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澳门游记。

 ZmlZwh 2023-05-08 发布于甘肃

2023-2-17

图片

去澳门之前并不知道,澳门的大小,竟不如上海的浦东国际机场。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弹丸之地,日日歌舞升平,车水马龙,昼夜不歇。这并不是夸张,澳门的公交车,几乎开到凌晨,上下来往,络绎不绝。

  在巨大的威尼斯赌场酒店的门口,摩肩擦踵的的士排着队从弧形的车道驶过,停留等客,只需十几秒钟,丝毫不必担心无人光顾。三三两两穿着光鲜的人,前一个拉着车门回顾同伴的脚步,后一个和酒店管家交代细节,旋即赶上前去,车门还未关合,轮子已经开始滚动。

  这是澳门纸醉金迷,挥金如土的一面,却不是澳门的全部。

图片

澳门所以成为澳门,还要从妈阁庙说起。明中后期,葡萄牙水手登陆澳门,问当地渔民:“此是何处?”,渔民听不明白,回身指向妈阁庙说:“这是妈阁啊”,所以,澳门便被西方人称为“Macau”了。如今,妈阁的香火依旧鼎盛,烟熏雾绕,进香的人都透不过气来。

  妈阁就是我到澳门的第一站,这里是典型的岭南宗祠建筑,除了几字型山墙之外,在屋脊之上代替典型鸱吻的,是抽脱于青铜螭龙纹的方形脊饰,极古老的纹样,被渔民建筑师赋予了极具创造性的造型,可真令人赞叹啊。门前牌坊的雕饰非常精美,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檐角之下的斗拱结构,被细密的水花深浮雕代替,背景以粉色涂饰,水花则是白色,浪漫轻盈,别具一格。

图片

  妈阁很古老,却因调皮的建筑雕饰和鼎盛不绝的香火而年轻。葡式小楼与她并置一处,海湾中停留着巨大的西式帆船,对面则是玻璃幕墙的珠海天际线。从妈阁出发,走入澳门的历史街区,一座座教堂依次出现,承载着传教士家族的悲欢离合;郑家大屋,康公庙等家宅和祠庙,则记录了东西交融,西学东渐过程中可叹,可赞,可唏嘘的历史。利玛窦在澳门讲学,马约翰翻译了第一本圣经,他的妻子儿女,都葬在这里。教士们奉着罗马教廷的号令传播信仰,大多客死他乡。那个年代,教廷烧死了布鲁诺,倔强地用巴洛克建筑的张牙舞爪向人们宣誓上帝的权威。澳门的教堂忠实遵循了天主教庭的建筑条规,却又在服务东方人民的过程中表现出聪慧的人文关怀和慈悲的恻隐之心。基督教坟场后的小教堂玻璃彩绘温馨别致,中间画了一本翻开的圣经,上书:“太初有道”。康公庙则以重叠的锐角曲线山墙,表现出受巴洛克影响的欢愉热情。两座建筑虽互不相见,却遥相应和。郑家大屋的两座梳妆台,一座有着装饰艺术时期放射线的影子,另一座则冲破对称的束缚,巧妙地平衡了圆形镜面和方形框架的构图,既有虚实相生的意蕴,又如浪花般轻灵。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生活就在这样的历史中展开。随机进入一家小店,点一份猪扒套餐,上一杯阿华田,听老人家们说听不懂的话,就很惬意了。忙碌的小餐馆后厨逼仄,小工只好搬一张小凳,在厨房门口洗碗,不时抬头,用她忙碌的眼神看看食客,她很年轻。走出馆子,向不远处望去,就是新葡京大酒店金黄色的恢弘巨像,它那菠萝一般的夸张造型,只需看上一眼,就永远挥之不去了。近处道路拥挤,的士,公交,阿尔法家用车,一辆辆如宴会上的小孩儿在人群中钻来钻去。宾馆的招贴,绿色为底,金色镶边,绛红的花作为顶部,字体则用古雅的楷书,其余的机构标牌,也都是或楷或隶,装饰恰当,比之内陆,耐看许多。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大三巴牌坊是澳门的标志,许多人在那里拍照留念。牌坊后面的地下,有一座墓室,埋藏了昔日主教和日本、越南殉教者的遗骨。世界各地对耶稣会的打压,造成了这些人的死亡,不知道他们在天之灵,是否知道他们为之殉亡的教义,如今已无关紧要了。

图片
图片

在玫瑰圣母堂听一场音乐会,指挥家用普通话、粤语和英文讲述了曲目的故事。三首曲目,不过一个多小时,大家正襟危坐,认真鼓掌,台下的人和台上的人,亲如街坊。漫步街头,人流不绝,灯火不息,乐园的时光短暂,许多人生怕还未享受,就已离开。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个季节,澳门的海风是清爽的,海浪是温柔的,缓缓地向岸边走来,又悄悄地退去,如拖拽的裙摆。游船从远处驶过,飞机沿海面降落,回首看看妈阁的香火,见证了澳门数百年的兴衰,来来去去,只有她从未改变。

-----2023年澳门一日半游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