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真题

 中书令 2023-05-08 发布于广东

2017 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幼儿园)

1.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满分为 150 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如果母亲能一贯具有敏感、接纳、合作、易接近等特征,其婴儿容易形成的依恋类型是

(    )。

A. 回避型依恋

B.安全型依恋

C.反抗型依恋

D.絮乱型依恋

2.教师对幼儿说:“不准乱跑、不准插嘴、不准争吵”这样的话语,所违背的教育原则是   

A.正面教育

B.保教结合

C. 因材施教

D.动静交替

3.下面几种新生儿的感觉中,发展相对最不成熟的是   

A.视觉                         B. 听觉

C.嗅觉                              D.味觉

4.当教师以“病人”的身份进入小班“医院”时,有六位“小医生”同时上来询问病情, 个孩子都积极为教师看病、打针, 忙得不亦乐乎,结果, 教师一共被打了六针。对小班幼儿 这种游戏行为最恰当的理解是   

A.过于重视教师身份             B.角色游戏呈现合作游戏特点

C.在游戏角色定位上出现混乱      D.角色游戏呈现平行游戏的特点

5.下列不属于幼儿园教师工作职责的是   

A.观察了解幼儿,制订教育工作计划

B.指导调配幼儿膳食,检查食品卫生

C.创设好的教育环境,合理组织教育内容

D.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共同完成教育任务

6.研究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和行为的实验是   

A. 陌生情境实验                  B.点红实验

C.延迟满足实验                  D.山实验

7.小彤画了一个长了翅膀的妈妈,教师合理的应对方式是   

A.让小彤重新画,以便其作品更符合实际

B.画一个妈妈的形象,让小彤照着画

C.询问小彤画长翅膀妈妈的原因,接纳她的想法

D.对小彤的作品不予评论

8.对幼儿如厕,教师最合理的做法是   

A.允许幼儿按需自由如厕         B.要求排队如厕

C.控制幼儿如厕的次数            D.控制幼儿如厕的间隔时间

9.一般情况下, 哪个年龄段的幼儿能结合情境理解一些表示因果、假设等关系的相对复杂的 句子?(   )

A.托班                         B.小班

C. 中班                         D.大班

10.皮疹呈向心性分布(即躯干最多, 面部、四肢较少, 手掌、脚掌更少) 的疾病是   

A.麻疹                         B.水痘

C.手足口病                     D.猩红热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

11.简述移情对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影响。

12.为什么幼儿园教育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

三、论述题(本大题 1 小题, 20 分)

13.什么是幼儿园环境 4 分)为什么幼儿园教育中要强调创设良好的幼儿园环境?请联系 实际说明。(16 分)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

14.材料:

开学不久, 小班王老师发现, 李虎小朋友经常说脏话。虽然老师多次批评, 但他还是经常说, 甚至影响到其他幼儿也说脏话。

问题:

1)请分析李虎及其他幼儿说脏话的可能原因。(8 分)

2)王老师可以采取哪些有效的干预措施?(12 分)

15.材料:

操场上新安装了一个投篮架(如图 1),幼儿经常在这里玩投篮游戏。 一天,几个幼儿带着 笔刷和小水桶来到了这里(如图 2)。他们先快乐地粉刷投篮架,之后开始往篮筐里灌水, 有的从上面灌,有的在下面接,再灌、再接„„相互配合,反反复复,忙得不亦乐乎。

问题:教师是否应支持这些幼儿的行为?(2 分)请说明理由。(18 分)

五、活动设计题(本大题 1 小题,30 分)

16.请围绕“有用的工具”为大班幼儿设计主题活动,应包含三个子活动。

要求:

1)写出主题活动的总目标。(8 分)

2)写出一个子活动的具体活动方案,包括活动的名称、目标、准备以及主要环节。(14

分)

3)写出另外两个子活动的名称、目标。(8 分)

2017 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幼儿园)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 B

2.【答案】A。解析:在常规教育中,教师应多从正面引导幼儿,树立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正确、良好的行为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久而久之使之巩固,以形成良好的习惯。

3.【答案】A

4.【答案】 D

5.【答案】B。解析:《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四十一条指出,“幼儿园教师对本班工作全面负 责, 其主要职责如下:(1)观察了解幼儿, 依据国家有关规定, 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和 兴趣需要, 制订和执行教育工作计划,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2)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合理组织教育内容,提供丰富的玩具和游戏材料, 开展适宜的教育活动;(3)严格执行幼儿 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 指导并配合保育员管理本班幼儿生活, 做好卫生保健工作;(4)经

常与家长保持联系, 了解幼儿家庭的教育环境, 商讨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措施, 相互配合共 同完成教育任务;(5)参加业务学习和保育教育研究活动;(6)定期总结评估保教工作实效, 接受园长的指导和检查”。

6.【答案】C

7.【答案】C

8.【答案】A。解析:《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 幼儿园应当培养幼儿良好的大小便习惯, 得限制幼儿便溺的次数、时间等,可以允许幼儿按需要自由如厕。

9.【答案】 D

10.【答案】 B

二、简答题

11.【参考答案】

1)移情可以使儿童摆脱自我中心,产生利他思想,从而导致亲社会行为的产生。

2)移情可以引起儿童的情感共鸣, 让儿童产生同情心和羞耻感。幼儿从内心的愿望出发, 产生减轻他人痛苦的动机,从而增加亲社会行为,降低攻击性行为。

12.【参考答案】

1)幼儿在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内容对幼儿来说是容易理解和接受的。

2)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教育内容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3)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内容可以让幼儿获得与生活相关的各种经验和能力。

三、论述题

13.【参考答案】

1)广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 既包括幼儿园内部的 小环境, 又包括幼儿园外部的家庭、社会、自然、文化等大环境。狭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在

幼儿园中, 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物质与精神要素的总和。它涵盖幼儿园的全体工作人 员、幼儿、园舍建筑、设备设施、空间布局以及各种信息要素, 并通过一定的教育制度与观 念以及文化传统组织、综合的一种动态的、有形与无形相结合的教育空间范围。

2)原因

①良好的幼儿园环境能给幼儿提供发展的保障,有利于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

②良好的幼儿园环境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个性 适应社会生活。 ③良好的幼儿园环境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

四、材料分析题

14.【参考答案】

1)李虎及其他幼儿说脏话的可能原因

①家庭的影响。

②社会媒体的影响。

③幼儿爱模仿的特点。

2)教师可以采取的干预措施

①与李虎的家长沟通, 了解李虎说脏话的原因, 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掌握科学的 育儿方法,为幼儿的语言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②开展“我是文明小标兵”的教学活动。

③教师常常是幼儿模仿的对象,教师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④利用替代性强化,表扬讲话文明礼貌的幼儿。

⑤利用代币制的方法矫正幼儿的不良行为。

15.【参考答案】

教师应该支持这些幼儿的行为。

理由:

1)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

2)游戏是幼儿对生长的适应,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

3)游戏是幼儿的自发学习

五、活动设计题

16.【参考设计】

大班主题活动:有用的工具

主题活动总目标:

1.能通过各种感官和途径认识、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工具,感受工具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2.能够主动动手操作工具,知道常见工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3.体验自己动手操作工具、制作简单物品的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4.知道使用工具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一:大班科学活动“有用的工具”

一、活动目标

1.对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如订书机、勺子、镊子产生兴趣,愿意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2.主动尝试用工具解决具体问题,并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操作结果。

3.感知日常生活中常见工具的特征,知道这些工具的用途。

二、活动准备

散装的画纸、订书机、镊子和勺子若干,大米、棉花球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教师创设小熊搬家的问题情境, 请幼儿想办法选择合适的工具帮助小熊收拾东西, 以此引出

本次活动的主题——有用的工具,以激发幼儿参与本次探究活动的兴趣。

师:“小熊的家里太乱了,东西散落一地,请大家帮帮它选择合适的工具把东西分一分,收

一收吧!”

(二)基本部分

1.感知工具特征,讨论解决方法

1)教师出示装有画纸、大米和棉花球的盒子,请幼儿观察。

师:“小熊的家里有很多散乱的画纸, 米粒和棉花球也混在了一起,你们看一看该怎么办呢?” 2)教师出示订书机、镊子、勺子,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 讨论如何使用这些工

具帮助小熊收拾家里。

2.动手操作,了解工具的使用方法和用途

1)分发材料,幼儿尝试动手操作。

教师给幼儿分发操作材料, 引导幼儿自己先尝试把散装的画纸、混合的小米粒和棉花球整理

好,教师巡回指导。

2)总结操作结果,教师演示并具体讲解工具的用途。

教师小结: 订书机可以把散落的画纸装订在一起; 镊子可以夹比较软的物品, 能够把棉花球 夹住;勺子可以用来盛一些比较细小的物品,比如小米粒。

3.工具大舞台,拓展对工具的认识

教师创设“工具大舞台”的活动环节,请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对生活中其他工具的了解,

拓展幼儿对工具的认识,并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三)活动结束

教师对本次科学探索活动中幼儿的具体探索表现进行总结,并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继续观察、 探究,发现更多有用的工具。

四、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后与父母一起寻找家里的工具,探究工具的具体使用方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