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悲情丁汝昌:灵柩“待罪” 不许下葬

 知易行难nev5ph 2023-05-10 发布于河南


晚清陈卿美,匠心晚清一百年

图片

图片

丁汝昌曾乘坐“镇远号”,在威海作战。(资料图)

1895年的美国《纽约时报》刊文称赞了这样一位海军将领:称他在战争中表现出了比他的同胞更加坚贞的爱国精神和更高尚的民族气节,值得国人为其骄傲。他通过一种悲剧性的方式――自杀,来表现这种可贵品质。

这位海军将领就是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

在今天的刘公岛上,保存最好的官邸就是丁汝昌寓所。

一团和气丁军门

从刘公岛上的北洋海军公所向西三四百米就是中国近代海军第一位舰队司令丁汝昌的寓所。在寓所的大门前二十多米的地方伫立着丁汝昌塑像:丁大人顶戴花翎,一身官服,手持书卷,凝神思索。他的目光延伸向远方,刚毅不屈,直视铁码头,似乎遥想艋艟如云的旧日时光;他目光低垂,充满怜悯,苦战无援,满岛绅民下跪求乞生路让他徒呼奈何;他又眼含悲怆,他的军令已经无人理睬,鸦片和酒注定陪着他走向生命终点,千古艰难唯一死。

丁汝昌真是一位悲情英雄。

甲午战争研究专家陈悦说,从旧时代淮军水师军官转身成为近代海军司令也真难为了丁汝昌,他是李鸿章亲自挑选的。“当时李鸿章天真地摆出了他的选材标准,老练、有战斗经验,又懂海军,可查寻无果,没有这样的人,后来他的好友沈保桢适时劝他,说老将不懂海军,懂海军的不是老将。李鸿章环顾四周,果然如此,再加上丁汝昌在军中无甚背景,容易掌控,所以,丁汝昌成为北洋海军提督。”

不是专业干部,丁汝昌以和气带兵,信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文人信条,在周围刘步蟾、林泰曾等用英语高谈阔论时,丁汝昌更显得是左右逢源、上传下达的管理者形象,上到对得起恩师李鸿章栽培之恩,下要统领一批他不熟悉的行当和下属。有时欺软怕硬的北洋水兵这样说,不怕丁军门,就怕琅副将,琅副将就是北洋水师的洋教头琅威理,因为这位内行的英国海军军官极为严格,让水兵们吃了不少苦头。

但是大战到来之时,一团和气的丁汝昌指挥作战,不失忠勇。

图片

“定远号”水兵合影。(资料图)

下令自沉“定远”巨舰

1895年1月,失掉制海权的北洋舰队困守威海卫刘公岛。此时的丁汝昌因为大东沟海战,被清廷定为罪人,此刻正是图戴罪立功之人。然则,面对强敌,丁汝昌不失军人本色,他乘小船穿行波峰浪谷之间巡视周边炮台,炮台被日军包围时,他亲自指挥炸毁;他曾率残存战舰挑战日本舰队,船沉落水;眼见“定远”舰受伤失去机动,他痛下命令,炸沉巨舰,以免资敌;他苦盼无援,以一己之躯,救赎乡民部属……

威海媒体工作者、甲午战争的民间史学研究者刘华峰认为是当年的山东巡抚李秉衡间接害死了丁汝昌,他说:“李秉衡和李鸿章、丁汝昌政见不同,时常攻击丁汝昌,在威海卫保卫战的关键时候,他竟派了毫无战斗力的河防军来增援丁汝昌。河防军就是保卫河堤的民夫,手里拿的是大刀、长矛,结果被日军打得稀里哗啦,这就是清流误国呀。”

李秉衡是大连庄河市人,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大沽后,他由江苏率兵北上,保卫北京,在杨村败绩,退至通州自杀殉国。李秉衡由捐官做到堂堂二品,气节刚烈,有令人尊敬的理由。

身陷重围,弹尽粮绝之时,岛上军民数千人,竟聚集海军公所前,乞求丁汝昌投降放众人一条生路,丁汝昌下令炸掉尚可用的“镇远”舰,但是手下只是苦苦相求,竟无无一人执行此命令,后来的史学家称,因为这些军官怕炸沉了“镇远”舰,将来和日本人谈判时会少了重要资本,如果日本人一怒…….

2月11日,直到这时,丁汝昌又重新拿起几天前英国军舰“Seven”号转来的日本人的劝降书,痛下决心,随后,他举起混着鸦片的葡萄酒。

两天前,他曾率“靖远”出击,被打落下水,被救时,哭喊:“老天爷,你怎么不让我死在战场上呀。”两天后,他竟喝下毒酒。

亲自试棺材大小

在丁汝昌寓所的庭院中,有两棵紫藤,这是当年丁汝昌亲手栽下,如今花香袭人,枝叶繁茂。1895年2月,那最冷的几天里,6名木匠在这里打造一具棺材,木匠是丁汝昌找来的,棺材长约八尺。“笃笃笃”,铁锤敲击、长钉入木的声音刺破冲出小院,在黑漆漆的刘公岛上空回荡。有人看见,丁汝昌时不时叫停木匠,自己躺在棺材里,一试大小。

在喝下鸦片酒后,药力发作缓慢,丁汝昌折腾很长时间才死,什么清流攻击、什么恩师迁怒、什么荣辱兴败,化作“只得以身报国,未能拖累万人。”

丁汝昌死后,他的好友,日本舰队司令伊东佑亨令解除武装的清军“康济”舰载丁汝昌、刘步蟾的尸体运往烟台,日本舰队鸣炮致哀。

伊东佑亨在给丁汝昌私信中说:“至清国有今日之败者,固非君臣一己之罪,盖其墨守成规,不谙变通之所致也。”

美国《纽约时报》称:“(他)认为世界上还有一些别的东西要比自己的生命更宝贵。”

一位新中国海军军官在丁汝昌寓所留下这样的墨迹:人之杰,鬼之雄。

“这老头,什么都没有”

因为是朝廷罪人,在丁汝昌死后,据史料称,刑部下令将其棺柩加三道铜箍捆锁,棺材和铜箍均以黑漆涂之,以示戴罪,并砖丘于其原籍村头,不得下葬。丁汝昌的灵柩由水路几经辗转,在其子丁代禧的护送下,从烟台运回至巢湖高林汪郎中村。丁汝昌生前最宠爱、最贤惠的魏夫人见夫灵柩,痛不欲生,吞金殉夫而亡。直到宣统二年三月十六日(1910年4月25日),以“力竭捐躯,情节可怜”,准载洵奏,开复已故前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原衔。丁汝昌及魏夫人灵柩才得以安葬于无为县严桥小鸡山的山冈上,与原先葬于此地的钱夫人、徐夫人合墓相毗邻。

陈悦说,丁汝昌这位甲午悲情人物的身后事依然不平静,1959年冬天,在安徽无为县,丁汝昌安葬之地,一群人挥镐轮锹,黑色的棺木被从地下掘挖出来,众人开棺一看,棺中丁汝昌身着黑色敛衣,并未腐烂,身边除了一把烂掉马尾的拂尘,别无他物,挖墓人悻悻地说:“这老头,什么都没有”。这些人把尸身拖出,点火焚烧,劈开的棺木很快成为公社食堂的八只长凳,其它的值钱东西,包括两位夫人的殡葬之物为公社换来了一辆自行车。

图片

本报记者与丁小龙(右)合影。

岛上巧遇丁家后人

在海军公所大门里面,记者见到一个签售图书的桌子,在几本有关甲午战争书籍的前面摆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丁汝昌玄孙丁小龙、丁小明”,看到有人来,一位身体瘦小的老头来到桌旁坐下,有人说这就是丁小龙。丁小龙说他和弟弟丁小明是丁汝昌的五代孙,都是农民,他兄弟五个,他是老三,丁小明是老四。三四年前,哥俩从安徽老家来到威海,因为有作家写书,让他们帮忙签名售书,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在威海,到了11月份,游人少了,他们再回老家,第二年再回来,但他的儿子、儿媳妇都已经在威海安家了,儿子在这里做些小生意。

丁小龙说丁汝昌的许多家当在“文革”时被没收了,几年前,有一个用来抽鸦片的床被买走了。

老人说,书卖得不好,“现在的年轻人不爱看书。”

……

120年后,刘公岛上丁公馆里那棵紫藤枝叶繁茂,花香袭人。

刘公岛上,丁汝昌的塑像面向大海,他的目光熠熠,包含万千,是苍生黎民?还是艋艟巨舰?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