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这个旅平时,政委严肃,旅长活泼;战时,政委爱骂,旅长爱笑

 Loading69 2023-05-09 发布于四川
六纵18旅,是司令员王近山最得意的主力旅。
在旅长和政委中,政委李震年长,1914年生,旅长萧永银为弟,1917年生。政委李震是清华大学毕业,学富五车;萧永银是工农干部,身经百战。人称:“英雄的18旅,发挥了工农干部与知识分子相结合的巨大威力。”
其实,萧永银这个工农干部,并非交白卷的文盲草莽英雄,他小时念过私塾,背诵子曰诗云如数家珍。而李震却多少不像是政委,而像旅长。
因为,在18旅,平时,政委严肃,旅长活泼;战时,政委爱骂,旅长爱笑。萧永银对李震很敬重,据说,在两人搭档时,全旅军政人事以李政委的意志为准。
李政委平时不苟言笑,喜怒不形于色,说话办事不带任何感情色素。但一进入战场上,他则容易激动,与平时判若两人。
豫北战役总攻汤阴城时,是18旅打的一场硬仗。
当时,旅指挥部设在城关原敌人的圆形碉堡内,是一个直径不到两公尺的空间,靠墙围坐五个人,拱卫着四部电话机。这五人就是旅长萧永银,政委李震,作战参谋小宋,随军记者万家树和友邻部队一派来观战的客人。
在王近山六纵,有个不成文的制度,谓之“留学”。打仗时,各团、旅、纵队指挥部之间,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互相派代表观战,交流指挥经验,但“客人”当场没有指挥权。
总攻打响后,城内的敌人锐气虽挫,但弹药充足,重机枪连发的子弹不时地扫中这个作为指挥所的碉堡,水泥、砖头的碎末飞溅,沙沙沙作响。但是,碉堡内的五人面色严肃,电话铃争相响起。宋参谋将听筒一会递给旅长,一会递给政委。旅长与政委不时地互相交换听筒。
万家树后来记述了当时的情况:
“因枪炮声太凶,打电话的人必须调动强音拼命吆喝,才能奏效。李震政委声嘶力竭,脖子上蚯蚓似的青筋暴怒地狂跳。这位严时文明高雅风度洒脱的政委,也不免大发雷霆,娘的X妈的X,骂得十分激情而熟练。在政委怒发冲冠的叫骂声中,有一次,宋参谋对着听筒回答:我姓宋,我姓宋……李政委圆睁虎目吼道:什么妈的宋、宋、宋!这是前敌指挥部!吼着,一把将听筒夺了过来。小宋却尴尬地笑笑。”
对于这样的政委,18旅有不少的评价。宣传科长杨照临说:“这个政委很出色,文武全习,头脑清晰,进步快。”
政治部副主任沈钦尧说:“这个政委,恐怕将来能当个大人物。”
政治部主任刘昌说:“精明过人,是个栋梁之材。”
果不其然,20多年后,他任国家的公安部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