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撕开痛风的面纱

 unvs 2023-05-07 发布于山西
安徽宿州灵璧县 陈树鹏

司马迁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里说:“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意思就是人们所担忧的疾病太多,而医生所担扰的是治病的方法太少了。

古人如此,今天又何尝不是呢?

看看现代的很多慢性疾病有多少是可以治愈的呢?如我们熟知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等,不都是用西药控制的吗?

门诊中,常有患者和我交流说:“西医治标、中医治本”。什么才是中医的“本”呢?《说文解字》曰:“木下曰本,草木之根柢也”。中医之“本”指的是疾病形成的原因,以及对症治疗的根据。

现在还有多少疾病的治疗,是从疾病形成的原因着手的呢?大部份都是哪里不舒服治哪里!

我是多年的基层执业中医,虽然位卑学浅,但在40多年的临床中,对痛风的治疗,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今日斗胆写出来。以求同仁正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老年痛风的发病率也在逐年提高,并严重的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什么是“痛风”呢?

现代“痛风”一词来源于西医的命名,中医把它归为痹症范畴。

古代也有“痛风”一词。《灵枢·贼风》篇中,就有关于“痛风”的最早认识了。
至金元时期,名医李东垣、朱丹溪则首先提出了“痛风”的病理反应,并指出“痛风”的原因。
元代医家危亦林《世医得效方》中,载有“苍术散”云:“治一切风寒湿热,令足膝痛,或赤肿脚骨间作热痛、步履艰苦,令人痿痹,百用皆效”!

这样的描述与今日之“痛风”宁有异乎?

元代医学家朱丹溪在其著作《丹溪手镜》中,描述了“痛风”成因:“痛风血久得热,感寒冒湿,不得运行,所以作痛,夜则痛甚”。

朱丹溪另一本著作《格致余论》则描述“痛风”成因更为详细:“彼痛风者,大率皆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水,或立湿地,或取偏凉,或卧当地,热血得寒,污浊凝涩,所以做痛,夜则痛甚,行于阴也。”

这些理论明确告诉我们,痛风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血先受热,而后又被寒侵,形成污浊凝涩不得泄化,阻滞经络不通,所以作痛,给我们治疗痛风指明了方向!

而现代医学上的“痛风”,指的是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高尿酸症的痛风性关节炎及并发症。

关于痛风症的论述,古今虽有区别,但临床表现古今类似。

痛风多以中老年为多,尤其是生活优越、形体丰腴之人尤多。

这类人痛风发作时,关节红肿剧痛,流脂溢液,夜半为重,痛苦不堪。

究其病因,这类患者平时多食膏粱厚味,肥羊美酒、鱼肉蛋奶,参芪归术、无病进补,岂知这些食物多生“痰、湿、瘀、浊”容易壅滞三焦,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代谢困难。

脏腑功能既以失调,升清降浊无权,致使“痰、湿、瘀、浊”阻于经脉血脉中,不能得到泄化,且其久积不散,聚而成毒,损伤脾肾变症丛出。

所以我称“痛风”为“毒痹”应该是有道理的。

痛风的病因既已经明确了,治疗上就应以因为本。

痛风虽有痹症的基本表现,但因其成因与痹症的成因完全不同,所以在治疗方法上应于痹症的治疗方法大异!

最近在某平台上看到陕西某中医药大学教授,在讲述痛风的治疗时,完全套用了风湿关节炎的药方,甚至提倡加大附子、川乌等药的用量等等,我就想问你一句,你用此方治好过痛风吗?但这却是当前很多中医治疗痛风的基本思路。

风湿性关节炎(痹症),其成因多为“风、寒、湿”邪所致,治疗上多以“祛风、散寒、化湿”等对症方法皆可迅速取效!这类方剂很多,不再赘述。

而痛风的成因,则与痹症完全不同,痛风是体内的“痰、湿、浊、瘀”等毒素积聚,不能及时泄化而致!并非是“风、寒、湿”而致,如果套用“祛风、散寒、化湿“之法,治疗痛风岂不是文不对题,永无愈期吗?

在痛风的治疗上,我谨守病因病机,采取三管齐下的手段。大部分的患者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良效!

一、快速打通泄毒通道

临床上重用土茯苓、威灵仙、泽泻等泄毒良药,即可快速消肿、止痛,使患者的痛疼和睡眠立即改善。

二、重用活血化瘀中药

在泄毒的同时、重用赤芍、桃仁、瓜娄、白芥子等、促使积聚的“痰、湿、浊、瘀”快速溶解,加快代谢,短时即有显著的降尿酸的作用。

三、体质不同,药有加减

痛风的临床表现几乎都是一样的,然而每个人的体质又不尽相同。
体阳者重用水牛角;
体阴者多用桂枝;
体实者多用大黄(焗服),
体虚者多用黄芪。等等。
但无论怎样的加减用药,其通络止痛,泄浊化瘀的主治方向,坚持不动摇。

下面看一个案例:

李某胜,男,65岁,宿州市灵璧县##商场经理。2020年6月11号初诊。

主诉:右足大趾剧烈痛疼,夜来难眠。3年多来,反复发作,现在口服西药已无效果。

询其病史:多年以来,因其职业特点,酒局频繁,膏粱厚味,渔鲜水产,家常便饭。病起于3年前,出差在外,因受寒袭,足趾痛疼。起初未在意,寒来暑往,痛疼多发,越来越重,多在酒食之后发作频繁,近几个月来,由足趾肿痛牵连脚踝,红肿如大萝卜,入夜剧痛。

某医曾开西药,服后胃不舒服,痛感更剧,求治于中医。

查体:形体矮胖,手指痛轻微,足趾肿痛,果如所云,口苦、脉弦数、苔:淡黄、腻、尿酸数值为850。

诊断:毒痹(痛风),治疗:祛痰、清热、化瘀、泄毒、通络止痛。

处方:土茯苓60g,水牛角45g,泽泻25g,川牛膝30g,苍术20g,虎杖30g,威灵仙30g,草薢30g,秦艽15g,泽兰15g,桃仁15g,地龙15g,赤芍30g,土元10g,黄柏10g,胆星10g,元胡10g,五灵脂10g。“止痉散”2g(冲服)、水煎服,3剂观效!
6月14号二诊:首诊得效!

自述药后肿痛皆减,夜来可睡眠,脉:弦,苔:淡薄,既以得效,治宜守方加成:

土茯苓减为30g,加桑枝30g,去川牛膝,苍术,5剂,水煎服。

6月19号三诊,自述肿痛皆消,步履轻松来诊,出示昨日的尿酸检测单数值220,痛苦症状一扫而光。

为求巩固疗效,要求继续治疗。

一面投以健脾肾的食疗之方,以培养正气,逐邪尽出;

一面嘱其禁食海鲜、水产、动物内脏及膏粱酒水等食物,不给尿酸提供升高的物质基础。

半年后回访,已愈!

本例患者的治疗,遵循了中医“急则治标,缓才求本”的治疗原则,在其急性发作期间,肿痛难忍之时,首先解除其当下的痛苦。

待其进入缓解期,就应当从本治疗,通过调理脾肾的功能,加强运化和排毒的能力,再加上忌口,在根本上杜绝了高尿酸产生的根源,因此也就不会产生痛风了。

所以中医的治本之说,无不是根据病因的分析判断,找出治病的支点而对症治疗!

中医也只有从疾病的根本上治疗,才能取得优于其它医学的治疗成果。

如果中医放弃了对病因的独立思考和判断,放弃了中医的思维,只想跟着某些医学的病名起舞,中医的复兴是没有未来的!

一家之言,不足为法,权当是引玉之砖,敬希同仁不吝赐教,是为欣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