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武将梦寐以求的最高荣誉:封狼居胥、禅姑衍山、燕然勒石

 阳光贝贝海清清 2023-05-08 发布于青海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明史上,中原王朝和北方游牧政权之间的碰撞,贯穿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的主旋律。匈奴、鲜卑、突厥、蒙古等游牧民族,无不以其惊人的爆发力,凭借快马弯刀一次次地越过长城入侵中原。积极的一面是这种入侵能狂风骤雨般的荡涤着中原王朝固有的政治和文化结构,使其在重新排列组合中得到升华,从而使中华文明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消极的一面是每次入侵都伴随着血雨腥风,造成生灵涂炭和生产力的极大破坏,给人们带来无尽的灾难。

每当国家到了万分危急的时候,总会有无数仁人志士挺身而出,挽民族于危难,救百姓于水火。而在每一个大一统王朝的巅峰时期,伴随在雄才伟略的君王周围,总会有一大批杰出的英雄人物,他们率领虎狼之师,狂飙突进,横扫大漠,席卷草原,从而建立不世之功。在这些旷世功勋之中,武将们尤其看中“封狼居胥、禅姑衍山和燕然勒石”,并把它们当成是终生梦寐以求的最高荣誉。他们之中最杰出的代表就是两汉时期的霍去病和窦宪。封狼居胥和禅姑衍山、饮马瀚海这几个典故都是源于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的战绩。而燕然勒石的典故与东汉名将窦宪有关。

01 霍去病

创造历史最高战绩“封狼居胥、禅于姑衍、饮马瀚海”的少年将军

《汉书·霍去病传》:“骠骑将军去病率师躬将所获荤允之士,约轻赍,绝大幕,涉获单于章渠,以诛北车耆,转系左大将双,获旗鼓,历度难侯,济弓卢,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瀚海。”

冷兵器时代,创造了历史上武将最高荣誉 ”封狼居胥、禅于姑衍、饮马瀚海“就是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少年将军霍去病。

如果你能了解霍去病的一生和他所取得巨大辉煌的战绩,你就会明白霍去病不仅仅只是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军事胜利,而是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开创了一个兵峰所指、四海臣服、蛮夷来朝、唯我华夏、明犯强汉、虽远必诛的新历史。

虽然霍去病取得的功绩可以用“封狼居胥、禅于姑衍、饮马瀚海”这十二字来说明,可是想要明明白白地说清楚霍去病的功绩,就得从这十二字的解释开始。

狼居胥是一座山,位置在今天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东边,现在的名字叫肯特山,这座山在今天很普通,可是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狼居胥山是匈奴人祭祀神灵的地方,是匈奴的圣地,一般人是无法登上那座山的,更别说位于中原的西汉王朝了。

姑衍同样是一座山,位置在今天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东边,狼居胥山的北边,当时也是匈奴人的圣地,是祭祀的地方。

瀚海其实不是海,只是一个巨大的淡水湖,也就是今天俄罗斯的贝加尔湖,当时叫瀚海,古人见到这么大的湖就以为是海,所以称为瀚海,也叫北海,这也是后世苏武牧羊的地方。

狼居胥山、姑衍山、瀚海都是当时匈奴人的核心地盘,狼居胥山和姑衍山是匈奴人的圣地,瀚海周边水草丰美,是匈奴人逐草而居的天然牧场,可是这一切随着霍去病的到来,而成为了匈奴人的噩梦。

匈奴人最强大的时期是从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开始,到汉武帝发动漠北之战前后,其最强时期的地盘东到大海,西到中亚,北至北冰洋,南到内蒙古河套地区,控制着一千多万方公里的土地,直到一个人的出现,匈奴开始了衰败,这个人就是天才少年将军霍去病,西汉历史上最年轻的骠骑将军。

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霍去病出生低微,父亲是平阳县的小吏,母亲是平阳公主家的女奴,小吏与女奴私通生下霍去病,父亲还不敢承认,从小霍去病就作为一个私生子存在,随母亲长大成人,17岁时,霍去病被汉武帝任命为骠姚校尉。

虽然霍去病被汉武帝看中是因为他是皇帝的外戚,但霍去病能够取得逆天的战绩却完全是个人努力的结果,17岁的霍去病平生第一次率领八百骑兵参与漠 南之战,就已经显示出不一样的过人能力,此战中霍去病以17岁的年龄、八百人的骑兵部队以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斩获敌人2倍多于已的敌人,一战俘虏和斩杀匈奴人2028人,还斩杀一名匈奴贵族单于的祖先辈,以及俘虏了匈奴单于的叔父。

17岁,八百人,俘获2028人,如此强烈的数字对比,显示出天才少年将军霍去病杰出的军事能力,17岁,放到现在也就是一高中生的年龄,可是17岁的霍去病已经在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中建功立业了,还因此被汉武帝封为冠军侯。

如果说霍去病首战取胜还有运气、侥幸的成分存在,那么霍去病接下的成绩则完全堵上了任何对霍去病战绩有疑问人的嘴,一次又一次的取胜,一次又一次战绩扩大,直到达到中国历史上最高的军事荣誉,霍去病无疑是成功的。

2年以后,19岁的霍去病在两次河西之战中,歼敌四万余人,俘虏了匈奴贵族、王侯将相共计120多人,同时还成功逼降了匈奴浑邪王四万余人投降汉朝,并平定了另一匈奴王休屠王军的叛乱,这可是国与国之间的战争,这个时候的匈奴还处于相对强盛的时期,如此辉煌的战绩,怕是其他朝代想也不敢想的丰功伟绩,而这一切不过是19年的少年将军霍去病从军后的第二场战役而已,这一年,霍去病刚刚被汉武帝任命为骠骑将军。

武将之首是大将军,大将军之下的武将官职就是骠骑将军,如果一定要打一个比喻的话,假设大将军是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那么骠骑将军就是全国武装部队副总司令,够牛了吧,要知道这个全国武将部队副总司令才19岁呢?放在其他朝代,怕是想也不敢想。

你以为这就完了,还没完,霍去病最辉煌的战绩还在后面,那就是闻名天下的漠北之战,漠北之战与其他战役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其他战役都是西汉与匈奴在国界线边境作战,漠北之战则是在匈奴腹地的一场战争,相当于大股部队突入敌占地,在敌人核心区域作战。

无法想像冷兵器时代是如何长途距离大规模进行军事行动的?,霍去病所进行的漠北之战,与其说是战争,不如说是一次战略冒险,霍去病可是率领了五万精锐骑兵,长途径奔袭二千多公里,进入匈奴的核心区域进行一场全面打击匈奴人的战争,还被霍去病一战封神的战役。

不知道霍去病的五万骑兵是如何进行战略补充的,如何进行后勤补给?这在当时可是相当困难的问题,可是霍去病做到了,不仅做到了,还创造了历史,此战,霍去病歼敌70400人,俘虏匈奴贵族及王侯将相83人,不仅打垮了匈奴在圣地的主力,而且攻进了匈奴人的圣地,兵峰一度指向贝加尔湖。

这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封狼居胥、禅于姑衍、饮马瀚海“,全部翻译过来就是:在狼居胥山进行祭天,在姑衍山进行祭地,兵峰一度指向贝加尔湖,这也就是霍去病在漠北之战中所取的战绩,这个战绩也就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武将最高荣誉,而达到这种空前绝后战绩的霍去病,这一年只有22岁。

韩信背水一战大破赵国时只有28岁,够年轻!项羽巨鹿之战消灭秦军主力时只有26岁,也是够年轻,可与22岁的霍去病相比,韩信和项羽也是黯然失色,而且霍去病完成这一切功绩的时间是在17岁到22岁之间的五年中,仅仅是五年,就完了前无古人,鲜有来者的最高军事荣誉。

在霍去病之前的数千年间,从来没有任何一位华夏政权的将军能够打到如此之远的地方,兵峰指向中国古籍中最北之地——瀚海的,从来也没有,这就是前无古人,即使是霍去病之后的中国历史,能够率军打到贝加尔湖的中原政权也是屈指可数的,这就是鲜有来者。

霍去病所创造的最高军事荣誉成为古代武将毕生追求的最高荣誉,同时也正是这种功绩彰显了大汉民族的血性和不屈,极大地提升了华夏民族的民族自信心,打破了游牧民族不可战胜的神话,弘扬了西汉帝国的国威,才有了后来的兵峰所指、四海臣服,蛮夷来朝、唯我华夏,明犯强汉、虽远必诛,才有了后来的汉族、汉人、汉语。

02 窦宪

戴罪立功得到“一道送分题”,赶走已式微的北匈奴,登上燕然山刻下《封燕然山铭》

继西汉天才少年将军霍去病在匈奴祭天的大本营狼居胥山搞了次“篝火晚会”(史称“封狼居胥”),二百年后的东汉时期也发生过一次同样牛X的事——窦宪带兵出塞三千里,跑到匈奴后花园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并在石头上刻下“到此一游”(哈哈),史称“燕然勒石”。

2017年7月27日至8月1日,中蒙联合考古队经过实地勘察,在蒙古国杭爱山发现并解读了东汉名将窦宪出击匈奴留下的摩崖石刻。经过认真辨识,内容正是当时随军出征的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的《封燕然山铭》,这一重大考古发现震惊了东亚史学界。

《封燕然山铭》

窦宪勒石的燕然山就是现在蒙古国的杭爱山,位于蒙古高原的中部。人们为何如此关注这件事呢?还是和汉匈之间的战争有关。公元90年,东汉朝廷任命窦宪为车骑将军,兵分三路,向北匈奴发起总攻。窦宪与北匈奴单于在稽落山作战,大破匈奴敌军,敌军溃败,北单于趁夜遁逃。窦宪乘胜追击,一直追了三千里。这一战,共斩杀北匈奴名王以下将士一万三千多人,俘获马、牛、羊、驼百余万头,北匈奴归降大汉的前后约有二十多万人。

志满意得的窦宪登上燕然山,在山的南麓挑了块平整的大石头,让随军的大笔杆子班固撰文,刻下了著名的《封燕然山铭》。

此役之后,北匈奴实力几乎丧失殆尽,再也不能对汉朝边境有所威胁,北匈奴残余开始西迁。

蒙古国发现燕然勒石遗迹

窦宪(?~92年),字伯度,扶风平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人。东汉时期名将、外戚,大司空窦融曾孙。

凭一仗基本上为汉匈数百年战争划上了休止符。志满意得的窦宪登上燕然山,在山的南麓挑了块平整的大石头,让随军的大笔杆子班固撰文,刻下了著名的《封燕然山铭》。

窦宪的生平为:因妹为章帝皇后,得任侍中、虎贲中郎将,宠贵日盛,至倚势强夺明帝女沁水公主园田。和帝时,窦太后临朝,与弟窦笃、窦景、窦瓌并居要职,内执机密,外宣诰命。曾遣客刺杀都乡侯刘畅,事发,自求击匈奴赎死。永元元年(89年),因南匈奴单于请兵北伐,遂任车骑将军,与执金吾耿秉率大军出塞,大破北匈奴于稽落山(今蒙古国达兰扎达加德西北),临私渠比鞮海,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刻石记功。北匈奴八十一部二十余万人先后归降。迁大将军,位在三公之上。翌年,复遣将破北匈奴于金微山。与诸弟皆恃权骄纵,横行京师。地方刺史、守令多出其门,朝臣皆望风承旨。永元四年(92年),汉和帝及宦官郑众等合谋诛除窦氏,他被迫自杀。

窦宪在历史上留下过种种劣迹,在古今文人墨客眼中被公认为是东汉外戚专权的祸首,因而备受贬斥,以致于他的历史功绩也几乎被其罪过所掩盖了。

其实,客观地分析窦宪的一生,其有些行为虽令人愤慨,但他对东汉王朝乃至整个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是应该肯定的。作为当时无可争议的优秀将领,他统率汉朝大军,大破北匈奴于稽落山和金微山,登燕然山,“刻石勒功”,逐北单于,迫其西迁。他的威名震撼了大漠南北,他所奠定的中国北疆新格局,既是东汉光武、明、章三代的夙愿,是中国边疆统一和中华民族融合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渴望和平的北方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所以窦宪的历史功绩是不应抹杀的。

从军事史的角度上看,窦宪作为指挥东汉第二次征伐北匈奴战争的汉军统帅,成功地组织实施了稽落山之战和金微山之战等重大战役,在中国军事史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03地缘意义

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已经知道了“封狼居胥、禅姑衍山和燕然勒石”的地点就是现在蒙古国的肯特山和杭爱山,这两条山脉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呢?

杭爱山风光

从东北亚地形图上看,北方蒙古高原是影响全国政局的关键地带。“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蒙古之于中原,高屋而建瓴,居高而临下。从历史上看,中国大一统王朝大多是从北方蒙古高原一带被入侵导致衰落和覆灭的。所以清朝末年左宗棠就有非常清醒的认识:“保新疆就是保蒙古,保蒙古就是保京师”,认为蒙古高原是中国安全上的重中之重,不能有任何闪失。如果蒙古从中国分裂出去,那就相当于在中国“胸膛”上开了一个可直插中国左右“两肺”并直抵“心脏”的切口,由此就可对中国长期保持最有效的战略压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蒙古高原在东北亚的地缘政治博弈中处于影响全局的关键板块。

蒙古高原重要的地缘战略地位古人也是十分清楚的。匈奴把自己分为三部:东边的左贤王以黑龙江上游草原地带为根据地,核心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主要侵犯辽东和代燕;西方的右贤王以蒙古高原西边的大湖盆地为据点,经略西域和河西;而单于居于正中央,以色楞格河流域为大后方,以阴山和河套平原为前进基地,实施中央突破,威胁京畿重地。匈奴这三部分互为品字结构,互相策应,进退有据。

而汉武帝先派遣卫青占领河套,打掉匈奴的前进基地,又派霍去病占领河西走廊,断匈奴右臂,然后穿透戈壁大漠,与匈奴主力决战,并战而胜之。这场大战,左贤王几乎全军覆没,只剩下匈奴单于的力量了,只得向西北远遁。

对于匈奴来说,肯特山和杭爱山就是自己天然的安全屏障。从地图上看,杭爱山在蒙古高原中间偏西的位置,呈西北-东南走向,是北冰洋色楞格河水系和大湖盆地内流水系的分水岭。而肯特山位于蒙古高原中间偏东的位置,大体呈东北-西南走向,是色楞格河水系和黑龙江水系的分水岭。这两座山等于是把以色楞格河流域为核心的漠北草原给完美地环抱了起来。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不管是霍去病在肯特山封天禅地,还是窦宪在杭爱山勒石,都等于是把红旗插到了对方的老巢。这不仅仅只有象征意义,而是实实在在地摧毁了对方的心理防线。

公元前119年的漠北之战卫青没有获得全功,原因之一就是迂回的李广迷了路。二百年后的窦宪大获全功,北匈奴经此一役,开始正式退出中国历史舞台。西汉和东汉,洋洋洒洒四百多年,涌现出多少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英雄人物,以至于千百年来,人们一提到那个年代,都感到无比的荡气回肠,我们也以是汉人的后代而感到骄傲。如今,当我们站在肯特山和杭爱山上,回想起寒风猎猎、旌旗飘扬的古战场,心里肯定会想:让“金石永固”、“丰碑长存”,让大汉的威名在我们后辈手中继续下去!

04相关诗词

至自汉代之后,封狼居胥、禅于姑衍、饮马瀚海、燕然勒石,成为后世功臣名将向往的功业巅峰。因此,历代政客、文人对这次大捷都非常推崇,为之写下颂歌的不乏其人。

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宋·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南北朝·孔稚珪 《白马篇》

骥子局且鸣。铁阵与云平。汉家嫖姚将。驰突匈奴庭。少年鬬猛气。怒发为君征。雄戟摩白日。长刚断流星。早出飞狐塞。晚泊楼烦城。虏骑四山合。胡尘千里惊。嘶笳振地响。吹角沸天声。左碎呼韩阵。右破休屠兵。横行绝漠表。饮马瀚海清。陇树枯无色。沙草不常青。勒石燕然道。凯归长安亭。县官知我健。四海谁不倾。但使强胡灭。何须甲第成。当今丈夫志。独为上古英。

唐·李峤《饯薛大夫护边》

荒隅时未通,副相下临戎。授律星芒动,分兵月晕空。犀皮拥青橐,象齿饰雕弓。决胜三河勇,长驱六郡雄。登山窥代北,屈指计辽东。伫见燕然上,抽毫颂武功。

唐·王维《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唐·李白 《发白马》

将军发白马,旌节渡黄河。箫鼓聒川岳,沧溟涌涛波。武安有震瓦,易水无寒歌。铁骑若雪山,饮流涸滹沱。扬兵猎月窟,转战略朝那。倚剑登燕然,边烽列嵯峨。萧条万里外,耕作五原多。一扫清大漠,包虎戢金戈。

明·唐寅《出塞》

烽火照玄菟,嫖姚召仆夫。朱家荐逋虏,刁间出黠奴。六郡良家子,三辅弛刑徒。笳度《乌啼》曲,旗参虎落图。宝刀装韠琫,名驹被镂渠。金出孤竹,飞旌掩二榆。妖云压亡塞,珥月照穷胡。勒兵收日逐,潜军执骨都。姑衍山重禅,燕然石再刳。功成肆郊庙,雄郡却分符。

《封燕然山铭》

如今,班固手书的《封燕然山铭》虽然经历了两千年的风霜雪雨的洗礼,但仍然清晰可辨,它就像是一个文化符号,永远镌刻在人们的内心深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