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方药笔记(六)

 知行中航中医 2023-05-07 发布于云南

中医有言“怪病多痰”,也有另外一言“怪病多责之于水”,水可以为津、为液、为痰、为饮。这是在苓桂术甘汤之下的笔记。在临床上我取得几位患者的信任还是归功于苓桂术甘汤。

(1)

一位住院女性患者,50多岁,长期反复出现头晕目眩症状,发作两天来住院,症见:眩晕欲仆,闭目可止,伴视物旋转,恶心呕吐2次胃内粘液样物,耳鸣,头部偶有鸡啄样疼痛,腰骶部、颈项部酸痛,纳眠欠佳,入院当日日解3次黄色软便,小便正常,舌暗淡,边有齿痕,苔白微腻,脉弦滑。入院三天只给西药盐酸倍他司汀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胡希恕、李冠杰前辈们常在讲解时说道:如果这个人舌有齿痕,应多考虑水饮停滞问题。结合患者,平卧及躺下时头晕明显,这和《金匮要略》所说:“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以及《伤寒》第67条云“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很相似。这里我说的是相似,千万不要为了说医案而生搬硬套或者牵强附会。生搬硬套有时会对,但错的时候居多。那么生搬硬套换一种角度:在所有疾病中,只要出现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的病证,皆可运用。

这个病人虽然没有明显外感之证,但从其表现来看的确有水饮停于中焦、上焦的证据。这时候来一剂“半夏白术天麻汤”会如何?我想应该是平平无奇,于是在经方学习的自信加持下,给病人处方如下:

(以苓桂术甘汤加减,共八味药。)

我想川芎、地龙、全蝎都有些多余,但在没有完全自信的情况下非常容易加这味药,加那味药,最后搞出十六七八味的大处方。重用茯苓60克,八味药足够啦。第二天患者眩晕明显好转,躺下或起身时眩晕不再发作。早上查房患者直言:医生今天的药你不要动了,就这个药管用。

对于如何运用“茯苓”我想可以拜读云南四大名医之的姚贞白,姚先生被同行称为“姚茯苓”,可见其对茯苓的运用有多么地洞见。

根据胡老的经验,要注意苓桂术甘汤中的白术。他说:白术是一味温性的药,使用时要胃中有停饮方才适用,若胃中没有水饮而使用白术则有害而无益。(现代药理说白术有一种挥发油,会导致胃粘膜受损。)古人不分白术和苍术,胡老的经验是苍术要比白术好一些。苓桂术甘汤中没有用到甘草,而在苓桂枣甘汤中用了甘草。在所有利水方中,要慎用甘草。甘草这味药不利于下水。但大枣可以,大枣是诸多“甘性”药中唯一可以下水之药,如在“十枣汤”中可见。同时大枣是一味治疗“脐下悸”的特应性药物。

(2)

近来,随着对经方的学习逐渐深入,我在临床对疾病的把握也越来越清楚,这种清楚虽然只是百分之一,但自我感觉而言却是非常宝贵的。又有了那种“学方三年,谓天下无病不可医”的感觉。

这个患者既往有尘肺十多年,这次来医院做的CT和两年前比较,胸膜下明显多了许多结节,非常像某个地方的肿瘤在肺部播散。其CT部分如下:

(提示右肺下有一4x4cm的肿块,性质不清,结合其他地方的结节,有一种非常不好的预感。)

假设它就是恶性肿瘤,那么能如何呢?无非手术再化疗?倪海厦曾说得让人非常一醒:把正常人拿去做化疗都会造成伤害,那么何况是病人再去做化疗呢?因为经济各方面的原因,患者及家属目前没有至专科医院的想法,所以即便是肿瘤,也得治。就看其症状吧。

入院症见:夜间咳嗽明显,伴全身潮热症状,喜饮冷饮,咳大量白色黏痰,不易咳出,时可闻及口痰味臭,活动后则喘息气促,经休息可稍缓解,怕冷,出汗,口干欲饮冷,时有头晕,精神可,近来难以入眠,二便可。舌质淡红,舌苔薄黄,脉弦滑。

这个病人开始很容易想到用小青龙汤,因为其夜间咳嗽同时大量白色黏痰,再者时间比较长。仔细再看,有全身潮热,出汗,喜饮冷饮的情况,大便还好。还是偏向于病人体内有热,那么这个病人可以用百合固金汤、滋阴润肺的一类方子吗?我想这时候是不能的,这时候肺还有邪气,这时候滋阴也是助邪。还是应驱邪清热,方以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如下:

(有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苇茎汤、还有细辛、干姜。三剂药,一日一剂,日三服。)​

第二天没什么变化,第三天早上差不多。患者及家属跟我说还是想到上级医院看看。第三天下午患者家属找到我改变了主意,因为这天下午患者睡了很长的一觉,之前可是睡不着的,所以见到效果便决定再看看。这里我这么做会当误他病情吗?我想这个病人他至少当误两年的病情了。第四天,患者诉全身潮热症状、口干饮冷症状明显好转,最明显的是已经不出汗了,睡觉也比之前好了许多。于是石膏减量继续开方服用。

即使他是一个肺肿瘤,胸膜下十多个结节,已经是手术、化疗所不能及,咱们中医能改善其不适症状,甚至于辅助其身体正气逐步恢复,这就是在治疗啊!绝对不是所谓的调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