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3届学生作文48:跟不跟风随心(二)

 词语寄居者 2023-05-09 发布于浙江


风动 心动
市四中 九(7)班 葛奕辰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
——题记
画室门廊上挂着一盏风铃。风来,悠远而轻快,拂过桌上铺开的白宣纸,翻动画架上摊开的摹本,在含苞待放的月季上闲坐,惹得风铃叮当作响。
我是不喜这风的。风一来,桌上的宣纸总是一惊一乍,呆滞了舒展的毛笔。一惊一滞,躁气就上来了。但老师总把门开着,说是要透进新鲜的空气。我抱怨这不速之客,老师只是笑笑:“你不跟风就好了呀!”
也是。
点起沉香,平展宣纸。润笔、沾墨、上稿。手腕一转一直,柔中带刚,含蓄而有力,深沉而勃发。临摹山水小卷,眼随手动,仿佛置身于云雾蔼蔼,溪水潺潺的山林之中。渔人点蒿而行,漾开圈圈涟漪;白鹭展翅欲飞,溅起层层水花。青苔爬上小径,小径隐入林间,瑟瑟竹声,隐隐茅堂,迎面一股清冽之气,沁人心脾。
入画了吗?
风铃叮当,荡开层层涟漪。走出屋外,已是雨后初晴,风携了雨露之清爽,在画室里小坐。
内心安定,便可得那“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境界了吧。
在画室,日子在风中悠然而过,无影无踪。转眼已是初三,学习的紧张节奏已容不下那清冽的风,更容不下画室那一方小小天地。朋友家人都劝我暂停脚步,把重心放在学习上。眼看着同学们上好多个辅导班,耳听得“画画最多是通过考级,也没甚大用”,不请自来的风卷带着砂石,屡屡吹皱我内心的一潭碧水。
我跌坐在桌前,望着桌上铺开的半成品,真要放弃吗?在心中掂量,课业之余,其实是有时间完成画画的安排。可是……,
门廊上的风铃叮当又响,像野蜂飞舞,被风裹挟着,惊慌失措,迷失了方向。我恼怒地关上了画室的门,重重地。留下那不知所措的风铃,在空中凌乱。
盯着画卷上层层晕染的山林,我的心也恍若迷失于雾霭之中。混沌中,只觉有人坐在了我的身旁。
“还是那句话,不跟风。不过你可以跟随自己心里的风哦。”
拨云见日,风中的砂石沉入湖底。我学画,不为考级,不为加分。而是我心所爱,我心所向。摹沈周小品,俨少长卷,悟山水意境,可涤我心灵尘埃。
风可以自由地吹,心却可以安定。不跟风,才可以做世间自由的风。


你是我的风
市四中 九(7)班 张栗榕

为你,千千万万遍。
——题记
我总在跟着她的风走。
她爱阅读,我也陪着她;她爱品味,我就陪着她;她爱幻想,我仍陪着她……为什么我要跟着她的风呢?因为她的风救赎我。
黄昏在天幕之中吻着烟霞,淡黄色的橙光晕满教室,东南风骤起、窗外落叶簌簌。
落寞的身影孤零零地呆坐教室,凝视着眼前《追风筝的人》,迷茫不安:我到底在为什么阅读?是为了好词好句,为了成绩分数,亦或是……我不知道。
蹦跶的身影跳进我的视野,她正慌忙地戴上助听器,口齿不清地说些什么。我不耐烦地点头,她的眼中却闪过激动的星光,滔滔不绝地坐到我身边,东拼西凑才将意思理清:她也看过《追风筝的人》。
有人相伴,孤独不再。
在她讲述着哈桑时,我隐隐有一种预感——她便是那股我想跟的风。
果不其然,今后的岁月相伴,我在她的身上找到那份答案:阅读是为了自己。
她读《追风筝的人》,便嚷着叫我剪断线,她去追,结果摔倒,膝盖都破了皮;她读《巴黎圣母院》,还想订机票飞去法国,最后不被允许,还哭哭啼啼地抱着书;她读《湘行散记》,拉着我去乡村住,结果又因学业繁重,无果而终。
仅管如此,她也不放弃。因为于她而言,阅读不仅是阅读,是将自身置于他境,体悟不同,收获相同。
这是她的风,也是我心心念念的风,所以,我坚定不移。
上年元夜,她举着刚看完的《人间草木》,邀我去体悟人间。深竭的眼膜中满是期许,怎令人忍心回绝。我毅然拉起她的手,在人群的簇拥下,似舟与帆,在浪涛之上,不离分离。霄灯盏盏,恰似万千星海,远赴人间;又被扶摇之风吹至九万里,只余下点点星 ,斑斑耀痕。
我问她:“这一回,你是谁?”她回我:“这一回,我是你。”
追随着的你,相伴着的你,爱着世界的你,能够聆听世间的你。
她是我的风,教会我何是从书见自身;我是她的期待,对世间万物热爱,皆源于此。

逆风而定,乘风而起
市四中 九(8)班 潘科臻

当今社会,出现许多“潮流化”的“风”,在风潮中,有人选择盲目跟风,有人选择不与跟风。
我认为,分辨风向,逆风而定,乘风而起,方心自霁阴。
所谓“风”,就是社会中的一种潮流,它或好或差,或急或缓,是自由却定向。在这股风潮中,我们需要学会辨别风向:若风潮是一种娱乐式的,对社会发展无利的,我们便要逆风而定,坚守自我。如苏轼所说:“守其初心,始终未变。”若风潮是一股高尚的品德风气,促进社会融洽发展,我们便要乘风而起,积极践行,正所谓:“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的革新。
单以定不足与时俱进,单以起不足自我坚持。我们既要逆风而定,又要乘风而起。逆风而定为乘风而起奠定基础,乘风而起是逆风而定的升华。进一步说,逆风之时不忘初心,安然自若,待到顺风乘风而起,扶摇直上,实现自我.
柏拉图有言:“人生遗憾,莫过于轻易放弃不该放弃的,固执坚持不该坚持的。”我们要像大鹏一样,顺势而为,方能悟道,天人合人。
乘风而起,前提是不忘本来。《礼记·中康》谈到:“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意思是做好分内,不企求分外。君且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落花无言,人淡如菊;君且看筚路蓝缕,颠沛流离中,三毛心安理得,甘之若怡;君且看《追风筝的人》中“为你,千千万万遍。”他们都在逆风中不忘本来,坚守自我,方在历史中留名。因此,不忘本来是乘风而起之基石。
乘风而起,过程虽吸收外来。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学习西方经济体制;在天津“五大道”,道路两边有上千座风格各异的洋房建筑。从清代末皇薄仪的静园,到近代学者梁启超的“饮冰室”,再到京剧名角马连良的“疙瘩楼”——在洋务建筑的背后是天津文化中开放包容的精神元素,兼容并包的文化风貌。吸收外来,与时俱进,方有乘风而起。
乘风而起,最终面向未来。面对国潮,李宁将敦煌、故宫元素融入创作,紧跟时代潮流,捕获更多年青人的心;面对名流社会,普鲁斯将用笔尖流淌文字记录漫长岁月,写就《追忆似水年华》。面对风潮,两从都借东风之有力因素与本心结合,乘风而起,面向未来。
综上所述,面对风潮,逆风而定,乘风而起,有“浮舟沧海,立马昆仑”之稳重,创“北斗错落长庚明”的大辉煌。

认准风向 赓续时代
市四中 九(7)班 曾虹霖

诗人李峤有言:“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自然之风即可吹落秋叶,亦可吹开鲜花。时代之风亦是如此。
面对时代之风,人们多数选择了“跟风”一说。然而面对新现象的袭来,我欲言:认准风向,赓续时代。
“望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面对迅捷发展的新时代,信息更替,时尚更迭,人们对于新事物的到来,一味接纳或一味闭塞,究其本因,是人们没有深层次经过主观判断与客观思考,缺乏辩证性思维,无法将新事物转化为有利之物。具备辩证性思维,认准事物发展的方向就如同疏通好的源泉,这样我们便能智慧地认清时代,避免盲目跟风。
“鲲鹏岂为红尘缚,守得云开见月明。”如何正确认准方向,于吾眼中,坚定的信念与强大的主观能动性则是必备条件。君且见,面对乱世的污浊之风,渔夫与世退移,同流合污,他劝告屈原“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醴?”,然而屈原坚定个人信念“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面对时代的污浊,宁可“葬身于江腹之中”,也不愿“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君亦观,面对官场的污浊之风,李白仍坚定个人的信念,不“摧眉折腰”,不阿谀奉承,高歌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在时代之风的席卷下,二者坚守本心,选择自己的路,最终前者成为辞赋之祖,后者成为中华诗仙。“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拥有正确的信念,必应潜心而观,冰冻三尺,亦非一日之寒。所以面对“时代之风”,我们更应如鲲鹏一般“守得云开”,强化本心,选取风向。
与此同时,“跟风”亦非惟弊无利。孔子有云:“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不可迂腐而墨守成规,不可武断而坠青云之志。子在《劝学》中有言:“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外在环境对人们的影响固然强烈,然而我们仍能做到“兼听则明,偏听则暗。”选择正确的风向,依然能促进我们的成长。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揆诸当下,作为一代新时代的青少年,面对变迁的事物发展,我们更应该拥有“君子不凝滞于物”的智慧,像吴中小儿般争作时代的弄潮儿,勇立潮头,固牢本心信念,深挖精神沃土,戢鳞潜翼的深化后,方可使自身认准风向,赓续时代,使文化精神细水长流,涓涓不壅。
故曰:认准风向,赓续时代,执此之笔,书己华章。

顺风从行,逆风从心
市四中 九(7)班 王颢霖

现如今,总有人听风是风,听雨是雨。不论好坏与对错,跟随着所谓的时代潮流风。而倘若不听从本心,随风漂流,自我又该从何说起呢?
那么当风来时,我们是应当跟随潮流,还是背道而驰呢,于我而言,二者皆不是自我的表现。而理性的判断后做出的选择,此之谓自我。
所以我认为,当风来时,应辨别风向,顺风从行,逆风从心。
“顺风从行,逆风从心”。从字面上来说,便是在遇顺风时要跟随前行,逆风时要听从本心,坚定自我。从本质上来讲,二者皆是为了强大自我。
顺风即搭便车,和合为本心?是信仰或是希望?这些似乎都只是抽象的概念。“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三毛用栖息地诠释了本心,及内心追随,并何时何地都存在的地方。
可为何要听从本心呢?汪曾祺曾有言:“我念的经,只有四个字:“人生苦短。”因为这苦和短,我马不停蹄,一意孤行。”在我看来,人生苦短,便是对人生的看法。而马不停蹄,一意孤行则是为了让人生不留遗憾。所以,如果没有自我意识,本心便在风中慢慢迷失了。
倘若不坚守自我,便会慢慢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如英国作家迈尔斯所说:“一个没有原则和意志的人,就像一艘没有舵和罗盘的船,他会被风吹的随时改变自己的方向。”所以,在逆风时,坚守自我应是逆风前行的必要条件。
但并非所有人都可以坚守自我,若想要真正做到,就应该“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所以倘若有了自我,便可以轻松辨别风向、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
若要举一个范例,那么我认为王阳明应属其一。在追赶潮流之中,他也曾被卷入逆风之中。但在对朱熹的格物致知进行了斗争后,他明白了,朱熹是错的,于是他及时坚守本心,从而不被这股“风”卷走,最终做出“心外无理,心外无物”便悟出“知行合一”。
如《熔炉》中所言:“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去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其实人生的至高追求,应是与自我同在。
人生在世,草木一春,来如风雨,去似微尘。为前行,顺风从行,为自我,逆风从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