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借梯登高——无锡借力“科创飞地”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

 旷达致远 2023-05-07 发布于福建

2021-09-08 13:09:08来源:无锡日报

近日,《江阴高新区异地孵化器管理办法》出台,更大力度鼓励单位、机构在江阴市外设立或合作共建异地孵化器。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加速推进,各板块纷纷在多个科创聚集地布局“科创飞地”,探索研发孵化在外地、产业化在本地的逆向创新模式,成为城市吸引高端人才和优质项目的又一创举。

盘点各板块“科创飞地”的落子点,均为科创集聚的“前沿阵地”。科创竞争也是一场激烈的战斗,在“前沿阵地”听到真正的“子弹声”,才能更好地锻造自身迎战的新技能。如何用好各类“飞地”,如何优化“飞地”的管理,是太湖湾科创带建设中,各地提升科创力的一个新赛点。

飞地正热,对高端创新资源无比渴求

在异地孵化器的探索上,江阴敢闯敢试。自2018年在瑞典建立了海外孵化器后,去年开始,江阴高新区已先后在上海、深圳、北京建立了异地孵化器,年内还计划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共建创新双基地。据悉,今年以来通过这3个异地孵化器已引进科创项目13个。江阴高新区此次新出台的《江阴高新区异地孵化器管理办法》中,“对新建的离岸孵化器或异地孵化器,经认定的给予最高500万元补助”的政策,将更好地为优质企业及人才落户做好各项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

“飞出去”创新模式正呈燎原之势:锡东新城商务区目前已在北京创设离岸创新中心,在上海张江设立沪锡协同创新中心,接下来还计划在西安开设孵化器。惠山区正积极探索在北京、上海、深圳、武汉等科创资源集中的地区建设离岸孵化器,今年4月出台的《关于推进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意见》提到,支持离岸载体和科创飞地建设,根据运行情况最高给予100万元奖励,同时通过离岸载体和科创飞地引进的项目,符合相关科技、人才计划要求的将优先推荐和立项。无锡高新区在深圳的“科创飞地”正在积极推进中,相关政策已在征求意见中。滨湖区在上海的飞地孵化器也在积极对接中,有意打造公共开放的共享创新平台。

“飞地热”的背后,是无锡企业对高端科创资源的普遍渴求,这也是无锡着力建设“科创飞地”的重要原因。

部分板块能从试水探索到出台相应的政策,绝不是偶然的“拉郎配”,两地企业在产业链、创新链上能协同合作、利益共享,将为无锡引入更多产业化项目、人才项目。如锡东新城在北京的离岸孵化器运营近两年,已有5个人才创业项目获评锡山英才计划,1个人才创业项目获评太湖人才计划。异地孵化器这一招才引智桥头堡的辐射效应还在不断发散,不少板块定期在飞入地举办各类专题招才活动,还为无锡招引飞入地以外的优质项目。如日前正式入驻江阴高新区创智产业园的昆承新材料科技(江苏)有限公司,由归国创业博士团队领衔,准备将高压静电纺纳米纤维膜在江阴进行产业化。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核心纳米纤维产品达标达产后,年销售预计超3000万元。

优化模式,精准对接创新资源提升产业能级

传统的“飞地经济”合作模式主要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在相对落后的城市建立“产业飞地”,或者两地园区之间开展产业、技术等方面的合作,从而实现“强扶弱”。2003年国内首个“产业飞地”在江阴、靖江两座城市的努力下悄然揭牌。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深度推进,一些像无锡这样经济实力强且有研发需求的城市主动到寸土寸金的上海、北京、深圳等创新资源集聚地设立离岸“科创飞地”,开启“双向模式”。从曾经的“产业飞地”到“科创飞地”,“飞地经济”模式的内涵和意义被不断丰富,成为各地争相实践的明星模式,凸显了各地对优质科创资源的强烈渴望,折射区域竞争在人才、产业方面日趋激烈。

就自身而言,无锡也在不断优化复制飞地建设经验,让多种形式的机构参与到飞地的建设中来。江阴高新区在上海的飞地采取了与第三方合作运营的模式,运营平台太库科技作为专业孵化公司,致力于把海外技术引入京沪深等一线城市后再转移到其他城市。“通过宣传地方产业、政策、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并依托我们在全球的孵化网络,去年以来已为江阴引来多个优质项目,不光有上海本地的,还有浙江、北京以及海外的项目通过平台落地。”太库科技相关负责人刘女士告诉记者,如做锂硫电池的讯泰科技、新材料领域的皮摩科技,目前都已通过太库的平台在江阴实现了产业化,并申请了专利,赛道都与江阴产业发展需求契合。“未来我们希望海外高端技术的产业化项目能够通过飞地直接落到地方,而不是先通过一线城市'周转’。”刘女士称,目前太库在全球7个国家布局了30多个孵化基地,一些有意向在国内发展的企业今后可通过这种飞地创新模式更多更快地进入无锡这类科创渴求度高的城市。

放眼长三角,这两年各地的“科创飞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据业内人士称,有些飞地入驻的企业数量不多,创新资源的“引流”效果有限。还有一些飞地,纯粹是由传统招商引资中心改头换面而来的“招商飞地”。

“'科创飞地’不能按照传统的招商中心模式来运行。”一位飞地运营专业人士表示,“地方政府布局飞地时,要梳理本地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共性技术难题,根据创新资源分布,实现精准对接。”当前,无锡正在大力打造太湖湾科创带,并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积极打造区域科创中心。对高端创新项目而言,无锡有着肥沃的产业化土壤和项目最看重的市场。通过两地产业的精准对接,将进一步提升区域产业能级。

提升空间,区域一体化发展走向纵深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批上海国有企业、科研院所的技术人员周末去长三角县市的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兼职,这批“星期天工程师”助力大批长三角中小乡镇企业、民营企业突破技术难关。

从“星期天工程师”到如今“科创飞地”人才间的流动,他们的相通之处在于,让创新要素在跨区域流动中孕育发展新机。但不同于改革开放之初“星期天工程师”从大城市到小地方的“单向输出”,如今飞地建设过程中涌现的这些新时代的“星期天工程师”,更多地聚焦构筑产业链竞争力,实现深层次产业协同。同时,前者是以市场化为基础、自发组合为主要方式,聚焦生产发展和技术推广的人才一体化流动初步尝试;而“科创飞地”则是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下,政府部门一次主动的制度创新。

如何通过“科创飞地”的建设让科创要素更自由奔腾?采访中,一些业内人士提到,实际运营中在机制探索上仍有不少可提升的空间。比如两地如何打破行政壁垒,通过飞地让人才、技术、土地等要素资源更好地流动起来。江阴高新技术创业园管理委员会主任缪海龙表示,从浙江一些运营比较好的“科创飞地”来看,一些共通之处在于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政府在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方面下功夫,协调各方实现良性互动,帮助企业主体积极参与进来,飞地的日常运营管理则交由市场化公司;不断创新和完善“飞地经济”合作机制,鼓励资金、技术成果、品牌、管理等多要素多形式的合作,发挥两地的比较优势,提高资源共享、配置效率;突出新兴产业和高科技元素,带动地区转型升级。

“创新规律决定了创新资源天然具有集聚效应,板块竞相'飞’出去的同时也在不断完善自身环境,但仅仅通过政策优惠来吸引创新资源还是不够的。”有业内人士认为,“科创飞地”并不仅仅是科创、产业领域的创新变革,“它牵动的是整个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综合性探索。”值得期待的是,随着各板块针对离岸孵化器培育相关政策的出台,无锡与飞入地的一体化发展将不断走向纵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