行,故速成。强弱不相害,故速大。正丌行,通其中,疏为泠风,则有收而多功率。稼望之有余,就之则疏,是坠之窃也。不除则芜,除之则虚,是事伤之也。苗丌弱也,欲孤丌长也,欲相与居。丌熟也,欲相与扶,三以为族。稼乃多谷,凡苗之患,不俱生而俱死。是以先生者美米,后生者为粃。是故其耨也,长其兄而去其弟,树肥无使扶疏,树墝不欲专生而独居。肥而扶疏,则多秕;墝而专居,则多死。不知耨者,去其兄而养其弟,不收其粟而收其秕,上下不安,则稼多死。

得时之禾,长秱而大穗,团粟而薄糠,米饴而香,舂之易而食之强。失时之禾,深芒而小茎,穗锐多秕而青蘦。得时之黍,穗不芒以长,团米而寡糠。失时之黍,大本华茎,叶膏短穗。得时之稻,茎葆长,秱穗如马尾。失时之稻,纤茎而不滋,厚糠而菑死。得时之麻,疏节而色阳,坚枲而小本。失时之麻,蕃柯短茎,岸节而叶虫。得时之菽,长茎而短足,其荚二七以为族,多枝数节,竟叶繁实,称之重,食之息。失时之菽,必长以蔓,浮叶虚本疏节而小荚。得时之麦,长秱而颈族二七以为行,薄翼而醇色,食之使人肥且有力。失时之麦,胕肿多病,弱苗而荚穗。是故得时之稼丰,失时之稼约。庶谷尽宜,从而食之,使人四卫变强,耳目聪明,凶气不入,身无苛殃。善乎孔子之言,冬饱则身温,夏饱则身凉。夫温凉时适,则人无疾疢。人无疾疢,是疫厉不行。疫厉不行,咸得遂其天年。故曰:谷者人之天。是以兴王务农。王不务农,是弃人也。王而弃人,将何国哉!(王者必务农,强国之路。王道之路。新时代的农业政策。我们今天是标榜工农联盟为主的国家。那么我们今天对农业的重视,对农村的重视,对农民的重视,就应该与我们的国家制度设计相符合,这样才算是一个正常的社会。我们的社会正在走向正轨。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重新温习和恢复我们古代农业文化的有价值的可以操作部分,让那些真正的精华恢复他的光彩,重新服务于我们当今人的生命。一个伟大的时代一定伴随着伟大的文化,只有伟大的文化才能产生伟大的人,伟大的人才能缔造伟大的事业。让我们一起走在时代的前列,去追随古圣先王的脚步。作为新的时代文明的实践者,不要认为文化衰弱了,就不可能再恢复了,只要我们还存在,只要我们身先士卒,所有被淹没的都可以再次生根发芽!)

兵道第九

(兵道与天道)

 兵事之源起:人内在的攻击性,也就是威

秦景主(谥法:由义而济曰景 (用义而成),布义行刚曰景(以刚行义)

秦景公(?―公元前537年),嬴姓,赵氏,名石,秦桓公之子,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576年—公元前537年在位。

秦景公治理秦国长达39年,将秦国势力不断推向中原。秦景公向士鞅询问晋国的大夫谁会先灭亡,士鞅回答说是栾氏。)将视强兵於天下,使庶长鲍戎必致亢仓子,待以壤邑十二,周实迫之。亢仓子至自荣泉,宾于上馆,景主三日弗得所问。下席北首顿珪曰:天果无意恤孤耶!亢仓子油然觑眄,曰:朕以主为异之问,而宁弊弊焉以斫剌为故抑者,亦随丌欲而得正焉?无如可矣。景主一拜再举,敛黼衽,端珪抑首而坐,曰:实惟天所命。亢仓子仰榱而嘘,俯正颜色曰:原兵之所起与始,有人俱夫。凡兵也者,出人之威也。人之有威,性受於天故。兵之所自来上矣。尝无少选之不用,贵贱长少贤愚相与同察兵之兆:在心怀恚而未发兵也,疾视作色兵也,傲言推捘兵也,侈斗攻战兵也。此四者鸿细之争也。

兵史:有义兵无偃兵,当时晋楚争霸而天下疲弊,郑宋为四战之地,兴起偃兵运动,类似于上个世纪消除核武器的舆论导向。亢仓子知道战争不可避免,于是讨论兵之本源,为秦景公申明义兵之道。

未有蚩尤之时,人实揭材木以斗矣。黄帝用水火矣,共工称乱矣,五帝相与争矣,一兴一废,胜者用事。夫有以咽药而死者,欲禁天下之医非也;有以乘舟而死者,欲禁天下之舩非也;有以用兵丧其国者,欲禁天下之兵非也。夫兵之不可废,譬水火焉。善用之则为福,不善用之则为祸。是故怒笞不可偃於家,刑罚不可偃於国,征伐不可偃於天下。古之圣王有义兵而无偃兵。兵诚义以诛暴君而振苦,人人之悦也。若孝子之见慈亲,饿隶之遇美食,号呼而走之。若强弩之射深谷也。

军命如山:如何去争取胜利,纪律性是一个民族的组织能力最集中的反应。不止在于自己内部,而且在于对待战胜国的人民。文明的最深层次的考验。义兵,替天行道的兵。代天执法的兵

胜负之决勿征于他,必反人情。人之情欲生而恶死,欲荣而恶辱,死生荣辱之道一(统一标准,统一执行),则三军之士可使一心矣。凡军欲其众也,心欲其一也,三军一心,则令可使无敌矣。古之至兵,盖重令也。故其令强者其敌弱,其令信者其敌诎。先胜之於此,则胜之于彼。诚若此,则敌胡足胜也。凡敌人之来也,以求利也,令来而得死,且以走为利。敌皆以走为利,则刃无所与接矣。此之谓至兵。傲虐奸诈之与义理反也,其势不俱胜、不两立,故义兵之入於敌之境,则人知所庇矣。兵至於国邑之郊,不践果稼,不穴丘墓,不残积聚,不焚室屋,得人虏厚而归之,信与人期以敚敌资,以章好恶、以示逆顺。若此而犹有愎狠凌傲、遂宕不听者,虽行武焉可也。先发声出号令,曰兵之来也,以除人之雠,以顺天之道。故克其国,不屠其人,独诛所诛而已矣。于是举选秀士贤良而尊封之,求见孤疾长老而拯救之,发府库之财,散仓廪之谷,不私其物,曲加其礼。(这是春秋时代的战争论,不合适当今世界。兵法如同药方,不同体质的人用药不同,春秋时代,同一族群,而且经过夏商周文明礼乐的通化,过了几千年王道乐土的生活。所以还能够如此温情脉脉。)

最终的归宿还是王道乐土,不是为了战争而战争。

今有人於此,能生死人,一人则天下之人争事之矣。义兵之生,一人亦多矣。人孰不悦?故义兵至,则邻国之人归之若流水,诛国之人望之如父母。行地滋远,得人滋众。辞未终,景主兴,稽首曰:孤获闻先生教言,不觉气盈宇宙,志知所如也。而心滋益龚。于是步前称觞,为亢仓子寿。拜居首,列师位,严于斋室。又月涉旬,辰加天关,白昼行道。行弟子礼。

结束语:

陈浩老师说,一位老同志讲临汾战役,也是我军第一次攻坚战,没有重武器,临汾城坚池深火力强大,只能靠人去硬打,战士们争抢做突击队,经过严格审查才能被选上,你们知道第一件事是什么,挑选一口棺材,把自己的衣物和遗书放进去,牺牲了再把遗体装进去,基本上都牺牲了,那位老同志废了好大心血找到了一两位幸存的突击队员,都不是领导,选择在附近做了农民,他们说自己享受干部待遇对不起牺牲的战友,这些才是英雄,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那两位英雄解放后主动回到农村种地。这就是农道,这就是兵道,这就是王道之民。他们是天爵,永远不去。

我们期待一个理想的世界,一个讲道理的世界,一个每个人都能够尽其本性的万类霜天竞自由的世界,这是符合人性的,这也是值得去追求的,但是我们不能把它当成一个现实,也不能够根据这些原则去解决我们的现实。但是也不意味着我们读古人的书就没有用。至少我们知道过去的时代是如何的文明如何的殊胜于我们的今日。我们就不必自高自傲,贡高我慢,对古人颐气指使,居高临下,生吞活剥。相对于战国,秦朝,汉朝,以至于清朝,2000多年春秋,仍然是人间的乐土。我们还可以看到这么多原汁原味的,关于人类文明和理想的论述。这是我们畅想未来的天花板和滋养源。如果我们对未来都不知道想什么,如果我们不相信人类,不应该是今天这个样子。我们就失去了对人类未来的想象力,如果我们对未来的想象力一直是被唯科技论所引导,那么这绝对是没有未来的。如果我们对社会的理解,对人类文明本质的理解一直是马基雅维利主义的,那么人类的未来,也将是绝望的。古圣先贤对美好社会的理论,是对我们贫乏灵魂的抚慰,是对我们日益枯竭的智慧的激活,是对我们日益泯灭人性的社会的再次刺激。再让我们再一次回过头去想一想我们当初为何出发。去想一想曾经的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是什么的文明。

日出东方,正道兴邦,

堂堂志士,智照八荒,

王道不復,忧我同党,

孜孜万姓,逐利忙忙,

国野内外,奸邪暗藏。

四海昏昏,圣道不扬,

志士偃蹇,夙夜徬徨,

祈天赐智,抚慰四方。

愿力附骥尾,愿和鸣凤凰,

愿驰骋万里,愿历尽风霜,

愿志士同心,愿圣学弘扬,

愿人心转向,愿天道有常,

愿宇宙澄清,愿日月重光,

愿大道恢弘,愿归我故乡!

玄天上帝百字圣号

混元六天传法教主修真悟道济度群迷普为众生消除灾障八十二化三教祖师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三元都总管九天游奕使左天罡北极右垣大将军镇天助顺真武灵应福德衍庆仁慈正烈协运真君治世福神玉虚师相玄天上帝金阙化身荡魔天尊

图片

评议人:陈传彬

中国艺术研究院

文化战略与文化传播专业硕士生

麦文想老师今天洋洋洒洒把《亢仓子》这几篇文章的精髓结合古今讲的很透彻。每次听麦文想老师的课都感觉很过瘾,他会从各个维度去分析讲解,很多观点新颖深刻又鞭辟入里,这种结合史论的讲法又很通俗,易于让人接受。

《亢仓子》我读的不多,今天就听到的麦文想老师的观点做一些反馈和思考,《亢仓子》这本书,认为道是万物之本,所以在组织文本时从各个方面论述了一以贯之的道,如前面的君道,臣道,还有今天的贤道,训道,农道和兵道,都是从道这个根本层面来分别论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的。

就《贤道》这篇来说,作者认为贤君是贤明政治的先决条件,肯定优秀的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从历史上看,此理不虚。贤明的君主能给组织恰当的目标,会从利益和立场的角度平衡各方关系,给组织带来组织性和纪律性,而组织性和纪律性能带来强大的战斗力,贤明又意味着能慧眼识才,能发掘组织中的人才为我所用。有了正确的目标,恰当的战略和战术,实施的人才,保证了组织性和纪律性,那么组织成功的基础就打扎实了。

《训道》其实是以下事上之道,《亢仓子》认为道为万物之本,由此则可认为道贯穿于万物之中。社会政治组织中,以上御下,以下事上均有道。而《训道》主要论述的是作为政治的储君之道。

《农道》中麦老师认为农道是天下一心,圣王之治的根本。并讲到几个朝代尤其是当今推行的各种脱离了基层的政策和措施,农道为社会的根本,自古以来大的变革没有不牵扯到农业变革的,更不要说王朝后期往往由土地兼并过甚导致农民起义而动摇王朝根基。

农道为根本之道,但往往为中上层统治阶层忽视,事关农业的各种政策也往往不问农民的看法,导致流于形式。事关农业的改良和改革,由上而下推行,往往会忽视利益的均衡性和现实阻力,由下而上推行,往往会打破框框和教条而受到上层的打击。我们从历史上成功和失败的几次变法中,就能看到,由上而下的利益驱动和由下而上的利益呼应相互配合,是变法成功的重要因素。

至于《兵道》,麦老师也认为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兵道,随着时代的发展,文明似乎往前发展了,但从战争中的表现看,人类似乎更野蛮更不文明了。这既是人类文明性和内在生物性斗争的此消彼涨,也启示着我们要不断反观内省,找到文明发展的初心,不断从古圣贤的理想和思想中寻找指导未来发展的思路和方向。由此,文明才能真正的使人更加文明而不是相反。

指导教师

图片

国学教育书院

国学教育书院,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国学教育与传播”专业博导摩罗先生之授课平台,主要修习经史子集原典,探讨传承古道、弘扬正学之路,造就国学教育之才。除该专业在籍博士生硕士生外,还有文医艺商各界贤士入堂共学。修己安人,复兴吾族,匹夫有责也。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故立此志以劝学也。

指导教师/审核 摩  罗 
撰文/麦文想 陈传彬

 编辑/吕叶

海报/邱维雯

——读书纪要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