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代影像 | 100年前的摩登女郎,在他的镜头里永恒优雅

 公司总裁 2023-05-08 发布于河南

图片

这张照片拍摄于1937年的上海。人物表情自然,用光柔和,背景素雅,宛若古典主义的油画一般。即使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它依然优雅、隽永。而它的摄影者就是一位来自克里米亚的犹太人,他叫沈石蒂(Sam Sanzetti)。

图片

图片

他用相机拍下了2万多张照片,向我们展示了这些独具特质的民国面孔,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变迁,架起了一座连接民国与当下的桥梁。

图片

图片图片图片沈石蒂,1902年出生于俄国一个犹太裔家庭,原名Sioma Lifshitz。1915年,13岁的他随家人前往中国哈尔滨。1921年,他跳上了一艘开往上海的英国船。

图片

抵沪后,Sioma Lifshitz更名为Sam Sanzetti。懂中文后,他又拥有了一个中文名字“沈石蒂”。17岁的他身无分文,只能靠在南京路上一家美国人开设的照相馆门前摆摊擦皮鞋为生。

图片沈石蒂在上海

沈石蒂被上海这座城市所深深吸引,他用不多的积蓄买了一台廉价的小相机,从记录上海风景开始,慢慢走上了摄影之路。

图片

随后,一位名叫温德伯格的美国摄影师注意到了他的作品,介绍他到自己的摄影工作室工作。就这样,沈石蒂走上了职业摄影师的道路。

图片沈石蒂在工作室

很快,凭借他的聪明才智和个性,他就自立门户。在上海中心地段——南京东路拥有一家有11个房间的大型工作室,并雇佣了31名工作人员。这是当时全中国最大的摄影工作室。之后,又在茂名路73号及另外两处开设了分店。

图片

那时还没有彩照技术,因此部分照片采用了当时流行的上色技术,使照片中的人物更加鲜活。在上海期间,他拍摄了2万多张手工着色的照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因为独具风格的照相技术,沈石蒂声名鹊起,中国富豪、社会名流、电影明星也纷纷找上门。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沈石蒂的照片中,无论拍摄对象的身份地位、年龄如何,都能在其照片中显现出人性中的优雅与高贵光辉,流露出上海独特的都市气质。这也是从容、优雅、自尊的上海精神的具象表达。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1955年由于公私合营,沈石蒂放弃了他的照相馆。1957年,他离开中国,离别在上海的爱人,定居以色列。1987年6月29日,沈石蒂在特拉维夫逝世。

图片

图片

在柯达公司广告中,他被描述为“成为中国摄影大师的犹太人”

图片

沈石蒂曾接受以色列知名报纸《新消息报》的采访,他喃喃自语:“我一生中最灿烂的时光便是在上海,上海是独一无二的,五光十色的,我仿佛能看到她缤纷的色彩,闻到她的丰富的气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