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城外有一个寒元寺,寺里有一个书生陈向南,陈向南自幼父母双亡,好心邻居介绍到寺庙寄住。 陈向南在寺里洗菜做饭抄经书,老和尚看他可怜,时不时给上几文钱。 即便如此,他依然用功读书,十六岁的时候就考上秀才, 有一天,陈向南在寺内抄经,小和尚带来一个中年男子,说:“陈居士,有人找。” 陈向南心中疑惑,自己一没亲戚,二没朋友,会是什么人。 抬头一看,只见一个中年男子站在面前,陈向南问:“不知先生有何贵干?” 来人上下看看,说:“你就是陈向南?” 陈向南点点头:“正是在下,您是?” 来人:“我是你小叔,你父亲死了,赶快收拾东西回去办葬礼,顺便接管一下他的家产,现在因为他那点家产,族内的兄弟闹得不可开交!” 陈向南一头雾水,自己从小死了父母,何时又来一个爹,反问:“不知如何称呼?” 来人:“我叫赵元和,是你小叔。看来你是一点也没记忆了,我们先上路,我再慢慢告诉你。” 陈向南看他衣着华丽,听口音也并不想本地人,心中甚是疑惑,就找到老方丈。 老方丈:“缘来缘去缘如水,情因情切情随缘,陈居士随遇而安!” 陈向南也不再纠结,简单收拾了一下行李,和寺里的一众和尚逐一告别,跟着赵元和出发了。 一路上赵元和对他很是细心,并且讲述了他的离奇身世。 陈向南原本姓赵,父亲叫赵元义。 陈向南出生之后还不到一岁,赵元义的好朋友陈超突然丧子,沉重的打击让陈超痛不欲生,一病不起。 作为多年的知己好友,赵元义也很难过,忽然想到自己有两个儿子,于是乎就把小儿子过继给他,改名为陈向南。 后来陈超考上进士,去金陵某地做了一个小县令,就把陈向南一起带了过去,但好景不长,陈超被人陷害革职,家中还发生火灾,从此一贫如洗。 陈超决定弃文从商,和朋友借了一笔钱去做生意,想不到遇到土匪抢劫,被害死了,妻子伤心过度也死了,邻居看陈向南可怜,才送到了寺庙。 另一边,陈向南的亲生父亲在半年前刚死,家中原本还有一个儿子,但是突然失足掉落枯井摔死了,剩下几十间房和几百亩田产无人继承。 为此族内的子弟吵翻了天,族长无奈只好派人调查,找人打探,终于找到了陈向南。 就这样,陈向南跟着小叔回到扬州乌兰镇,这个出身之地,他却一点印象也没有。 赵元和把他带回家,族长以及二叔赵元忠、三叔赵元达已经等候多时,看到陈向南很是激动。 众人首先表示欢迎,让陈向南认祖归宗,接着就是遗产继承,地契房契也都交给了陈向南,最后就是办葬礼,闹事的一帮人也无话可说。 匆匆忙忙就过了一个月,陈向南都还没缓过神,现在自己不仅有了房子和田产,还有了三个叔叔婶婶,这一切发生的太突然,好像做梦一样。 有一天,赵元忠邀请他赏花。 来到二叔赵元忠的家,发现他家很大很豪华,后花园有一个小池塘,旁边还有假山。突然陈向南看到假山后面有一女子,身穿长裙,相貌看不太清,就是有一点丑,被发现后马上跑了。 陈向南摇摇头,到底是小地方的女子,没有教养,长得丑就算了,衣服也那么难看。 赵元忠给他介绍了几个亲戚,众人寒暄一下,喝了几杯茶就离开了,赵元忠准备了丰盛的晚宴,要给他介绍一个重要的人。 陈向南在书房休息了一下,吃饭的时候,除了赵元忠夫妇俩,还有一个年轻女子,衣着华丽,妆容艳丽,虽说气质一般,却也有几分姿色。 赵元忠夫妇说:“贤侄回来也有一些时日,亲戚也都认识的差不多了,据我所知,你现在还没成家。” 陈向南点点头,说:“小侄现在没有功名事业,无心成家。” 赵元忠又问:“那是以前,现在你也有房有田,虽说不上大富,却也衣食无忧,今后有什么打算,想找一个什么样的姑娘?” 陈向南想了想,说:“我想还是要读书,先卖一部分田产,可能后半年要回金陵生活。” 赵元忠说:“贤侄莫急,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张琴,今年十八岁,还没有婆家。或者准确地说,琴儿曾经是我小儿子媳妇,但我这个儿子福份太薄,刚刚拜完堂就死了,留下这个苦命的儿媳,琴儿善良贤惠,还是留了下来,伺候我们二老,只要你娶了琴儿,我们就给你一份嫁妆,把婚礼办的风风光光,你是我亲侄子,她是我儿媳,也算是亲上加亲。” 陈向南又看了看对面的女子,原来她是自己的嫂子,今天叔父的目的就是商量婚事。 陈向南低头赶紧吃饭,然后就告辞离去。 回家之后心烦意乱,一会儿,丫鬟送来一封信,是琴儿写的。 陈向南打开一看,竟是一首小诗,字里行间透漏出对自己的崇拜,还说明天找自己请教几个问题。 陈向南感觉无趣,把信烧了,又急忙把手抽回,信已经被烧了一角。 第二天,琴儿登门拜访,其实陈向南和赵元忠是墙挨着墙的邻居,中间还有一道小门相通。 陈向南请她进屋,简单了说了几句,就去做自己的事情了。 琴儿自己找了几本书带了回去,接下来几天,琴儿都会准时出现。陈向南却是爱答不理,连正眼都不看一下。 有一天傍晚,琴儿匆匆赶来,说:“明天有人过来提亲,你说怎么办?” 陈向南:“问我做什么?我现在一心放在功名上面,儿女私情不会考虑的,你趁着年轻赶紧改嫁,不要耽误了自己的大好年华。” 琴儿羞红了脸,说:“你会后悔的!”说完就跑了。 陈向南是真心看不上琴儿,隔天就收拾东西返回金陵,身上还带了几百两银子,一边读书,一边和朋友做一点小生意。 起初也赚了一点钱,陈向南心中大喜,返回扬州又卖了一些田产,带着三千两银子准备大干一场,即便当不了大官,也能当个富翁。 但陈向南还是太年轻,没有社会经验,不到一年时间就被骗个精光,当初生父留下的家产只剩下十分之一二。 陈向南无奈返回扬州,经历了这一次风波,他也厌倦了功名和财富,想成家稳定下来。 等他去叔父家的时候,才知道琴儿已经嫁人,丈夫是苏州某县县令。 叔父劝他想开些,过几天就找媒人介绍几个。 陈向南辞别叔父,马上前往苏州城。 当时琴儿的丈夫刚好不在家,陈向南带了许多礼物找了过去,一年多没见,琴儿比以前更漂亮了。 琴儿问:“你来做什么,好马也吃回头草?” 陈向南:“当时年轻不懂事,但你的心我还是懂的。” 琴儿:“可我已经嫁人了,你又能如何?” 陈向南:“和我走吧,我知道你还喜欢我。” 琴儿起身要走,陈向南拉着不让走。 琴儿喊来丫鬟送客,陈向南坚决不走,还说:“要走两个人一起走。” 正在他无理取闹的时候,琴儿的丈夫回来了,马上叫人抓到县衙,了解来龙去脉之后,把他打了二十大板扔了出去。 陈向南在客栈修养了三个月,又去找琴儿。 琴儿说:“当初你对我爱答不理,现在又粘着不走,何苦呢?” 陈向南:“我再看你最后一眼,马上就走,以后绝不打扰。” 琴儿丈夫又见到了陈向南,看他甚是可怜,送了一个丫鬟,还说:“听说你现在也没有功名,不如到县衙帮忙,我给你安排一个差事。” 陈向南拍拍手离开了,回到扬州的当晚,祖宅突然失火,陈向南被烧死在屋内。 原来是族内的一些人想吓唬吓唬他,逼他卖了宅子和田产,谁知道夜里风大,小火变成大火。 当时陈向南借酒消愁,醉得不省人事,想不到竟一命呜呼了。 最后族长带人把他埋了,他的家产都收归家族共有。 琴儿丈夫任满之后,得到太守赏识,被推荐到布政司都事,专门审查文书。 有一天,他翻阅文书,发现几十宗冤假错案,其中有一个叫陈超的。仔细一看竟然就是陈向南的养父,想不到一个如此清廉之人,竟被陷害,也是感慨良多。 当初陷害之人还陷害了好几个官员,而且收受贿赂,现在已经到京城做大官,太守认为此事可以参上一本。 皇帝看到奏本,勃然大怒,将那人抓了起来,绳之以法。 (故事完。) @关注和转发,就是最大的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