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行游贵州,是万种风情的少数民族风,是灵山秀水间憾人心魂的瀑布,也是”重温红色历史,传承奋斗精神”的激励人心旅程。 ![]() 贵阳钟书阁 ![]() 毕节鸡鸣三省景区 ![]() 习水县土城古镇 ![]() 遵义海龙屯 ![]() 红军四渡赤水壁画 ![]() 遵义红军街 ![]() 习水县青杠坡 ![]() 石阡 ![]() 赤水竹海国家森林公园 关于饮食 贵州人的菜肴无辣不欢。听说贵州湿气重,为了祛除体内湿气,要用辣椒发汗的方式逼出湿气。小编则认为是吃辣借口。贵州人已经到了“没有辣子无法进食”的境界,他们对辣味理解很深、很有高度,于是有了那个传遍了全世界的人气调味料——老干妈。如果你在某家馆子,看都不看,就点了一道特色菜,那么很有可能端上来的是一盘辣子。 ![]() ![]() 中国最名贵的茅台酒就在赤水河畔茅台镇。土城古镇所在的习水县自古也以酿酒闻名。贵州好山好水产美酒,酒桌文化百花齐放,甚么“高山流水”、“三江并流”、“歌舞不断酒不断”、“打寨子”的喝法十分迷人,也十分彪悍,变着法儿要把客人灌醉。所以注意适量。酒量不好,趁早逃跑。 ![]() ![]() 贵阳 【贵州印象】喜欢贵州,源于每天都在品的贵州红茶。那里有贵州雨露的甘甜。从一马平川的东部城市降临到山城贵阳,满满的好奇心。贵阳的形状是立体的。当我驾车绕过一座座山,看到高楼架在山峦之间,建筑与山水和谐混搭,一闪而过,如“犹抱琵琶半遮面”,忍不住发出由衷的赞叹。 ![]() 贵阳的多变还体现在难以猜测天气。早上云雾缭绕,中午晴空万里,下午就可能有一场大雨。4月末来到贵阳,温度正好,花季正盛,我们的百年红色文化之旅从阳光明媚的午后开始。 ![]() 贵阳钟书阁 【四维空间钟书阁】抵达贵阳,入住观山湖区国际金融中心的温德姆花园酒店。酒店的附近高楼林立,是著名的商业区,还与省博物馆和图书馆相邻。晚餐后,在云上方舟地下商场逛逛,偶遇网红书店“钟书阁”。 ![]() 这家书店散发着魔幻气质。上上下下都是镜子,仿佛进入无穷尽的四维空间。其中一间读书厅有不少青年人。 ![]() 这家书店散发着魔幻气质。上上下下都是镜子,仿佛进入无穷尽的四维空间。其中一间读书厅有不少青年人 ![]() ![]() 鸡鸣三省景区 从贵阳出发,一路向东,在午前来到毕节鸡鸣三省景区。 ![]() 登上观景台,看到两河交汇于此。河水不大,却将山体切割成深不见底的沟壑。山风从山谷底端吹上来,站在玻璃廊桥凝视良久,也会目眩。 ![]() 河水即是三省界县。“鸡鸣三省”,顾名思义,“公鸡在这里打鸣,三个省都听得清清楚楚”。“三省”即“四川、云南、贵州”。 ![]() 1935年2月,结束遵义会议、完成了一渡赤水的红军从四川跨过三省界河,沿着古老的盐道到了贵州境内,隐蔽进入了鸡鸣三省村这个小村庄,完成集结。当日在这个“一步踏三省”的村庄,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博古、王稼祥等召开了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会议——“鸡鸣三省会议”。 ![]() 这次会议又是一次挽救党、挽救红军、挽救革命的会议。中国革命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1996年2月,由萧克将军题写的“鸡鸣三省”纪念碑落成。2017年6月,新纪念碑完工,碑身高35.25米,寓意1935年2月5日,在这里召开的鸡鸣三省会议。 ![]() 从高空中俯瞰,三省的这三座大山其实是三个断崖,人们各自住在平缓的山坡上,相互为了沟通、运送生活必需品“盐巴”,不得不在崖壁上凿出凹槽(古盐道)。21世纪,云南和四川修起一座大桥,解决了两省交流不畅。 ![]() ![]() 景观台建在贵州青龙山最高峰,隔着峡谷对望云南乌龙山和四川朱家山。云南境内山脉由西北方向延缓而至,形如“象鼻吸水”;而从在四川境内向贵州眺望,却是连绵布绝壁,喀斯特地貌间分布着洞壑与溪流,其险恶如虎踞龙盘之象。 ![]() ![]() ![]() ![]() ![]() ![]() 竹海国家森林公园 赤水竹海国家森林公园在毕节东北方向的赤水市境内。当我们开着车到达山脚下,已是正午时分。可能是在山谷里海拔较低的原因,这里的气温要比毕节高几度,俨然已经到了夏天。 ![]() 这一路的大部分路段是沿着赤水河走的,包括竹海国家森林公园也紧挨着赤水河。这一带的山体泛红,却长着碧翠的竹子。竹林一片接着一片,延绵起伏,从山谷到山顶,尽被其覆盖。这里的人们生活起居都与竹子有关,就连中午吃的那顿饭,也是竹子和竹子相关的食材做的。所以,这一天是熊猫的日子。山顶的原始森林肯定是它们的乐园。 ![]() 竹海森林公园的最靓景观点在山顶上,这里居然还有一面湖水。5万亩竹子将山顶包裹住,万物在这片竹林下回归至原始的状态。大风掠过,竹涛伴着清香,仿佛大自然吐息芬芳。漫步竹林,瞳孔也被染成了翠绿色。 ![]() ![]() 要看竹子如浪似海的意境,还要爬到山脊最高处的观海楼。把无人机升至120米高空,看到观海楼已成了墨海中的小帆船。这一刻,碧波荡漾,海天一色,远处的山峦层层叠叠,想象力穷尽,单纯到虚无缥缈。 ![]() ![]() ![]() ![]() 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深邃的山谷底部。和竹海一明一暗,形成强烈对比。这里植物生态丰富多样,其中的“桫椤”是一种古老的蕨类植物,曾是白垩纪食草恐龙爱用的植物。为了应景,繁茂的山谷里,布置了几只巨大恐龙。 ![]() ![]() 山谷溪水清冽,据说因其味道甜美,而得名“甘沟”。当地人解释,甘泉是楠竹的精华,又称“竹根水”,所以水质极软,还散发着植物清香,最好用来酿酒。甘沟溪水在这之后成为赤水河的一股。而说到赤水河,绕不开这一带的赤红色丹霞地貌。 ![]() 赤水流淌在丹霞地貌之中,本来清澈透明。可是到了汛期,暴雨冲刷岩石,于是河水开始泛红。最夸张的时候犹如鲜血。古人不知其因,以为有毒蛇作怪,他们曾给这条河起名“赤虺河”(虺[hu]:一种生活在水中的毒蛇)。南朝时期著作《述异记》中描述:“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赤水河变色之时,正是赤龙要出来祸害人了。所以要杀猪宰羊,祭奠赤虺河中的“河神”,以求庇佑。 ![]() ![]() 在桫椤自然保护区,找到了红军当年穿越云贵川原始深林,打运动战的感觉。这里也是此行最北端景点。接着要转向南,仍沿赤水河逆流而上,前往习水县。 ![]() 青杠坡红军烈士纪念碑 黄昏之际来到青杠坡。西斜的阳光撒进山坡,金色党徽闪闪发光。前来祭奠烈士的游人一波接着一波,面色凝重,氛围肃穆。 ![]() ![]() 青杠坡是一个逼仄的坝子,习水县城到土城的必经此地,扼守住了川黔通道。1935年1月6日,中央红军占领遵义不久,蒋介石调集川黔滇湘桂数十万大军从四面八方向遵义地区合围,阻止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六军团会师,企图在乌江以北、长江以南的川黔地区围歼红军。敌军大兵压境。中央红军决定经赤水河西岸进四川。 ![]() ![]() 27日,敌军郭勋祺部尾追至青杠坡与红军后卫接火。此时红军前有阻敌,后有追兵,军委决定在青杠坡歼灭尾追的郭勋旗部4个团。 ![]() 28日晨,战斗打响,毛泽东到青杠坡附近的大埂上指挥。由于判断敌情有误,敌参战部队实为8个团,且还有增援部队赶到,我军部队阵地被突破。危急关头,朱德、刘伯承亲上前线指挥作战,毛泽东、周恩来命令干部团发起冲锋,夺回阵地,同时电令红二师从元厚火速回援。 ![]() 经过反复争夺,红军占领主阵地营棚顶。由于敌情发生变化,未能达到歼灭尾追敌人的目的,红军伤亡3000多人,歼敌3000多人。毛泽东等当机立断,指挥红军撤出战斗,改变行军路线,从土城渡河西进,保存实力,变被动为主动。 ![]() 1月29日凌晨,在周恩来指挥下,当地群众支持下,天亮前架好了浮桥。中央红军渡过赤水。这就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渡赤水。 土城古镇 紧挨着青杠坡,一侧是赤水河。它的样貌古朴,散发着祥和烟火气。我们预定的客栈在古镇最深巷子里,于是不得不踩着红石板,推着行李,穿城而过。 ![]() ![]() 古牌坊、翘脚楼、古树、古庙、红灯笼……这些元素将时间凝固,还原了百年前的真实场景。我承认,每个古城都是有灵魂的,像美酒,随时间越长,越醇厚。古镇因承载了很多往事,闪烁着成熟温暖的光芒。 ![]() ![]() ![]() 土城建制历史可上溯到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 111 年)。是赤水古盐道上的重镇。“川盐入黔”的重要码头。同时也是贵州酿酒中心之一。因为古时候大宗货物运输全凭水路,赤水河从这里起往北汇入长江的这段可以走船,所以汇聚着重庆与遵义的众多资源,而显得尤为重要。 ![]() ![]() ![]() 土城江风很大,俨然已是夏天。赤水河尽管还没有到汛期,但水势汹涌。岸边走走,能听到浪涛声。土城属习水县。因航运而兴,近代又因四渡赤水而被广为人知。 ![]() ![]() ![]() 四渡赤水纪念馆 四渡赤水纪念馆是土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在半山腰上。无论是外部造型和内部展厅布置都很有历史临场感。由于“四渡赤水”意义重大,导游配合着土城古镇实物进行讲解,描述过程十分生动。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红军长征中,在贵州、四川、云南3省交界的赤水河流域同国民党军进行了运动战战役。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数次决定性战役。 ![]() ![]() ![]() 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 ![]() ![]() 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三个月的时间,六次穿越三条河流,转战川贵滇三省,巧妙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合围,不断创造战机,牢牢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红军长征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革命的新局面。 ![]() ![]() 遵义 ![]() 苟坝会议会址 离开赤水河,往南向遵义的方向进发,途中经过苟坝会议会址。 ![]() 这里青山环抱,绿水长流,低矮的农家院掩映在林木之间,恍若世外桃源。苟坝的地形像一个口袋,底端是高耸的马鬃岭,安静平和的田园气息,似乎缓解大战在即的紧迫感。然而这里并不是红军修养的地方,而又是一次决定中国命运的转折点。 ![]() ![]() 1935年3月11日,六届中央政治局在苟坝召开会议。主要讨论毛泽东关于成立“三人团”负责指挥军事的提议。张闻天主持。会议认为军事行动需要集中指挥,经常由中央直接开会讨论军事行动确实于指挥不利。决定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3人组成的新的“三人军事小组”,周恩来任团长,全权指挥军事行动。 ![]() 在苟坝会议会址内,简陋的床铺、破旧的草鞋、陈旧的电报机等等物件,都无声地演绎着会议当晚的情景和历史。 ![]() ![]() 苟坝会议是毛泽东用马灯点亮中国的地方。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被载入史册,在遵义会议上,以“博古、李德、周恩来”的“老三人团”被取消。但实际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三人团”的确立却是在2个月后的苟坝会议。 ![]() ![]() 如今的苟坝会议会址,马灯与红军小道是山谷里的重要标识。1935年3月10日深夜,毛泽东正是提着马灯,沿着这条小道,找到周恩来,说服周撤销了原计划第二天攻打打鼓新场的作战命令。 ![]() 海龙屯 进入遵义城之前,我们步行登上了不落要塞海龙屯。这座山没有修索道,登山过程即体会到当年攻占它有多难。 ![]() 冷兵器时代的遵义叫做播州。在明朝还未统一天下前,播州施行稳定的自制已700多年。神奇跨越唐,五代、宋、元四个朝代。海龙屯为防御播州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直至1600年,在24万明军100多天的炮火围攻下湮灭。 ![]() ![]() 由于海龙屯见证了古代中国对多族群聚居地区管理和多元文化保护的独特智慧,是“土司”的行政与生活中心聚落遗存,代表着遵义的历史文化符号。在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海龙屯是一座平顶山,与山脚落差400米左右,自古仅有一条道可上山,期间修了铜柱关、飞虎关、飞龙关、飞凤关、朝天关……都是“以一挡百”的狭隘关口。由于山顶开阔,杨氏土司在上面修了龙宫,驻下重兵把守。 ![]() ![]() 众人行至半山腰已挥汗如雨,再看到飞虎关前如小腿一般高的台阶,马上丧失信心,直接认怂。由此关升起无人机,到300米高空,终于能拍下一张海龙屯全景。 ![]() 海龙屯依靠地理优势,与“娄山关”、“鼎山城”形成播州(遵义)纵深防御系统。掌管它的杨氏土司是汉人背景。唐朝时,以当今遵义为中心的“播州”广大地区被“南诏国”彝人政权占领。公元876年,朝廷派杨端前来平乱,事平后命杨端“世袭”播州。直至29代世袭土司杨应龙,已是明朝。这一时期,火炮在攻城略地中普遍运用,于是海龙屯要塞最终隔着山谷被一一轰塌,自此再也没有修复,成为现在的模样。 ![]() ![]() ![]() ![]() ![]() ![]() ![]() 红军街 到达遵义已经天黑。霓虹闪烁,市街繁华。清丽的湘江穿城而过,留下万种风情。这一路沿着赤水河的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战场走过来,又看到如此美丽的大城,不免感动。遵义被称为“转折之城”,遵义会议之后,才有了改变中国走向的四渡赤水。我们的旅行线路以倒叙的方式,回到了这一转动历史的时刻。 ![]() ![]() ![]() ![]() ![]() ![]() ![]() 遵义会议会址 百年红色文化之旅在遵义到了高潮部分。一大早来到遵义会址,按捺不住的心潮澎湃。眼前的会址尽管略显狭小,其背后却有中国近代史的波澜壮阔。 ![]() 遵义会议会址原为黔军25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人官邸,修建于30年代初。整个建筑分主楼、跨院两个部分。主楼为中西合璧,临街有八间铺面房,当年为房主经营酱醋及颜料纸张。铺面居中有一小牌楼,檐下悬挂着毛泽东1964年11月题写的“遵义会议会址”六个字的黑漆金匾。 ![]() 街面房连接主楼与跨院之间有一座青砖牌坊。牌坊上方用碎蓝瓷镶嵌着“慰庐”二字。牌坊的另一面有“慎笃”二字。遵义会议会址主楼坐北朝南,一楼一底,为曲尺形,砖木结构,歇山式屋顶。楼房有抱厦一圈,楼顶有一老虎窗。楼层有走廊上,可以凭眺四围苍翠挺拔的群山,指点昔日红军二占遵义时与敌军鏖战地红花岗,插旗山、玉屏山、凤凰山诸峰。 ![]() 1935年1月上旬,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遵义后,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司令部与一局(负责作点)即驻在这幢楼房里。 ![]() 遵义会议的背景是,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初期红军力量遭受的严重损失,引起了广大干部和战士对王明军事路线的怀疑和不满,纷纷要求改换错误的领导。同时,在长征途中毛泽东对执行王明军事路线的一些领导同志做了耐心细致的工作,使他们很快觉悟过来。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总结第五次反“围剿”的西征军事指挥上的经验教训,根据黎平政治局会议的决定,在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领导同志的努力促成下,红军占领遵义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它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石阡县 来到石阡,天上下起小雨,山巅上的云雾为城市营造氛围,凭添许多仙气。 ![]() 红军长征在石阡陈列馆 石阡县城的地形狭长,一条大河在宽阔的坝子中央摆出两个大S,城区被河一分为二,临水市街上的新旧建筑参差不齐,倒映在碧绿的江面,独具一番柔情。贵州难得有一处宽展的河坝。初见石阡,满心欢喜。 ![]() ![]() 石阡最有名的是温泉,然而我们要拜访的是一座红军长征在石阡陈列馆。 ![]() ![]() 陈列馆坐落在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听凯楼南侧,砖木结构楼房,门楣镶嵌着萧克将军题写的“红军长征在石阡陈列馆”匾额。 ![]() ![]() 展馆以1934年10月任弼时、肖克、王震等领导的红六军团作为中央红军长征先遣队转战石阡,以及1936年1月,贺龙、任弼时等领导的红二、六军团战略转移至石阡为主线,生动翔实反映红军在石阡突破湘、桂、黔三省敌军和地方民团层层合围的英雄壮举。 ![]() ![]() ![]() ![]() 后记 红军长征是中华民族一部无与伦比的壮丽史诗,也是20世纪最能影响世界前途的重要事件之一,充满理想和献身精神。发生在贵州的“遵义会议”和“四渡赤水”是长征的发端,是最艰难的时刻。贵州百年红色之旅的这5日,我们用自己的方式感受长征、体悟长征,从而转化成精神力量。我想,这才是人生中弥足珍贵的财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