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养人成本最小,因而利之惠而不费,功德却最大?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以身作则,用人本有的东西养人是为上策,何谓自性自度?

 读原著 2023-05-10 发布于四川
   人如同天下万物一样,只要顺其本性去养,不以人之私意去养,不瞎折腾,好比治大国若烹小鲜,不欲速成,不揠苗助长,不意必固我,就自然能将所养养好。孟夫子即有言,“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王阳明先生也道:“天下之物,未有不得其养而能生者,虽草木之微,亦必有雨露之滋,寒暖之剂,而后得以遂其畅茂条达。”
   植物按照植物的本性去养,动物根据动物的本性来养,人要想养正,自然也要顺着人的本性养。人的本性在何处?在人心之真诚恻怛处之仁上,在心之虚灵明觉处的良知之善上,养好了此,人就能顺性成长,顺成君子圣人。反过来的话,如果从小养的只是人的各种私欲,那必定流于污下,愚迷无有尽时。拿人君举例子,王阳明先生即道:“人君之心,顾其所以养之者何如耳。养之以善,则进于高明,而心日以智;养之以恶,则流于污下,而心日以愚。故夫人君之所以养其心者,不可以不慎也。”
  具体来讲,人的心该如何养?一言以蔽之,私生了就用公克,邪其了就用正克,恶来了就用善克,克尽了,再继续进一步扩其公,扶其正,作其善,达到让义理之学足,刚大之气足,正直之论足的完善境地。王阳明先生进一步细致论述道——
   人君之心,不公则私,不正则邪,不善则恶,不贤人君子之是与,则小夫人之是狎,固未有漠然中立而两无所在者。一失其所养,则流于私,而心之智荡矣;入于邪,而心之智惑矣;溺于恶,而心之智亡矣,而何能免于庸患之归乎?夫惟有贤人君子以为之养,则义理之学足以克其私心也,刚大之气足以消其邪心也,正直之论足以去其恶心也。扩其公而使之日益大,扶其正而使之日益强,作其善而使之日益新,夫是之谓匡直辅翼之道,而所以养其心者有所赖。
  《隋书·循吏传》中也举例道——
 “古之善牧人者,养之以仁,使之以义,教之以礼,随其所便而处之,因其所欲 而与之,从其所好而劝之。如父母之爱子,如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故人敬而悦之,爱而亲之。若子产之理郑国,子贱之居单父,贾琮之牧 冀州,文翁之为蜀郡,皆可以恤其灾患,导以忠厚,因而利之,惠而不费。”
   如果说在上位者需要身边多有正人君子来帮他养,那类比到孩子身上来说,孩子一开始也需要父母以身作则帮他养,所谓健康光明的家庭成长氛围和环境也就是指此。当然,这终究不是最核心的上策,最核心的上策永远都是教会孩子自己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能主动敦于反己,自昭明德,自我觉醒,自我完成,好比禅家的自性自度一般,慧能六祖大师就道——
  何名自性自度。即自心中邪见烦恼愚痴众生。将正见度。既有正见。使般若智打破愚痴迷妄众生。各各自度。邪来正度。迷来悟度。愚来智度。恶来善度。如是度者。名为真度。
    换作儒家的话讲,即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下学而上达,着事上磨,随时就事上致其良知,这个觉悟一般人一开始很难有,这就需要一个良性引入,如何良性引入?最简单,成本最小的方法即是教会孩子从小习惯诵读,学习先秦儒道经典入手,这些经典里的智慧本是孩子本自具有的(圣人之道,吾性自足),读多了,学而时习之的时间久了,自能从其中见真己,尽本心,明本性,昭明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