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的力量与能量(节选之三)

 tjboyue 2023-05-10 发布于四川
人体的能量,中国古人称之为“气”。
传统太极拳论要求人体能量的运行要“气遍周身不少滞”,无形有迹的“气”就是一种能量传导。(许多练功家都体验到了“气”的存在及其循行路线,但绝大多数人又无法察觉。所以我称之为“无形有迹”。)李亦畲用“一身之劲,练成一家”的“劲整”进行了总结,周身一家即是人体内的同频协振,同频度越高,传导的速度越快,产生的共振能量就越大,做的功就越强。能量是相互影响的,通过站桩或静坐的方式,静思冥想接受天地自然恒定的能量频率,调整自己的能量振动频率,这叫“天人合一”,持之以恒,也会蓄积成武术功夫。

能量的形成相当缓慢,故有“太极十年不出门”之说。因为,全身软组织放松过程是逐渐形成的。初始阶段,筋骨肌腱还存在许多硬点,经过漫长岁月的“时效处理”,才能逐步均匀软化成为“同质塑性材料”。所以,无论外功拳、内家拳,只要肯苦练,“拳练万遍,神理自见”,只要掌握了太极拳练“能量”这个科学原则,坚持“大松大软”与“周身一家”,以及“心气平和”的练功方向,无论是太极拳各家门派,五花八门的各种套路姿势,静坐或站桩等各种练法,甚至在日常生活行为中正心诚意,都可以慢慢抵达太极拳的功夫境界。

太极拳通过“人不知我”避其实、“我独知人”借其力,通过“我顺人背”的知己知彼的信息优势,最终获得决策优势,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科学常识。但仅仅这样还不够,太极拳还必须通过“用意不用力”的特殊训练,蓄积出强大的“内劲”给予对手实实在在的打击。这个“内劲”显然不是强大的“力量”,而是人体的“能量”。所以武谚曰:“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因为人体静态能量所形成的“虚无的气势”(李雅轩语),能给对方施加心理影响,并随之对其行为进行控制,结束对抗或减少对抗,“不战而屈人之兵”。

以量子理论的能量说来解释太极拳,作为基础理论,并不提供练习太极拳的具体方法,只是强调太极拳的基本观念和根本原则,凡与量子理论不合,那就不是太极拳,而是其它功夫了。简单总结:
——太极拳“用意不用力”,练能量不练力量是有科学根据的,所以不需要汗流浃背的苦练力量。
——通过大松大软间接调控肌腱的同质同频,是人体增强能量的间接方法。因此,放松是练好太极拳的前提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的“周身一家”即整体贯串是太极拳的充分条件。“身形似水流”是太极拳成功的标志。
——太极拳是“运而不动”的运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亦是静,静亦是动”的动静一体,是太极拳区别于其它体育运动的本质特点。
——太极拳“内劲”是人体能量释放的表现。“内劲”的功力远远大于力量的破坏力(海啸波动传导与长江水流粒子移动传导的差别)。
——人体的能量与力量做功的效果几无差别,这种混淆难分是太极拳“斯技旁门甚多”的重要原因。从某种意义上说,力量的存在是对能量的限制。因此,抛弃力量是增生能量的具体办法。
——静态能量是不可测定的,动态能量才可以观察或表达出来。

(2023~5~10于青城山。全文7800字,2017-10初稿2022-12-5重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