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扩散系数(D)和“表观”扩散系数(ADC)有什么区别?

 影像诊断小札记 2023-05-09 发布于江苏

流体、凝胶和均质材料可以用单个扩散系数 D来表征 ,D表示一段时间内水或小颗粒通过布朗运动在表面上的通量。如之前的问答中所述 ,生物组织是各向异性的, 具有多个空间相关的扩散系数。扩散张量可以更好地描述各向异性介质中的 扩散,扩散张量是一个 3x3 矩阵,包含代表沿不同方向的扩散速率的元素(D xx、D xy、D xz等)。 

在现代扩散 MR 成像中,扩散张量的各个元素是通过测量相位分散和信号损失来估计的,因为扩散敏感梯度应用于各个方向。然而,这些方法除了计算不容易区分的扩散之外,还可以检测来自多个过程的信号丢失——细胞质流、微循环中的血液和淋巴流、心脏搏动或呼吸引起的大量组织运动,以及由于磁敏感效应引起的相位分散。信号损失和扩散张量估计也根据所采用的脉冲序列和定时参数的细节而变化。 

1930 年代初期的化学家认识到,染料和其他小分子的测量扩散速率高度依赖于所研究的介质的性质和实验条件。认识到这些局限性,他们开始使用术语表观扩散系数 (ADC) 来指代从他们的研究中获得的估计扩散率。 

在现代 MR 文献中,术语“ADC”至少有两种不同的意义。在最一般的意义上,“ADC”是“测量/观察”扩散率或张量分量的同义词,反映了上述方法论的不确定性。在其他文献中,“ADC”用于指代体素中的平均扩散,有时被视为张量对角线元素的总和或平均值。常见的 ADC 图反映了后一种定义。

ADC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