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理解银行中特估行情!

 立志德美 2023-05-09 发布于上海
声明:本文仅梳理公司和行业的最新基本面,并没有推荐的意思,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一、如何理解“银行中特估”行情?
1、银行股的上涨,有基本面支撑吗?有。
1)资产质量角度:
2016 年末以来、银行业核销不良贷款 6.2万亿,占总贷款比例达5.4%;且认定严格,愈发真实 (不良/逾期比例超过 100%);拨备覆盖率达245% (较16年提升80pc)。
2)业绩角度:
季度节奏看,息差下降的压力主要在 23Q1 集中体现,后续有望降幅收窄、甚至企稳;
存款利率调降大势所趋,进一步支撑收入增速提升。
2、未来的股价空间还有多大?
1) 从绝对估值的角度看:
国有大行23PB仅0.5x 出头。0.5x 的估值便宜,0.7x贵吗?也说不上贵:想象空间大。
当前 PB 隐含的不良率超过20%,实际的'不良+关注率'仅 3%,被低估。
2)从资金流向的角度看:
最早关注大行的资金是去年底,主要出于稳定分红、高股息的角度;23Q1 公募基金对国有大行的持仓仍然是下降的,预计主要是部分险资增持。
3)从交易环境看:
银行股的成交不算活跃。4 月份,国有六大行的日均成交额仅为 9.7亿(较23Q1日均增长3亿+),少量资金进入即可推动股价上涨。
3、怎么看?
从景气度的角度看,经济较 22 年一定是有所好转的,银行股的业绩也在 23Q1形成低位,后续有望企稳。但经济好转的强度、业绩向上的弹性有分歧。
因此,短期国有大行股价上涨的内在逻辑是“被低估前提下,在中特估带动下的估值修复”。若下半年经济能进一步好转,行情有望连续,个股也可能切换到基本面更好的品种。
银行上涨的逻辑
【长期逻辑一:不再提“金融让利”】
解释:对于ROE>10%、利润每年正增长、股息率最高的行业,理论上不应该低于1.0PB。然而之前政策要“让利”,10%的ROE未来可能撑不住,如果认为未来要到5%,那么0.5倍PB也就合理了。
去年一直压贷款利率。而今年变成了降存款利率,年初过低的贷款利率也不让放了。态度变化还是很明显的。
小结:这是估值逻辑的彻底变化!!
【长期逻辑二:不良率下降的周期已经开始】
解释:银行有个18-20年的不良周期,2001-2012不良率下降,2012-2020不良率上升。2020年底开始,不良率又开始下降了。一般不良率连续下降三年左右股价开始涨,时间快到了。
而地产/城投风险呢?实际上,中国的债务风险化解是分部门的,地产城投是最后处理的部门,其他行业的不良率已经开始下降了,相互抵消后不良率在连续改善。2021年开始的地产违约并没有向上下游扩散,银行业不良率确实也还在下降。
【中期逻辑一:疫情后估值正常化】
解释:每次疫情冲击,银行估值都要受一波冲击。三年疫情终于过了,银行的“疫情折价”应该要过去,估值理应要正常化。
【中期逻辑二:收入增速的拐点】
解释:2022年初开始,银行收入增速逐季度下降。2023年Q1单季度收入增速,其实已经高于2022Q4。累计收入增速Q2也有望普遍高于Q1。
2023Q1的息差压力和收入低增幅,是事前已知的利空。这种“利空落地”的情况,往往在兑现前后就会开始涨了。后面Q2、Q3、Q4收入增速会逐季度改善(特别是中小银行)。
【小银行上涨空间更大、回撤风险更小】
从选股方面看,银行板块已经从之前的“只涨大行”变成“大小银行齐飞”,这时候买后启动的小银行,上涨空间更大、回撤风险更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