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提升职场的公众讲话,需要研究自己的心灵原型

 绘想会说 2023-05-08 发布于山西

从心理学的角度,一个人说话或某个行为,是受到内心指引的。也就是说,我们的内心的想法,决定了我们的行为。

当你想要改变自己的说话方式或某个行为习惯,你光靠外在的训练是不够的,你还需要改变你内心的想法或想像。

比如你想早起训练跑步,如果你只是用闹钟逼迫自己早起的话,往往难以坚持下去。因为你的内心里总有各种理由让自己多睡一会儿。

最好的方法是:你需要进行想像,想像自己都这么大了,还一事无成,要是加上身体不好,父母没人照顾怎么办?或者你担心自己太胖了,想到被异性轻视的那种感觉,立马就让你下定决心坚持早起去跑步。

那么,一个人的内心是由什么决定的?

理性主义者会认为,一个人内心里做出的判断,是由知识决定的。比如哪些东西可以吃,哪些东西有毒等,都是因为有相关的知识,才让我们活着。这个看似有道理,但当你深入一想就未必了,例如农村的老年人,没有读过书,很多活得比城市里的知识分子还长;另外,小猫出生不久,就爱抓老鼠吃,你能说这也是知识吗?

心理学家荣格认为,一个人知道要自己做什么,并且也知道这么做或这么说的好处,这是人的意识决定的。而很多人生大事,如爱情或事业,是由潜意识决定的。比如爱情,你喜欢某个异性,但因为对方的学历或者家庭环境不理想,你“意识”到不能去追她,可你的内心里却时刻都想着她,几天不见,让你想死的心都有!可你又说不清是为什么。这就是潜意识的力量。

潜意识是什么?是怎么形成的?

用心理学术语来讲,一个人的潜意识,称为原型。百分之五十来自于父母的基因,以及人类文化的积淀;还有百分五十来自于你的生存环境。

总结来讲,人的行为决定于我们内心的想像,而内心的想像决定于潜意识。举例来讲,我们大脑中的影像,就像是放电影一样,电影要展现的影像决定于这部电影的胶片。

真的,想要提升公众讲话,我们不得不研究人的心灵原型。我们下篇文章,将探讨12种原型理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