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涨幅5倍的上海谊众,思考改良型新药的投资逻辑

 芳博士 2023-05-10 发布于福建

202337篇(共387篇)原创文章

2022年有一家上市企业获得大家的广泛关注:
第一家以改良型新药为主营产品的企业(只上市了一款新药)。
在医药股大盘摧枯拉朽的下跌时,上海谊众的全年股价涨幅超过1倍。
如果按2022年年初32元、最高价格146元计算,它的涨幅接近5倍。
上海谊众的产品紫杉醇胶束则是以创新的药用辅料为载体,采用纳米给药技术将紫杉醇与特定辅料结合制成创新型制剂。
由于上海谊众在二级市场的良好表现,一级市场开始关注改良型新药这个赛道。

“改良型新药”,属于创新药的大范畴,但其创新更多是针对结构、剂型、处方工艺、给药途径、适应症等进行的优化。

这些优化是在已知的药物活性成分上的(API)。

而一级市场原本更关注的创新药,一般指的是API的绝对创新。

1

为何改良型新药受重视呢?

为何改良型新药受到重视呢?

相较于耗时长、投入高和成功率低的传统新药发现特点,改良型新药具有两个显著的优势:
第一,可以延长药品的生命周期。
例如,“利培酮”上市的30年间,强生一共对该品种进行7次“改良型”升级。
从常规制剂升级为速效制剂、长效制剂、缓释制剂、超长效制剂。
每次升级的新剂型带来的销售规模都超过10亿美金。
第二,市场品种的优化,商业化优势明显。
例如,202110其产品紫杉醇胶束获批上市(2.2类新药)。
而2022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约2.4亿元人民币(2021年收入约400万,2020年前无营收),扣非净利润达到1.03亿——净利润率堪比茅台。

2

改良型新药项目为何“不好投”

尽管一级市场通过二级市场的表现,发现了改良型新药具有生命周期的“商业价值”,是“一门好生意”。
如果用投资创新药的投资逻辑,很难出手“改良型新药”项目。
第一,从专利申请上难以把握技术领先性。
因为创新药的周期很长,所以投资机构只能从药品所获专利以及国家奖项来考察。
但改良型新药的专利并不“突出”——基于已有API的改进,独创性有限,难获评。
比如,上海谊众在2009年成立,2013-2015年3项专利获授权,此后再无专利。
相较近些年各大药企的动辄几百页的发明专利,这3项发明专利的内容较为淡薄、粗糙,且保护性不强。
如果仅以发明专利内容来推断改良型新药的技术壁垒,很可能会把项目打入冷宫。
第二,从研发人员及费用上难以确认技术壁垒
由于改良型新药的工作更多在“优化”,而非“创造”。
因此,所需要的研发人员和费用投入,远远低于狭义创新药。
以“上海谊众”为例。截至2022年底,公司在职员工的数量合计243人。
其中,销售人员125人,研发人员28人,2022年研发人员平均薪酬21.28万元(这还是比去年涨幅82%的结果)。
2022年,研发人员薪酬支出合计595.9万元,研发费用793万元(同比减少40%),研发费用率仅为3%。
相比创新药企业动辄千万、上亿的研发费用,上海谊众的人员构成和费用投入,都很难让外行确认其“技术壁垒”。
第三,从主创团队的背景难以感知其技术强大。
创新药项目,技术领军团队动辄囊括院士、知名教授,成员更是“博士遍地走、硕士抖一抖”。
而改良型新药的主创团队,更侧重医药领域的商业人才。
下图是上海谊众公司高管背景介绍:

3

如何评估改良型新药项目?

如果以创新药的投资逻辑,去看待改良型新药的投资价值,必然各种疑惑。
但从上海谊众员工结构中超过50%的销售人员可以看出,改良型新药项目对于商业拓展的依赖程度,远高于技术研发。
所以,如果要出手改良型新药项目,可以更多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项目方在市场侧的布局,包括传统药企、连锁药房和医院等。
第二,项目方的产品在临床上的表现,是否显著优于现有DPI?
第三,项目方的产品生产能力,是否能满足大范围的市场需求?
市场能力和生产能力,在改良型新药项目中尤为重要。
还是以上海谊众为例。
从生产能力看,目前上海谊众的紫杉醇胶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公司紫杉醇胶束目前百万支的产能仅能满足1万多名患者的治疗需求。
两年后新建500万支产能投产后,也只能供6万多名患者的使用需求。
而非小细胞肺癌每年新增患者人数接近70万。
再加上白蛋白紫杉醇在乳腺癌治疗方面的表现,紫杉醇胶束将向乳腺癌等适应症上扩展。
目前药品的生产能力,成为制约营收规模扩张的重要因素。
从市场能力看,上海谊众的紫杉醇胶束的独家垄断地位能持续多久?
先来回顾紫杉醇药品的上市历程:
普通紫杉醇于1992年在国内上市,但由于剂型不断改良,新型紫杉醇产品逐步上市,普通紫杉醇的市场份额逐年下降,2017年市场占比25.3%,到2020年下降至14.79%。
紫杉醇脂质体为独家品种,且上市较早,占有市场份额较高,在近几年的增速中排名第二;白蛋白紫杉醇仿制药由于安全性和疗效都有所提升,近5年的样本医院销售量和销售额的增速最快,市场份额有所提升,2020年市场份额44.70%。
上海谊众紫杉醇胶束产品自2021年10月获批,2021、2022年销售额分别为4.08、235.96百万元,销量约为2415支(30mg)、159477支(30mg)。
参考紫杉醇各类品种药品的“更新换代”,再加上各大药企在紫杉醇胶束品类的奋起追赶(技术壁垒相对较低),我们需要思考:
上海谊众的紫杉醇胶束垄断地位能维持多久——就要看前期的市场推广和中后期的销售渠道的把控能力。
市场中,主要提供紫杉醇白蛋白相关药品的药企,主要有:
石药集团(获批年份2018)、江苏恒瑞(2018)、齐鲁制药(2019)、湖南科伦制药(2020)、浙江海正药业(2021)。
它们在乳腺癌领域的市场推广和销售渠道布局已经很深入,上海谊众作为后来者,能否后来者居上?
同时,国内紫杉醇胶束研发企业还有万乐天翼、海正药业、丽珠医药和众生药业等。
其他能够提供紫杉醇胶束或者相关改良型产品的企业还有:
  • 泰恩康(主要研发项目为注射用多西他赛聚合物胶束及辅料,注射用顺铂聚合物胶束及辅料,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胶束及辅料等)。
  • 冠昊生物(开发并市场化创新的纳米靶向药物传送平台、创新型紫杉醇多糖载体肿瘤新药、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改良针剂)。
  • 广州香雪制药(紫杉醇口服溶液——脂质自乳化药物递送技术,获得中国地区商业化权力)。
最后,我个人看好改良型新药领域的投资。
从二级市场个股的价值投资看,我们需要考虑产品的竞争格局、集中采购的影响、未来产品适应症的延展等方面因素。
从一级市场股权投资角度看,我们会严格区分哪些是分子层面的创新,哪些是制剂层面的创新,相对给予前者更高的估值。
但从商业角度看,还是需要考量:所谓的药物创新在临床上是否真正有治疗价值,在市场侧是否稀缺,并能够取代现有治疗方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