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幼小衔接 | 课程表的那些事儿

 小丑鱼7u8fsny9 2023-05-10 发布于陕西

故事起因:

大班下学期是幼小衔接的关键期。开学初,我们将角色区进行调整,开辟了一块“小学体验馆”。体验馆虽不大,但有利于孩子们在体验馆中,尝试体验小学的各个角色,了解成为小学生需要知道哪些事。

课程表——它有什么用?

观察对象:

      可可、依依、大潘、宸宸

观察时间:

      2月24日

观察实录:

可可:今天我和宸宸是小学生,我想做班长。

可可、宸宸说完便坐到了“教室”里。

依依:那我是老师,我先上数学课。

“数学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算式”,问:“谁知道这道题怎么做呀?”

可可和宸宸都举起手。

依依老师:可可说吧!说完就走到可可的桌前。

本节“数学课”共5分钟左右。

大潘:我是体育老师,今天我来教俯卧撑,你们看我是怎么做的。


“体育课”结束后

可可:下一节是什么课呀?

依依:我也不知道。

可可:小学有课程表,我们没有。做一个不就好了。

依依:我不会做啊,我不知道课程表是什么样子的。

可可:有了课程表,就知道每天上什么课,带什么书去上学了。Image

Image

观察分析:

从观察中发现,孩子们对体验当小学生很感兴趣。知道小学的课程有数学课、体育课,但对小学其他课程了解的比较浅显,游戏进行到一半时,孩子们犯了难,接下来可以上什么课?游戏怎样继续呢?可可在游戏提及小学有课程表,课程表有什么用处?课程表的出现让孩子们有了新的认知挑战。

在学习准备中,教师应支持幼儿自主规划一日活动。提供计划板和可操作的工具供幼儿制订计划,制作任务卡等,支持幼儿计划和思考,回顾与调整。课程表不仅是为了提醒孩子们上课的顺序、内容,同时也是一份可参考的计划,可用于预习,可提前准备转天需要用到的书目,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一定的任务意识。

支持策略:

孩子们的分享为“小学模拟课堂”添设了新游戏情景,我们根据孩子们的游戏需求添置了以下材料:

1.提供白纸、笔,满足孩子想设计课程表的意愿。

Image

2.参观小学,走进一年级,通过对一年级哥哥姐姐的采访,了解小学都有哪些课程。

Image
Image

3.鼓励幼儿自主设计适合“我们”的课程表。

课程表——它该怎么画?

观察对象:

奶皮、楚迪、然然

观察时间:

2月28日

材料新增:

彩色笔、黑笔、白纸

观察实录:

奶皮站在“教室”对着红领巾步骤图,尝试给自己系上红领巾。

Image

小学生就位后,“老师们”也拿着白纸和笔来到了“同学们”的课桌前。

楚迪:我们要先画一个课程表才能上课,我们一起讨论一下。

然然:先把格子画一下。要分成很多个格子,一个格子就是一节课。我们一起画八节课。

楚迪:语文课就写两个我会的汉字做标记,我画个沙漏,它就是科学课。3+2=5是数学课。体育课就画个小朋友跳绳……

孩子们在一起商量、绘制了课程表。

课程表绘制好完成,然然站在讲台位置介绍大家设计的课程表。

然然:我们要先看课程表再上课,今天有数学课、体育课、音乐课、作文课、绘画课、语文课、英语课。我是数学老师,我先上课啦!

Image
Image

分析评价:

幼儿已能有目的地进行游戏,模拟小学的学习生活。

1.在游戏前期,三位小朋友讨论课程表内容,徒手绘制了简单的表格,并将表格分为2行8列。

2.课程表怎么设计,孩子们都有自己的想法,各类课程用简单的标记来表示,有趣的符号、标记是孩子们对小学课程的简单理解,有创意、易理解。

3.对课程表的“格式”,并不是很清楚。在分享环节中,其他幼儿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及问题。

孩子们的问题:

Image

支持策略:

结合孩子们的问题,我们将在3月6日的上午再次参观小学,带着我们的问题向哥哥姐姐寻找答案。

课程表——一对一实况解答

在小学哥哥姐姐的帮助下,孩子们了解了课程表的环节、课程、时间安排等。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课程表——怎样才适合我?

观察对象:

琋琋、楚迪

观察时间:

3月1日

材料新增:

丹阳市实验小学一年级课程表

观察实录:

琋琋坐在凳子上,拿着一把直尺在白纸比划着,楚迪走过来说:“我们一起设计吧!我帮你按住尺子,尺子滑会画歪的。”

琋琋:“先画一个大框,再分成5天的格子,一天一竖排(一列)。”

楚迪:“每个格子要一样大,我们先用尺子摆一摆再画。”

两人尝试绘画课程表的表格,有的宽一些,有的窄一些。

楚迪:“有的宽,有的窄,不太好看。”

琋琋:“没关系,下次我们画的时候注意一下。我要开始画课程表标记了。早上要读书,那要画一个读书的标记。然后是语文课、数学课、英语课、还有我最想上的美术课。”

楚迪看了看可可说:“一年级没有英语课,不能画在课程表里。琋琋,你慢一点画,我们下午又不“上课”,只有上午玩“小学课堂”的游戏,下午的课还要吗?”

可可:“那我们就不画下午,就画上午。”两人分工合作,可可画了星期一、星期三和星期五的课程,楚迪画了星期二和星期四的课。

课程表“新鲜出炉”,楚迪说:“贴黑板旁边,看的很清楚。”

Image

1

2

Image
Image

3

Image

分析评价:

1.有了小学哥哥姐姐的答疑解惑,孩子们对课程表的认识更深刻,在设计课程表的过程,孩子们对课程表的“格式”、星期几上什么课、一年级有哪些课程都有了深刻的印象。两位幼儿已经具有独立思考、讨论与表达观点能力,设计适合自己的课程表,而不是固定思维。

2.在绘制表格过程中,幼儿对“尺”这一文具的作用有了更深层次的掌握,除了可以利用尺的测量度解决表格中行、列宽窄的问题,尺还能帮助把表格线画平直。

3.琋琋将表格分成了5列、4行,熟练的掌握了绘制图表的方法;能尝试将行列中的信息符号结合起来设计和运用,第一行是周一至周五,第二行开始就是相对应的“课”,每一列代表一天的课。

支持策略:

1.孩子们对课程表已经较为熟悉,每一天都有孩子在体验小学课堂的情境。接下来,我们会开展“沉浸式小学体验馆”,定期邀请小学老师来园,让孩子直接感知、亲身体验。

2. 在日常游戏活动、分享中多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时间思考,引导幼儿讨论和表达自己的观点,接纳幼儿不同的想法。

观察感想:

课程表不仅是对小学学习科目的深入探究,也有利于帮助幼儿养成好习惯:遇到问题先探索,初步制订计划,再次探索,最后设计适合自己的计划表,对未来的学习有目标、有计划。

Image

——孙欣柯《一周区域游戏计划》

Image

——谢伊然《我的一天》

孩子们对“小学体验馆”越来越感兴趣,深入探究了课程表,那小学老师又是怎样上课的呢?学生的坐姿是什么样的?怎样回答问题,要举手吗?孩子们的新问题在小学体验馆中不断“发生”,我们会持续关注孩子们的兴趣,将幼小衔接活动变成直接感知的体验式衔接。

Image

单位 | 江苏省丹阳市实验幼儿园

作者 | 于娟 贡煜婷

责编 | 田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