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孟宪芸:红色瑞金(一)

 新用户3698PchX 2023-05-09 发布于宁夏

红色瑞金

(一)

图片

图片

3月5日清晨,春寒料峭。我们一路同行大约五十人,由银川飞往长沙的黄花机场。出了机场老远就瞅见一名年轻小伙,边喊边四处张望,手里举着一副红色横幅:欢迎宁夏民盟区委会的学员们——瑞金党校。我打量着眼前的小伙:小平头、中等个、着一身蓝色西服、长着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一看就是个机灵鬼。原来他是瑞金党校负责外联接待的蔡老师。

蔡老师带我们在长沙用过午餐后,我们又马不停蹄地乘大巴前往瑞金。车子在马路上疾驰前行,两边的树绿油油的后移,鲜花竞相盛开,春意盎然。“瞧!桂花树桂花树!”有人惊喜地用手指着。我迅速转头望去,一排排的桂花树整齐地立着,开着淡黄色的桂花,隔着车窗,我仿佛嗅到了桂花的清香,瞬间她就醉了北方的我。携着桂花的芳香乘坐6小时的大巴,我们终于到达向往已久的红色瑞金。

蔡老师很快安排好酒店。用过晚餐,我们几个在酒店附近随意溜达。瑞金的傍晚相对安静,街上行人较少,几乎看不到出租车,摩的比私家车多。街道两边种植的樟树散发着特殊的芳香,一阵晚风吹过,舒服极了。行走在没有蚊虫叮咬、湿度适中的街道,一路的疲劳荡然无存,好想一直走到路的尽头啊!

图片

第二天,用过早餐,我们乘车来到瑞金党校。随着熟悉的旋律: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在气势磅礴庄严的国歌声中,开班典礼的序幕正式拉开。民盟宁夏区委会领导接受了班旗,瑞金市委会领导致辞,培训班领导作开班动员讲话,瑞金党校王校长作了《苏区精神及其时代价值》专题讲座,他那惟妙惟肖的模仿毛主席的声音和架势,很有画面感和代入感。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广阔的赣南、闽西大地上不畏艰险,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这一幕幕仿佛就浮现在我的眼前,栩栩如生。我进一步了解了中央苏区精神在中国革命史上的特殊地位及时代价值;懂得了瑞金被誉为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中央红军长征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初始发祥地、党和国家初心使命的起源地的真正历史意义。瑞金建政,是无数革命先辈用他们的心血建立起来的,他们为寻求理想、民族解放谱写了彪炳史册的壮丽史篇。

下午,我们先参观了共和国摇篮叶坪旧址群,“一苏大”会址、中共苏区中央局旧址。在红军广场革命烈士纪念塔前,举行了庄重的敬献花篮仪式,并向革命烈士致敬默哀!革命烈士虽然永久的离别,但是他们的精神永远镌刻在我的心中。

图片

接下来是两堂现场微党课。当进入瑞金沙洲坝,聆听党校老师给我们上的第一堂微党课《八子参军》,老师讲得声情并茂,我听得格外认真。当听到:杨荣显老人先后送自己的八个儿子全部参军,临终前想见儿子一面的愿望都落空了,因为八个儿子全部牺牲了,年轻漂亮的女老师哽咽地潸然泪下,我为杨荣显老人倾尽所有、支援革命战争的大爱深深地感动了,泪花在眼窝里一直打滚。

第二堂微党课是《十七棵松》。位于瑞金市叶坪乡黄沙村华屋,走进华屋·红军村,村子不大,很干净,房屋布局参差不齐,门口零星地坐着老人和小孩,很少看见年轻人。村中有名望的家族老宅都保留宗族祠堂,文化底蕴浓厚,民风淳朴,红色氛围浓郁。沿着蜿蜒的小道,穿过村子来到后山,放眼望去,茂密的松树郁郁葱葱,高大挺拔,《十七棵松》分外醒目,每棵松树上都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刻着烈士的名字。我们驻足在刻有华钦材兄弟俩名字的树前,树前有石碑,上面刻有烈士的生平简介。大家整理衣帽,肃然起敬,静静地聆听着老师满怀深情地给我们讲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以华钦材等十七位华屋子弟参加长征,临出发前,在后山先后栽下十七棵松树,之后踏上革命征程的动人往事。

这一棵棵松树代替革命烈士守望故乡,留下一份遥相呼应的思念,成为华屋男儿当时参军离乡时俗成的规矩,固定了下来,这些松树也成了亲人们的“信念树”。《十七棵松》见证着华屋八十多年的沧桑巨变,谱写着一代代华屋子弟献身革命的悲壮诗篇。
图片
插图/作者提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