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臻雅集】中国嘉德拍卖 || 朱 耷《大江东去帖》行书 · 题跋

 国臻艺苑头条号 2023-05-08 发布于河北

/ 朱 耷 /

朱耷(1626年—约1705年),字刃庵,号八大山人、雪个、个山、人屋、道朗等,生于明天启六年(1626年),卒于清康熙四十四年( 1705年),姓朱名耷,是明太祖朱元津第十六子朱权的九世孙。出家时释名传綮,汉族,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他擅书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

擅书法,能诗文,用墨极少。朱耷一生坎坷,他选择背过身去,与世隔绝,在创作中安放自己孤独的灵魂。用他自己的话说,“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

八大山人在艺术创造上有杰出的成就,他是一位写意派艺术大师,他的艺术对继承和发扬祖国文化遗产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在创作上,他立意精深,构图奇特,笔墨简炼,气势磅礴,感人心脾,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具有独特的韵味,在清初画坛保守与革新的对峙中,成为革新派四大画俗的主持。

八大山人以精炼放纵的笔墨,表现了他那倔强傲岸的性格,抒发了对统治阶级的不满和愤慨,大气磅礴,感人心脾。名画家郑板桥在题八大山人的画时称赞说:"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

由于八大山人画品至上,尤受推崇,名满天下,三百年来,著名的画家扬州八怪郑燮等以及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张大千等在画风上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他的影响。

“ 钟王逐鹿定何如,此是人间未见书。异代会心吾不忝,参天两地一朱驴。”

——启功先生论八大山人

行书《大江东去帖》题跋

朱耷 1626-1705  
行书《大江东去帖》题跋 
立轴 水墨纸本 
乙酉(1705年)作105×39 cm

题识:乙酉夏日书。

钤印:八大山人、何园、真赏

(参见)

《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朱耷》

40、42、35印,269页

释文:铜将军,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固也。然其词跌宕感慨,有王处仲挝鼓意气,傍若无人者。黄鲁直书莽莽,亦自受其足相发磊块。时阅之,以当阮公数斗酒。

鉴藏印:天泉阁

朱耷纯书法作品,流传不多见,此件《行书〈大江东去帖〉题跋》,作于清康熙四十四年乙酉(1705年)夏日,朱耷80岁,是年八月,他因风寒去世。此其极晚年之笔了,平淡天成,藏巧于拙,笔涩生朴,不加修饰,静穆而单纯,不着一丝人间烟尘气。去世前夕,朱耷的书法已登峰造极,草书不再怪伟,而是静穆纯朴,如他八十岁写的《行书程子四箴轴》、《般若波罗蜜心经》、《仕宦而至帖》(即《昼锦堂记》帖)都有相同的气韵。

朱耷书自二王神髓中来,精纯圆润,不落唐宋人以后窠臼。朱耷一反常态,简化了用笔的动作,任由笔毫做平面的运动,提按微弱到了极其隐含的地步。这样的追求确是需要些魄力,因为要冒着“单调”的风险。石涛曾有两句诗称赞朱耷 “书法画法前人前”、“眼高百代古无比”,在用笔的追求上,朱耷确实是敢为人先的!

说明:天泉阁是许姬传、许源来共用的斋号。许姬传(1900-1990)字闻武,号思潜。浙江海宁人,晚年定居北京。长期任中国剧协和梅兰芳剧团秘书,并致力于文物鉴赏和收藏,工书法,亦擅楹联。许姬传与弟许源来(1904-1979,字崇齐),二人皆喜鉴藏,与吴湖帆、张珩、韩慎先等南北大收藏家多有交往。许姬传一直对许源来呵护提携,故其某些藏品多归许源来“天泉阁”名下。许源来曾于1939年以天泉阁所藏历代名贤书画,展览于沪宁波同乡会。曾巩《局事帖》、曾纡《人事帖》上皆有“天泉阁”藏印。

朱耷是清初“四僧” 之一,隐居青云谱,善于书画,绘画以花鸟最为闻名,往往以水墨写意为主,落墨简洁、形象奇特,而书法早期受到唐代书家欧阳询的影响,后又开始专研董其昌的行草,晚年转习黄庭坚的夸张开阔;传世作品变化多样,中锋圆润,富有晋唐法度,在多方探索之后终形成独有风格,尤其是笔法上的变化更是无人能及。

此轴所书内容为王世贞(1526-1590)题写于《山谷书东坡大江东去帖》的一段题跋,王世贞撰《弇州四部稿》中,著录了此段题跋的内容。黄庭坚(山谷)此帖原为韩世能(1528-1598)所藏,今已下落不明。朱耷的祖父朱多炡,是晚明时期的一位诗人、画家,他与王世贞、文嘉等文人来往密切,或许朱耷曾经过眼山谷这件真迹,并抄录了王世贞的这段题跋,现在已不得而知了。

幅中钤有三方朱耷的印章:八大山人、何园、真赏,是他生命最后十年的常用印。比如日本住友宽一藏《行书醉翁吟卷》作于1705年,亦钤有此三枚印章;值得注意的是,据江西美术出版社《八大山人全集》记载,朱耷使用这方“真赏”朱文印的时间,大概是1700年至1705年。

本幅右下角,钤有一枚鉴藏印“天泉阁”,幅外有签条“八大山人行书真迹。天泉阁。”天泉阁是许姬传、许源来兄弟共用的斋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