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所位而生其本,无所本而生其位?

 我独醉了 2023-05-08 发布于山西

这是缠论提及到的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或者是世界观。

无所位而生其本,无所本而生其位,“其”字作何解?位、本,是谁之位、本?无所位、无所本,是谁无所?生其位、生其本,是谁在生?你问清楚了这几个问题,这句话也大体有个认识了,至少不至于人云亦云。“所”一字,在本句中,当理解为“地方”,并可完整为:无所其位,无所其本,翻译一下,就是其位无所,其本无所。古文中前后主语一致的情况下,经常省略其一,这种表述形式,大家在道德经中可以经常看到。上面我们提到,这句话表达的是一种世界观或认识世界的方式,而不是对这个世界的客观描述,故而“无、生”这一动作是人在主导,而不是“其”之所属。

实际上,这就如量子物理描述的一般:这个世界因人的观察而存在,我们顶多也只是截取了因果链条中的某一段或一面。在一个发展中的永不停息的因果中,A、B、C、E……都只不过是同一事物的不断阶段而已,也就是说本、其、位三者是一回事,看我们如何去观察,这个观察的视角或逻辑决定着“生”的演变。生其位,说的并不是“其”本身之位,而是“其”之后的演变形态或阶段;生其本,说的并不是“其”本身之本,而是“其”之前的演变形态或阶段。本、其、位,都不过是演变形态或阶段之间关系的逻辑阐述。

在认知世界的具体过程中,当我们无法追溯一个事物之本的时候,这个事物本身就是本,从而可以此为因果链条那个最初的因,生化其位(果);而当我们无法推及一个事物之果的时候,这个事物本身就是位,从而可以此为因果链条的那个最后的果,生化其本(因)。就如道德经所述: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这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一个基本方式。

再进一步点,无所位而生其本,无所本而生其位,就是一个无中生有,有还于无的认知过程–有无相生。

人不能脱离现实而虚幻地去有无相生,现代语境一点,就是不能理论领着现实走,而只能理论贴着现实行。这么说来,跟道德经的惟道是从之德,跟佛经义理破四相之分别心(禅),跟马哲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之实事求是,本质上还是一回事,只是阐述的角度、广度或有些差别而已:道、佛(禅)、哲,殊途同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