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脑膜瘤MR诊断要点-包括扁平肥厚型脑膜瘤

 影像诊断小札记 2023-05-09 发布于江苏

脑膜瘤无疑是最常见的颅内脑外肿瘤。它们最常见于女性。风险因素包括电离辐射、头部创伤以及高雌激素和高孕酮水平。脑膜瘤最常见于中线附近的凸面上方,但也可能发生其他位置,发生频率按降序排列:沿外侧凸面、蝶骨嵴、嗅沟、鞍上-鞍旁区和后颅窝。

脑膜瘤在非增强MRI上可能相对较难观察到,因为在T1WI、T2WI和FLAIR上它们往往与脑信号相对等强度(图4.1 A)。邻近血管源性水肿的存在(在T2WI上显示信号增加,在T1WI上显示信号减少)可能有助于在未增强扫描上识别病变。然而,约有一半的脑膜瘤未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水肿(图4.1 A)。因此,造影剂给药(如图4.1 B所示)极大地有助于检测这些病变。由于缺乏血脑屏障,脑膜瘤表现出显著(且通常均匀)增强——这一发现有助于病变识别和区分周围水肿(图4.1 C,星号)与肿瘤本身(图4.1 D)。脑膜瘤附近的硬脑膜也常增强(图4.1 D),存在“硬脑膜尾”特征,但在其他病变类型中偶尔也可见。脑膜瘤在T2WI上可能有继发囊性改变或致密钙化区导致混杂信号。

尽管MR未很好地显示钙化,但在密度极高(类似于皮质骨)时,T1WI和T2WI上均显示为低信号区域。这些发现在梯度回波成像(GRE)和高场成像(3 T)中更为明显。然而,GRE上的低信号并不特定于作为出血产物的钙化。

图4.1

可能看起来相似(尽管在T1WI上不是低信号)。在定位脑膜瘤方面,MR明显优于CT。硬脑膜边缘较宽(图4.1 B,D)和硬脑膜尾增强(图4.1 D)有力支持脑膜瘤的诊断。更具体的是所谓的裂隙征(图4.1 C),其中脑脊液通常在T2WI上表现为高信号裂,介于肿瘤和脑实质之间。如图4.1 C所示,附加的低信号实质边缘可将脑脊液裂隙与周围的实质水肿分开。海绵窦内的脑膜瘤可能会使硬脑膜移位,在对比增强后扫描中,硬脑膜被视为肿瘤和颞叶之间的外侧低信号线。脑内肿瘤可能向外生长并累及硬脑膜,但只有脑外肿瘤表现出介于肿瘤和脑实质之间的结构。这些肿瘤脑外定位的另一个线索是邻近白质弯曲,这是由于病变压迫了原本正常的大脑。脑膜瘤也可能累及脉管系统或静脉窦。

在海绵窦内,它们可以移位或包绕颈动脉——后一种结果在CT或DSA上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混淆,但在MRI上很容易观察到。使颈动脉偏离正常位置的肿瘤最有可能是脑膜瘤,因为位置相似的垂体大腺瘤倾向于将其包住。脑膜瘤也可能侵犯静脉窦,这种侵犯在增强T1WI上得到证实(图4.2,黑色箭头示横窦侵犯),但在造影剂给药前,也可在2D-MR静脉造影(TOF MRV)上看到。增强后T1WI显示高信号静脉窦与脑膜瘤的增强软组织邻接。2D TOF MRV显示静脉血流为高信号,与相邻脑膜瘤一样,显示轮廓不规则,或(如果阻塞完全)窦内无血流。

图4.2

脑膜瘤通常为良性(WHO I级)且生长缓慢。非典型(II级)和间变性(恶性,III级)脑膜瘤不太常见,表现出扩散受限,可能原因是坏死、细胞质间隙减少和细胞外间隙减少(来自肿瘤增殖)。扁平肥厚型脑膜瘤对诊断和治疗提出了特殊的挑战。这些肿瘤沿脑表面呈“地毯状”生长,并经常浸润硬脑膜和邻近骨,因此不可能完全切除。脑膜瘤的骨侵犯可视为骨增厚,肿瘤也在板障间隙内可见。

由于扁平肥厚型脑膜瘤可能仅表现为硬脑膜增厚,并由于邻近颅骨的射束硬化伪影而变得模糊,因此除非发生骨侵犯,否则在ct上看不到它们。即便如此,由于病灶的显著增强和脑外定位,MRI相对容易做出诊断。多发性脑膜瘤或儿童期发生的脑膜瘤(图4.2,黑色箭头)通常与2型神经纤维瘤病相关——这是一种遗传性疾病,表现为双侧前庭神经鞘瘤(图4.2,白色箭头)。

【英文关键词】

En plaque meningiomas  扁平肥厚型脑膜瘤

diploic space  板障间隙










2021年磁共振医师上岗证因疫情还未开考,趁现在多刷几遍精选题库(点击),一次顺利通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