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家鹏|阳安铁路上的蓝田民兵师

 乡土蓝田 2023-05-09 发布于陕西

文学爱好者的创作平台
人文/村落/散文 / 诗词 / 小说 / 情感 /史迹

阳安铁路上的蓝田民兵师

王家鹏

自从英国“德里维克思”与“乔治·史蒂文森”在1804年,发明了世界第一列《火车》以来便有了““铁路”,它承载着巨大呼啸的车体开始奔腾在人类的历史舞台上。而中国的第一条《京张》铁路则由总工程师——《詹天佑》设计建造,他创造性地运用了“人”字形铁路,从而使火车能在山区徒坡运行。然而一条铁路的建成谈何容易,专家惊呼,资料显示:每条铁路的建成是用一张挨一张的《百元》人民币铺平的。此话听似有点悬乎,但仔细考究可也是呀,国家投资那么多的人力、财力、物力,耗资惊人.可想而知。
别的铁路姑且不论,单说那条《阳安》铁路线吧,這条铁路北起《阳平关》,西至《安康》,大致与“汉江河“毗邻,纵贯秦巴山区。隧道桥涵忒多,工程庞㇏大,施工艰巨。上世纪七十年代,国家从蓝田抽调一万名青年民工(那时称“民兵师”)赴陕南修建铁路工地。
1970年10月10日,蓝田万人“民兵师”在以宋金满为师长,尚士敏为政委的带领下,在城关中学操场召开了誓师大会。县一把手及相关领导讲话。后即举行了颁旗仪式。尔后调集了百余台《解放》牌卡车,乘载着这万名刚二十出头的热血沸腾的“三线战士(在那年代是个美丽的桂冠)出发了。在沿途,一群群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手执小旗,喊着口号,欢送這支大军。
车队驶入《宁陕》的高山峻岭,“之”字形的車流给这静谧的巉岩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令人宛约身临云雾缭绕的“天路”。此情此景,不觉想起唐李白《蜀道难》诗的哀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更忆起宋《耶律铸》的《蜀道有难易诗》”……行路之难,难于上青天……,是啊,此次之行的“民兵”们啊,决心要凿透这秦巴山麓。
经整天的长途跋涉,终于到达《石泉》县的各个区段。笔者所在的营被按排在一个名叫“增溪河”的地方安营下寨。营以下按连、排、班各就各位。那五六十名女兵为“直属排”归营部直辖。在那个高度政治的时代,笔者当时任某排政工员(全名称叫政治工作员).负责全排学习,读报.写稿等。
那时“民兵”的待遇是:45斤粮,38元钱。在那个温饱欠缺的时代,这些来自贫困地区的年轻筑路者,除每月15元的伙食费外,几乎全部寄回家中买黑市粮糊口了。况且在那个盛行“成份”论的岁月,享此“殊遇″已是再生造化了,岂敢奢望更多“梦幻”呢。
从七零年至七二年的两年时间内,蓝田民兵师将青春献给了这条铁路,其功将载入史册。后铁道部曾授权西铁局接收蓝田万人筑路大军转为正式铁路工人时,却被拒绝,理由是:这万人是蓝田生产的主力军不能给。就这样,一个“麻卡”的举措,蓝田万人撤回了原箱。据说铁路局有个未公开的“规定”,那是火车每节车箱100号往后的两排座位是专门留给铁路工人免费乘坐的,可这万人筑路工又有哪个享受过此“殊赐呢?
光蔭茬苒,时光飞逝,屈指五十余载,中途几经呼号周折,终于有了十二元的“退休”工资。抚今追昔,這万人的“蓝田民兵师”当年都是风华正茂的“帅哥”,而如今都是颜苍鬓斑染秋黄的古稀老翁了。正如元代诗人李之仪的《咏苍髯》云:青丝白髮一瞬间,年华老去向谁言。春风若有怜花意,可否许我再少年。
是啊,老骥伏枥,虽无千里之志,却魂牵梦萦,旧地重游。看看《阳安》铁路五十年前的倩影留芳;望望“增溪”隧道洒过的汗水足印;瞧瞧“汉江”汹湧澎湃的滚滚逝水;远眺秦巴山脉莽葱苍翠的迷人美景……
谨以此文献给五十年前修建《阳安》铁路的蓝田民兵师”的战友们。

作于2023年5月

【作者为平台点题】

王家鹏,笔名广宇,网名孤涩,1950年生于蓝田县东门外涝池村距今500年的《御赐旗杆》官宦后裔之家。“老三届,”幼承家传,酷爱文学书法,略喜骚赋。现为:省,市,县,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老年书画学会会员,美国国际文化科学院西安代表处邀请员,华夏财神文化研究会蓝田分会主席,中国王维诗画院副院长,西安白鹿原书画院行草指导,蓝田国画院院士,蓝田县华胥书画院副院长。曾为《灞水吟歌》,《蓝田生态旅游》等书作序。2020年“墨韻中国杯”全国书画大赛获奖者,作品多次省,市,县参赛展览获奖。


投稿文责自负,要求300字以上,【投稿前请仔细完善作品段落,字词引用,并附上作者简介及照片】作品原创首发请注明作品如有抄袭永不录取作品一周内没有发表请另投别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