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壶浊酒喜相逢:走进白酒的历史

 读书网事 2023-05-07 发布于河北

白酒,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就已经有了酿酒技术。

樟树市内筑卫城遗址(新石器时代)出土的大量陶皿、酒器,以及吴城遗址(殷商时代)出土的精美青铜器,无不在说明我国酿酒技术和酒文化的源远流长。

酒的产生和祭祀、礼仪制度是分不开的。随着时代的变迁,酿酒工艺的不断改进,酿酒原料的多样选择,上到天子,下到百姓,酒在各种场合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进而形成了独特的酒规、酒俗、酒器和酒文化。

仪狄造酒是我国目前有关酿酒起源的较早文字材料之一,且见于诸多文献典籍中,据专家考证,仪狄为女性,夏禹时代的人,因发明醪酒而被后人奉为酒祖。

夏代还有一名酿酒高手,名字叫做少康。少康作秫酒而闻名,秫酒即是用粘性的粟或稷(高粱)酿造而成。后世据此常将酒的发明归功于二人。

夏代时期,酿酒作坊可能已经出现。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及山西夏县东下冯遗址均发现有不少大口尊。

商代时,酿酒技术有了重大改进。以黍、稻为原料,采用酒曲发酵酿制而成的称为“酒”。用黍(或加入郁金香草汁)酿制而成的香酒,则称为“鬯”,其中秬鬯是用黑黍酿造的,不和以郁金香草汁的酒;而鬱鬯是用秬鬯加入郁金香草汁调和而成的酒。以黍为原料,加蘖酿制而成的甜酒,称为“醴”,其口味淡薄,一宿而成。

商代的酿酒作坊已形成一定规模,且分布范围广阔,不仅有属都城王室的,还有属各地贵族的,最具代表性的当是河北藁城台西商代中期遗址中发现的一处占地约五十平方米的酿酒作坊。

魏晋时期,饮酒之风不减。竹林七贤中的刘伶,嗜酒如命,时人评价“肆意放荡,悠焉独畅,”后世称之为“醉侯”。曹操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更是脍炙人口,流传至今。

唐朝的酒世界更是豪气万千,酒文化盛行,流觞曲水、行酒令等都是盛极一时的享乐方式。贵族饮酒时,身旁常有歌姬相伴,吟诗作对,红袖添香,产生了众多诗人,例如一代“诗仙”李白,留下了千古名篇《将进酒》,还有“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等脍炙人口的诗句。

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白居易在《问刘十九》里写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杜牧的“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都是极富盛名的诗句。杜甫、岑参、李贺、李商隐、孟浩然等人都曾经写下关于的诗作。在整个唐诗中,单单是与饮酒有关的诗句,便高达七千多首。

两宋时,词的繁荣兴起,也让咏酒诗词佳作迭出。这一时期有咏酒诗词问世的诗人词客不在少数,北宋时期的王禹锡、范仲淹、张先、晏殊、梅尧臣、苏舜钦、欧阳修、柳永、王安石、晏几道、苏轼、秦观、贺铸、黄庭坚、周邦彦、叶梦得,南宋时期的朱敦儒、李清照、陈与义、杨万里、陆游、范成大、张孝祥、陈亮、辛弃疾、史达祖、刘辰翁等人,都有咏酒词作传世,而且有许多都是传之千古的名篇佳作。

元朝(1271年—1368年),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少数民族都好饮酒,因此推动了酒业的发展。

元代饮酒群体庞大,上至宫廷贵族、文人士大夫,下到平民百姓、贩夫走卒都喜饮酒。但不同社会阶层的饮用酒风俗又不尽相同,宫廷酒“奢”;文人士大夫酒“雅”;民间酒“朴”;寺观酒“逸”,由此呈现出元代社会文化的多元性和兼容性。

明清时期,酒文化得到了完美的传承,酒文化从上层权贵推向了民间,由酒衍生出的酒德、酒品、酒器、行酒令等把酒推向了更高的境地。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中经常涉及饮酒文化,如诗词、小说、戏曲等,例如《红楼梦》中便有关于行酒令和饮酒赋诗的描写。

在民间,逢年过节,娶妻生子等,都得靠酒助兴,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酒。而且酒的品种越来越多,出现了很多“专用酒”,例如元旦饮椒柏酒、端午饮菖蒲酒等,在清代,达官显贵喜欢喝黄酒,平民喜爱喝便宜的烧酒。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走进白酒,在我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酒不只是一种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积淀,一种精神象征。

关注我,点个再看,让我们一起努力,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原创文章转载授权请联系【读书网事】编辑墨小渔,微信号:xyz198abc


用心做原创

看读书网事,品百态人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