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斜街里的宅门大院和显应观(1) 北京城的城市空间整体接近方形或长方形,就像一块四四方方的豆腐,不管是皇城,还是内城、外城,都讲究方正、对称。以中轴线为界,分为东城西城,以长安街为界,分为南城北城。毫无例外,北京的街道布局也是横平竖直,象个规规矩矩齐整的棋盘。 然而也有例外,在构成北京城肌理的胡同中,有一种现象就是街巷胡同不是南北或东西走向,而是斜着,形成弯曲曲折的斜街,而且多达近20条。为何这些街巷胡同斜着而建? 原来,大多数情况都是过去这些街巷胡同在形成前,人家住户纷纷沿着旧有的河道搭屋建房,当河道干涸了,或是被填埋了,就慢慢变成了街巷,因势成型,就成为了斜街。 今天要说的是位于西四甘石桥附近的西斜街。西斜街的形成正是因为这里原是金代金水河和明朝大明濠的故道,当明朝永乐重新建都时,原来的给水系统金水河道变为排水沟,改名大明濠,上游的水断了,下游的河道也就干了,于是河道被填埋,形成了一条横贯西单北大街的斜街,以甘石桥为界,西边叫西斜街,迤东叫东斜街。 如今的西斜街,其西北部已拆除,原来一直能沿伸到丰盛胡同。在剩下的这段街巷,还算保留着它的基本架构,尤其是几处宅门大院,透过它精致的门墩和精美的砖雕,特别是保留的垂花门,可以想见当年的盛景。 42号院(图1-7 ),其门楼历经风雨,顶部已更换为石棉瓦覆顶,但在图2上仍可以看出它的宽敞高大,应该是个大宅门。尤其是院内的垂花门,更能体现出它昔日的不凡。 53号院(图8-14),门楼虽是如意门,但建得讲究,整个院落建在高台之上,门楼横梁之上砖雕精细,门墩“福在眼前”,影壁依在,非殷实人家财力所不能。 51号院(图15-18 ),虽在老门楼外建有现在的简易院门(图15,从院内向外拍照,可见简易院门之简陋),仍不能掩饰它做为四合院所有设施的完整。 ![]() ![]() ![]() ![]() ![]() ![]() ![]() ![]() ![]() ![]() ![]() ![]() ![]() ![]() ![]() ![]() ![]() ![]() |
|
来自: 新用户8926AVU2 > 《《每日手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