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俞敏洪:落后来自内心的凝固和冻结

 木一过 2023-05-10 发布于甘肃

  前段时间一直在路上行走,从英国到美国到日本,一路颠簸,加上各种倒时差,读深奥的思考性著作脑子就转不动了。刚好有朋友推荐我读一下毕飞宇的《推拿》,我就在路上读完了。

        非常惭愧在此之前我并没有读过毕飞宇的作品。读完《推拿》,觉得他描写社会底层人物的甜酸苦辣,讲述他们在卑微生活中寻找温暖、爱情和希望的努力,非常触动人心。于是我又用Kindle搜出了他的另外两部著作《玉米》和《平原》,利用在路上的时间读完了。

  读毕飞宇的作品,我有种天然的亲切感,尤其是读《玉米》和《平原》。毕飞宇几乎和我同龄,属于同一个时代,小说基于的时间和空间背景刚好又是我们成长的时期(文革后期到改革开放前夕),人物和故事都取材于江苏农村。毕飞宇成长在苏北,我生长在苏南,尽管一江之隔,但生活习惯基本一致。所以他小说中描写的人物和风貌,习俗和民情,我都似曾相识。

图片

        从《平原》中的人物端方身上,我或多或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高中毕业,回到农村去的苦闷和无所事事,空乏的心灵和饥渴的爱情。不同的是我通过高考离开了农村,而端方最终在农村沉沦。

        从《玉米》中的玉米和玉秀两位姑娘身上,我也看到了我村上邻居姑娘的影子。每个农村姑娘都有一个嫁给自己梦寐以求的男人和组建更好家庭的梦想,但大部分农村姑娘最后都梦想破灭,最终破罐子破摔,过一辈子嫁狗随狗,灰头土脸的生活(我记忆犹新的就是我妈不同意我姐找的对象,总和我姐吵架。幸亏我姐坚持,现在我有一个对姐姐和妈妈都特别好的姐夫)。对于农民这样的底层人物来说,命运直到今天,也几乎从来没有掌握在他们手里过。

  读玉米和玉秀的故事尤其心酸,在怜香惜玉的同时,也为这些美丽女性被社会、习俗、权力和那个时代所蹂躏、吞噬、重塑而叹息。尽管今天我们已经走进另一个时代,但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生活的青年群体,大多数依然没有逃脱被命运摆布,被现实粉碎,最后被重捏成认命而萎缩的芸芸众生。

        读《玉米》,我有点读出红楼梦的感觉,如桃花般鲜艳的女性生命,从盛开到飘零,从干净如露到浸染如墨,最终如烟如土消融在凡俗的人间。同时,毕飞宇也向我们阐明,表面平静的中国农村,实际上从来没有逃脱过权力、欲望和阴谋的包围和侵蚀。围绕权力和阴谋(一种没有人挑头的没完没了的集体作恶)开展的故事,恰恰是表面单纯的农村生活的本质。


图片
  

  在我读过的毕飞宇三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是《玉米》。很明显,毕飞宇描写女性的心理、性格和行为特征,哪怕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要比描写男性人物更加生动和精到。而在讲述三姐妹的故事之《玉秧》时,他同时阐明了一个道理,一个时代的改变并不必然导致一代人思维的改变,当人们在成长过程中一直被一种思维(文革思维)所侵染时,在未来的岁月,不管时代如何变迁,这种思维将成为他生命的符号,无时无刻不渗透到他的行为和生活中。

  时代在飞速发展,短短四十年,我们从禁锢的文革时代、飞速进入了改革开放,然后和世界一起进入了全球化、互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和智能革命时代。时代的变迁天翻地覆,但实际上很多人,依然用文革思维在引导今天的生活,用僵化的意识来应对千变万化的世界。落后,从来都不是来自于外部世界,而是来自于我们内心,来自于我们思维和心态的凝固和冻结。

2016.12.16


俞敏洪麻省理工学院最新演讲 值得一读再读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图片
俞敏洪:那些让你过不去的,最终都是为你生命服务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