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2年斯大林问彭总:你们杀过战俘没有?彭一言不发,事后才知高明

 牛君 2023-05-09 发布于湖北

众所周知,开国元帅彭德怀人称“彭大将军”,一生战功赫赫,脾气异常火爆,他的下属几乎没有不被他骂的。不管是在战场上还是在生活中,只要彭德怀想说的话、想做的事,谁劝他回头都没用;只要彭德怀不想说的话,不想做的事,旁人再怎么劝他去说、去做也是没用,而且十匹马都拉不回来。

比如在1952年访苏之时就发生过一场风波,斯大林因为一件事好几次逼着他开口回答,可彭德怀就是一言不发,任凭斯大林在那里干着急。

文章图片1

彭总竟能让苏联国家领导人陷入如此尴尬境地,这可不是小事,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谈判期间的访问

1952年8月底,中国和朝鲜两国的领导人领衔组成了一个代表团前往苏联,向斯大林介绍朝鲜战争的情况。中方以周恩来总理为首,成员有陈云、彭德怀、粟裕等人;朝方则以金日成为首,成员有朴宪永等人。

若是周恩来、陈云组团去苏联访问,倒也正常,可金日成身为朝鲜国家元首,彭德怀则是志愿军最高统帅,朝鲜半岛激战正酣,他们为什么会离开前线去苏联呢?

原因很简单,自从1951年下半年以来,朝鲜战争就一直处于打打谈谈的状态。

从第一次到第五次战役,“联合国军”一共损失了23万多人,他们有些打不动了。

1952年秋天,战线已经逐渐稳定在“三八线”附近,双方正在朝鲜板门店进行谈判,但中朝和“联合国军”都不敢就此懈怠,因为泥泞的雨季已经过去,严酷的寒冬还未到来,秋高气爽之时正是征战的大好时机。

文章图片2

“联合国军”刚上任不久的总司令克拉克当然不会放过在谈判期间搞点小动作的机会,范弗利特和李承晚也在到处视察部队,部署兵力。

同样地,志愿军的弦也绷得很紧。

原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已经成为代司令员,在他的主持下,志愿军一线、二线的防御坑道工事业已全部完成,固若金汤;第三防御地带重点地区的核心工事也在修筑当中。

自从粉碎了“联合国军”的空中绞杀战后,志愿军的后勤供应比刚开战时好了很多,官兵面貌焕然一新,大中口径火炮达到了3800多门,特种兵也有了极大加强......几十万大军在“三八线”附近严阵以待,从将领到士兵自信不怕敌人的任何攻击。

可以这么说,1952年秋天的志愿军不仅不怕美国人搞偷袭,他们甚至真心希望美国人进攻,将士们天天眼巴巴地看着对面,每分每秒都在等着立功的机会。

志愿军此等兵力配置已经到了即便彭老总不在,他们也能保持强大战力的程度,和开战初期不可同日而语。

文章图片3

那时朝鲜半岛还算平和的局势,使得彭老总尽可以高枕无忧地跟着周总理访苏,金日成也一样。

9月初,周总理、彭总一行到达莫斯科,与其说他们是来访问的,倒不如说是斯大林做梦都想见见彭德怀这位传奇将领。农民出身的彭总带着一群拿着简陋武器的战士,居然能掀翻连苏联都敬畏三分的美国,斯大林简直不敢相信。

或许,周恩来这次访苏让彭德怀陪同,说不定就是斯大林执意要求的,否则以彭老总的脾气,绝对不可能抛下前线将士单独到苏联出席活动。

苏联方面接待的规格相当之高,不仅斯大林亲自出席,出席名单里还包括苏军所有二战著名将领,他们都穿上了自己最好的礼服,戴着熠熠生辉的勋章和肩章,在宴会厅灯光的照耀下显得十分光彩夺目。

相比之下,身着土黄色军装的彭德怀就显得有些寒酸了。

文章图片4

在场苏军将领们不由自主地打量着彭老总,他们无法想象,一位在朝鲜打遍17国联军的伟大统帅,怎么穿着如此不考究,倒像个农民一般?

宴会开始后,斯大林举着酒杯来到彭德怀面前,谈到了目前正在朝鲜举行的谈判:“我还要好好跟你谈谈,关于战俘遣返的问题,你们的斗争很有力。”

他又说:“战争初期,我们的空军出动得晚了些。”

彭德怀知道,斯大林这是指苏联在朝鲜战争刚爆发没多久时,因为担心战争规模扩大而举棋不定,迟迟不肯向志愿军派出空军支援的事情。为此,毛主席不仅大发雷霆,彭德怀还和苏联驻华军事总顾问沙哈罗夫吵了一架。

这件事虽已过去近两年,但仍在彭德怀心里留了疙瘩,苏联空军是直到长津湖战役后才投入朝鲜战场的,如果能早一点,兴许就不会牺牲那么多战士。

但他还是颇为大度地跟斯大林说:“都撑过来了,您有您的难处。”

听得出来,一向爱兵如子的彭总心里对这事儿有点不爽。

斯大林接着说:“彭将军,你是一个创造现代战争奇迹的人。好比用大刀长矛和来复枪作战。你留下一段时间吧,到黑海边上的索契去住一段时间吧,黑海的秋天美极了,索契有全世界最好的疗养地。”

彭德怀笑了,他知道斯大林这不是跟自己客套,就说:“谢谢斯大林同志的好意,等打完了仗,我才放得下心去疗养。”

斯大林又问:“依您看,板门店能谈出个结果吗?”

彭德怀回答得很果断:“我看不会,美国人想在谈判桌上捞到战场上捞不到的好处,我们当然不能答应。”

是啊,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但政治不是战争的继续。

彭德怀的坦诚让斯大林感到很舒服,他干脆也不藏着掖着了,直接说出了自己一生中在外交场合下说过的最真诚的话:“如同这个世界不存在干的水,铁的森林一样,所谓有诚意的外交,在国际社会中也是不存在的,板门店也不例外。”

谁知,彭总的话比斯大林更直白:“谈不拢就打嘛!”

言简意赅,字里行间充满军人不畏强敌的英武霸气。

文章图片6

这场接待晚宴让斯大林的心情极为舒畅,彭德怀的表现已经让他放下了对美国人的担忧。席间,他还单独与彭德怀喝了一大杯酒,觉得中国有了这样的将领,美国人就是再厉害也无济于事。

所有人都以为这样就完了,双方皆大欢喜,然而并没有。

令人奇怪的沉默

宴会结束几天后,中方代表团突然接到斯大林的通知:邀请中方代表团去开会。

但斯大林并未邀请金日成等朝鲜同志,让中方人员倍感奇怪。

大家一走进会议厅就发现,斯大林和苏共中央政治局的几位领导在那里等着了。

会议刚开始的氛围还是挺融洽的,中苏双方天南海北地闲谈,突然,斯大林脸色一变,语气略带严肃地问彭德怀:“你们是不是在朝鲜杀过俘虏?你们知不知道国际上有公约不许杀俘虏?”

这个问题相当敏感,现场氛围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

文章图片7

谁都知道,善待俘虏一向是我军传统,私自处决战俘的事更是听都没听说过,况且朝鲜战争是我军首次出国作战,第一次在世界战争舞台上亮相就杀战俘,这不是公开给新中国抹黑么?彭德怀自然清楚这个道理,那斯大林为何有此一问?

从他的“质问”中,彭德怀的俄语翻译师哲倒是听出了一些端倪。

他发现,斯大林的提问方式很奇怪,问的是“你们是不是在朝鲜杀过俘虏”,而不是“你们有没有在朝鲜杀过俘虏”,这听起来像是有人在开会前给斯大林进谗言,说志愿军在朝鲜杀过俘虏,斯大林害怕引起国际纠纷,所以才把中国代表团叫过来问询确认。

到底是谁在造谣?

师哲不管那么多,只是把斯大林的话一五一十地翻译给彭德怀听,彭总随即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着斯大林,显然他也察觉到了问题。

岂料,彭德怀根本打算不回答斯大林的问题,既不承认也不否认,总之一句话都不说。

文章图片8

见彭德怀一言不发,那些苏共中央政治局的委员们急了,接连追问:“快回答,到底杀过没有?!杀过多少俘虏?”

不管对方如何逼问,彭总就是坐在那儿不说话。

现场气氛越来越紧张,有不少人甚至站起来大声指责他。

就连中方代表们也觉得尴尬了:平常做事一向雷厉风行、能说会道的彭老总怎么如此惜字如金?这不是他的性格呀!于是便劝他回答大家的疑惑,如果有就大大方方承认,如果没有就说没有,不要让中苏双方为难,免伤和气。

但彭德怀还是不说话,双方僵持了足有一个小时,大家也劝了彭德怀一个小时,耐心都到了极点,嘴巴也说干了,可彭德怀依旧稳如泰山,三缄其口,没表达任何态度。

彭德怀不愧是沙场悍将,只要他不想透露的事情,无论对方怎么劝他说都没用。

最后,斯大林终于坚持不住了,下令散会,让所有人吃饭去。

文章图片9

吃饭期间,斯大林又单独把彭德怀和翻译师哲请到一个角落,悄悄言道:“刚才你不方便说,没关系,现在你只告诉我一个人,我不会告诉别人。”

令人奇怪的是,即便这样彭总态度还是没有变,仍旧不说一字。

斯大林不肯放弃:“我只要你说一个字,'是’还是'否’?”

紧接着又是一阵沉默,斯大林以为彭德怀会认为自己是在替美国人“兴师问罪”,又对彭德怀说:“你不要以为我心疼,我一点也不喜欢他们,你们在战场上杀他们几千几万,我才高兴呢!但是不能杀俘虏,否则消息传到国际上,我们在政治上就输了,这是国际公约不允许的。”

彭总皱了皱眉头,嘴上还是一言不发。

斯大林无奈,只得招呼彭德怀再次回到酒桌上。

这场饭局持续了三个小时,之后的时间,斯大林除了带苏方人员敬酒、邀请中方代表跳舞、吃点心,再也没提过俘虏这档子事儿。

文章图片10

中方结束访苏之前,斯大林向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们送了临别礼物,都是苏联产的汽车,给周恩来的是一辆“吉斯”,给陈云、李富春、彭德怀一人一辆“吉姆”,其他成员们都是一人一辆“胜利”,就连俄语翻译师哲也得到了一辆“胜利”。

这次访苏倒是十分成功,但彭德怀的举动着实令人疑惑不解。

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骇人听闻的“杜德事件”

关键的问题是:彭德怀在朝鲜到底有没有下令杀过战俘?

当然没有!

否则彭老总的一世英名就会毁于一旦。

那他为啥不澄清事实呢?

因为彭德怀知道,这个问题无论怎么回答都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文章图片11

前文已经提到过,斯大林八成是听到了“某些人”的“上报”,或者一些流言蜚语,使他对志愿军“杀战俘”一事产生怀疑。那么,这种谣言是谁传出来的呢?

两种可能性。

第一种,就是美帝国主义势力暗中派人到苏联造谣,借杀战俘一事让中苏陷入政治困境,结果传到了斯大林耳朵里。

说到这,就要提到骇人听闻的“巨济岛杜德事件”。

彭德怀访苏4个月前的1952年5月7日,美军在南朝鲜巨济岛就搞过一起震惊世界的残杀战俘事件。

那时正值谈判期间,双方在战俘问题上一直无法取得共识,中朝希望美国遣返战俘,可美国人一再声称:“战俘不愿遣返。”但真实情况所有人都能猜到,战俘们经常受到美国人的虐待,一个个被折磨得遍体鳞伤,有的甚至被打断了手脚。如果美国将他们遣返,就相当于把虐俘的丑事公之于众了。

在南朝鲜巨济岛战俘营,战俘们对美军暴行拒绝坐以待毙,大家一边闹绝食一边抗议,后来找了一个机会,当战俘营长官、美军准将杜德过来找他们谈判讨说法时,战俘们将他劫持到战俘营内,声称要和他单独谈判。

文章图片12

杜德平时对战俘十分残忍,可战俘们却没有把杜德怎么样,还给了他一间干净的房子住,允许外面的美军给他送饭。

但时任“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哪受得了这个气,便派了第一军参谋长柯尔生准将接替杜德的职务,这家伙一上岛就调来了一个坦克连和一个步兵营,外加第八集团军全部一级射手,这分明是要来硬的。

经过紧张周旋之后,柯尔生与杜德答应给予战俘人道主义待遇,自愿遣返一事由板门店决定,同意战俘们组成代表团向公众说明缘由,还说只要战俘们放了杜德,之后绝不会对他们进行甄别审查。

更重要的是,杜德和柯尔生在这场秘密谈判中承认了虐待战俘的事实。

这结局看似很圆满,战俘们也很高兴,但实际上,他们大大低估了美国人的无耻,也忘记了最基本的一点——弱者是永远无法与强者讲道理的,如果强者尊重弱者意见,那这个世界上就不会有战争了。

别忘了,一个个全副武装的美国大兵此时正在战俘营外埋伏着呢。

文章图片13

果然,杜德前脚刚心情舒畅地走出战俘营,巨济岛的100多名手无寸铁的人民军战俘就被荷枪实弹的美国大兵射杀。

他们给出的理由很简单:“柯尔生将军对战俘的承诺,是在杜德将军生命受到危险时被迫提出的,自然不能算数。”

呵,果然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种手段美国人用了不是一次两次了。

100多名朝鲜战俘死于非命,这可不是小事,丑闻就是丑闻,终究是纸包不住火,公众很快知道了这件事。一场轩然大波席卷世界,各国纷纷谴责老美,就连英国盟友都看不下去了。

这个被后人称为“杜德事件”残杀战俘的龌龊行为,实为美军在朝鲜战场上的最大丑闻。

美军出尔反尔,射杀可怜的战俘——这道命令是李奇微亲自下达的,这也是他卸任“联合国军”总司令前下达的最后一道命令,但随之而来的麻烦却留给了新上任的克拉克。

克拉克估计恨死李奇微了。

文章图片14

接下来一连几个月,“杜德事件”让残杀战俘变得尤为敏感,彭德怀作为志愿军司令员当然不会傻到去触这个霉头。美国人呢?他们其实也不会愚蠢地派人向斯大林诬告志愿军也杀了战俘。

否则图什么呢?为了转移矛盾?这可能性微乎其微。

一是因为志愿军压根就没有杀俘这回事,彭德怀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反驳,到时候美国人空口无凭,砸得可是自己的脚,只会对他们更不利;二是“杜德事件”不单单是恶性杀俘这么简单,而是已经关乎到美国政府的信誉问题,只怕闹得连美国的盟友都对其产生怀疑了。“联合国军”能不能继续维持下去都是问题,还有谁会去关心志愿军杀不杀俘虏?

所以,这种欲盖弥彰的把戏,美国人大概率是不会做的。

那就只剩下第二种可能性:

是朝鲜同志故意放出来的“谣言”,制造一个志愿军的“杀俘传闻”来震慑美军,打心理战。

这个可能性比第一种大多了。

文章图片15

彭总的保持沉默太高明了

朝鲜人虽是中国人的同志和战友,但实际上两个国家的军事力量是无法比较的,和比他们强不知多少倍的中国人并肩作战,朝鲜同志也很有压力,这源于他们身为小国国民的自尊心。

志愿军刚刚跨过鸭绿江时,彭德怀竟不顾劝阻,只带了一个警卫员就只身潜入朝鲜大榆洞单独见金日成,而不是跟着部队入朝向金日成发号施令,以示对朝鲜同志的尊重。

笔者个人认为,朝鲜同志“散布”这个谣言,一是为了给在“杜德事件”中受害的同胞报仇,他们自尊心极强,但又无权号令几十万志愿军挥师南下,所以只能用这种方式给美国人制造恐慌,让他们知难而退;二是为了激化志愿军与“联合国军”之间的矛盾,最好能让正在进行的板门店谈判破裂,恢复双方的作战行动。

过去近两年的战斗,让朝鲜同志看到了志愿军的超强战力,所以他们把将美国人赶出朝鲜半岛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了中国人身上,或者说是彭德怀身上。毕竟,板门店若和谈成功,对朝鲜人来说就意味着国家南北分治,这是金日成不愿意看到的。

这条谣言很可能来自朝鲜人——彭德怀几乎是刚得知斯大林的“质问”,就意识到了这一点。

文章图片16

然而,共产党自建军以来就从未杀过俘虏,也不会承认任何诽谤。在苏联面对斯大林的连番“质问”时,彭德怀既不能承认这种子虚乌有的事情,更不能否认,因为一旦否认了,斯大林绝对会把朝鲜人也喊过来“逼问”一通,这就会引发中苏朝三国的矛盾,对眼前还未结束的战争局势百害而无一利。

而且,朝鲜代表到时候八成也会保持沉默,心里说不定还会责怪中国同志,毕竟这背后的原因比较复杂和特殊,若在公开场合言明那就太尴尬了。彭德怀聪明绝顶,又怀容人之心,很多隐情别人不说他也能意识到。

所以正如前文所讲,这个问题无论彭德怀回答“是”还是“否”,都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为了对朝鲜同志保持尊重,也为了志愿军的前线大局,无论斯大林如何“逼问”,彭德怀选择始终保持沉默。至于自己会不会被中苏双方误解,彭总不在乎,因为在他心里,国家利益、中朝友谊永远是第一位。

斯大林为了给中朝两国“主持公道”,在莫斯科弄了这么大一个场面,想让彭德怀当着所有人的面解释清楚。

文章图片17

而彭德怀则用他宽广的心胸将此事承受了下来,不承认,也不反驳,把这个谜团留给斯大林自己事后去想,相信以斯大林的头脑很快就会想明白,进而心照不宣地解决这件事,矛盾也会降到最低点。

同时,彭德怀通过长时间沉默也想让斯大林知道,善待战俘是中国军队的优良传统,几十年来从未变过,所以他的连番“质问”是不合外交礼仪的,听起来就像是在羞辱他这个中国司令员和在前线摸爬滚打的战士们。

这大概也是彭总保持沉默的原因之一,相当于一种“无声的抗议”。

作为志愿军的最高统帅,彭总不仅会打仗,更会搞政治和外交,只用了“沉默是金”这一招就让斯大林“乖乖就范”,实在太厉害了。

一个多月后的9月18日,已经沉寂了一年的朝鲜半岛再次迎来炮火之声,中朝军队8个军向“联合国军”60个地面目标发起进攻,仅仅一天时间,“联合国军”的防线上就落下了93000多发炮弹,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志愿军入朝初期几次战役的炮弹消耗总和。

文章图片18

彭德怀在苏联的沉默稳住了局面,中朝军队比以前更团结了,所有人都同仇敌忾,做好了和“联合国军”正面决胜负的准备。

“谈不拢就打。”彭德怀亲口说给斯大林的这句话,果然应验了。

近一年后,也就是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订,历时三年的朝鲜战争终于落下帷幕。

(全文完)

【文:杰瑞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