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十九讲 世界遗产:龙门石窟

 朱熹学堂 2023-05-09 发布于北京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开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间,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的宝库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
北魏孝文帝时,深感位于北方的国都平城,即今天的大同不利于统治,而洛阳地处中原、土地肥沃、形胜甲于天下,于是在公元493年迁都洛阳,拉开了营建龙门石窟的序幕。
此后,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其中以北魏和唐代的开凿活动规模最大,所有洞窟中,北魏约占30%,唐代占60%,其他朝代仅占10%左右。
唐代诗人韦应物在《龙门游眺》中用“精舍绕层阿,千龛邻峭壁”来描述龙门石窟的壮观胜景。作为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奉先寺,开凿于唐高宗初,中间主佛为卢舍那大佛。
据《大卢舍那佛龛记》载:“实赖我皇,图兹丽质。”而推断卢舍那就是武则天的形象。这座佛像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达1.9米,面部丰满圆润,露出祥和的笑意,微微凝视着下方,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
这尊佛像,把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感情、开阔的胸怀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以雍容大度、气宇非凡的卢舍那佛为中心,用一周极富情态质感的美术群体形象,将佛国世界那种充满了祥和色彩的理想意境表达的淋漓尽致。这组雕像体现了大唐帝国强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显示了唐代雕刻艺术的最高成就。

北魏时期代表性的洞窟——宾阳洞,又称宾阳三洞,是宣武帝为其父母孝文帝和文昭皇太后做功德所营造的洞窟之一。仅中洞的开凿就耗时24年,其富丽堂皇的景象为龙门石窟之冠

万佛洞因洞内南北两侧雕有整齐排列的一万五千尊小佛而得名,每尊小佛像只有四厘米高,洞窟前室造二力士、二狮子,后室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是龙门石窟造像组合最完整的洞窟。

古阳洞是龙门石窟开凿最早、时代延续最长、内容最丰富的一个洞窟,闻名于世的魏碑作品“龙门二十品”有十九品出于古阳洞。

香山寺,因盛产香葛而得名。始建于北魏熙平元年。武则天称帝时重修此寺,并常驾亲游幸,留下了“香山赋诗夺锦袍”的佳话。自号“香山居士”的白居易曾捐资重修香山寺,并撰《修香山寺记》,“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十寺,观游之胜,香山首焉”表达对香山寺的推崇。

龙门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是佛教文化的艺术表现。历经400多年,跨越近10个朝代,保留着大量的宗教、建筑、美术、书法、服饰、医药等方面的实物资料,可谓是一座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
2000年,龙门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的世界遗产概述

第一讲  世界遗产:明清故宫
第二讲  世界遗产:万里长城
第三讲  世界遗产: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第四讲 世界遗产:莫高窟
第五讲 世界遗产: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第六讲 世界遗产:布达拉宫建筑群
第七讲 世界遗产:承德避暑山庄

第八讲 世界遗产:曲阜孔庙、孔林和孔府

第九讲 世界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

第十讲 世界遗产:庐山

第十一讲 世界遗产:平遥古城

第十二讲 世界遗产:颐和园

第十三讲 世界遗产:天坛

第十四讲 世界遗产:苏州古典园林

第十五讲 世界遗产:丽江古城

第十六讲 世界遗产:明清皇家陵寝
第十七讲 世界遗产:青城山-都江堰
第十八讲 世界遗产:大足石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