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房屋庭院各部位名称

 新用户8197OWJI 2023-05-08 发布于北京

 古代整所房屋一般称“宫”,没有贵贱之分,如“向为身死而不爱,今为宫 室之养而为之。”直到秦汉以后,才将王者之剧称为“宫”。“宫”的建筑很早 就运用“版筑”(“版”通“板”)技术了。“版筑”就是用两块木板相夹,两 板之间的宽度等于墙的厚度,板外用木柱衬住,装满泥土,用杵捣紧,筑毕拆除 木板、木柱,这样一堵墙就筑好了。如“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古代房屋一般朝南,由外到内的次序是门、庭、堂、室,有的还有后庭。下 面分别来说说。

房屋的最外面是门,门外是屏叫“萧墙”(今之“照壁”、“影壁”,有的 在门内),贵族的大门一般是三开间,中间为明间,为门;左右是“塾”,最初 在塾中(相当于今天的传达室)教学,故称“私塾”。

门内为庭(也作“廷”),即院子,如“坦墙周庭”。宫之廷是群臣朝见君 王的地方,如“相如廷斥之”,故又称为“朝”,后来合称为“朝廷”。君王、 大夫的廷中还没有火炬,叫,“庭燎”。

庭后是“堂”,又名“殿”(驻代才专指宫中的主要建筑)。由于“堂”一 般建在一个高出地面的台基上,故“堂”前有台阶,叫“陛”,它也可特指皇宫 的台阶,出于对皇帝的敬畏,不敢直接与皇帝对话,请“陛”下的代为陈奏,这 样“陛下”就成为对皇帝的敬称。堂屋前部有两根柱子,叫“楹”,对联常挂或 贴在“楹”上,故“对联”也称“楹联”。“堂”外有“廊”有“庑”,是“堂” 下四周之屋,也就是厢房,如“庑下一生伏案卧”。“堂”是平时活动待客的地 方(如行吉凶大礼),堂上以坐北朝南为尊,帝王也是如此,故有“南面称尊” 之说,“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也就是说“”投降”。

“堂”后是“室”,是主人居住的地方,室门为“户”(单扇的门,偏东), 出户就到了堂上。堂室之间有窗,叫“牖”,如:余扃牖而居。室的北墙上有窗, 叫“向”,北墙的东面有“户”,通“后庭”(后花园)。要进室,先“登堂”, 再“入室”,故有成语“登堂入室”(比喻造诣高深的程度)。

附带讲一下“台、榭、观、阙”。它们都是统治者的建筑。“台”高而平, 便于望。“榭”是木结构建筑,特点是只有楹柱而没有墙壁。“观”(guàn)是 宗庙或宫廷大门外两旁的高大建筑物(道教的庙宇是后起义)。“阙”指皇宫前 面两边的楼台,中间有道路,后引申为“宫殿”。如“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 风吹去”、“大王见臣于列观”、“待从头收拾旧山河山,朝天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