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社交媒体进化论:从BBS到微信

 苍山如_海 2023-05-10 发布于北京

互联网社交产品的蓬勃发展,是web2.0时代开启的,自此,互联网除了是信息与人的媒介,也变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交互媒介,网络社交成为互联网的一个大方向,催生了巨头经济,衍生了网络草根文化。回首社交媒体的发展,俨然一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史。社交媒体的更迭,是平台的更迭,PC端转向手机端,微信、微博起,QQ、博客衰。是技术的更迭,BBS一去不返。是社会经济与时间结构的更迭,大城市崛起,虹吸效应明显,职住分离,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变大,时间被碎片化,头条兴,小视频火。是经济结构、生产方式、技术发展冲击传统宗族社会观念的社交需求的更迭,弱关系成为影响人的价值判断、消费选择的重要因素。

文章图片1

社交媒体改变了互联网

西祠、天涯—bbs双雄

中国的bbs兴起于高校。尤其是清华大学的水木社区,直到现在还有很高的活跃度。bbs是最早的社区组织形式,基于兴趣,区域等,设置不同分类,每一个分类设置子分类,对应到版主身上。很多版主都是基于兴趣义务劳动。能够做一个版主,会给个人带来很强的品牌效应,这属于最早的个人大VBBS大杂烩的样子,已经开始彰显草根的影响力。在这一时期,西祠和天涯两个社区脱颖而出,一度是网络信息的来源。很多主流媒体的记者,甚至把这两个社区当做新闻源头的挖掘渠道。后来的百度贴吧成了bbs的最高峰,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bbs形式的衰败是必然。

博客时代

博客的开端带些精英气质。最早开通博客的,很多是文化人,博客给了一个出口,可以在网上撰写长文,分享图片,传递观点,自此网络的个人品牌的概念算是成型了,也可以把博客视作是网络创作型社交的开端。新浪博客是最为知名的,类似于现在的新浪微博,新浪吸引了不少明星资源。不得不说,此时博客的传播属性和社交属性还不强。直到QQ空间的出现,借助QQ的力量,博客开始草根化,社交属性被放大,内容开始倾向于生活化,个人化。

人人、开心—facebook型产品在中国的衰败

中国终究是没有产生facebook型产品的巨头,但曾经存在过,比较有代表的一个是人人网,一个是开心网。这一类型的产品,是博客的升级,社交属性变强,互动性,传播性也更强。每一个人的终端内容呈现开始差异化。人人、开心两个平台的切入点不同,开心网面向白领起家,人人开始叫校内,面向高校学生起家。从校内改名之前,就开始增加了用户的面向广度,改叫人人是为了更加符合自身的方向转变。腾讯旗下有一个朋友网,也是这一类型,20177月,腾讯关闭了这个网站。同样2017年,人人,成了一个直播平台。在中国大陆,这一类型的社交媒体发展算是走向末路。人人的衰败,不是这一社交形式的衰败。从世界范围看,facebook依旧很强势,这一形式并没有失败。值得怀疑,类似的实名制弱关系社交,不太符合中国的文化土壤。人人起步于校友这一相同群体下的实名关系,败于扩大范围。不知道换做扎克伯格来中国能否换一个结果?

微博战争的胜者—新浪微博

一度,国内巨头纷纷烧钱做微博,最终是腾讯和新浪的决战,腾讯却没有在微博大战中胜出,新浪微博已经不再叫新浪微博,而成了微博,算是胜者宣言。新浪的胜出,早在门户时代就已经埋下了种子,新浪文娱一直做得优于其他平台,这些优势先被继承新浪博客,再被继承到新浪微博,微博总体是一个重运营的社交媒体。微博是目前最好的个人品牌价值社交平台,传播快,看客多,发布方便,机构、明星的官方微博,往往成为重要信息的发布源头。在美式政治生态下,与微博对应的推特,也往往是很多政客发布观点的阵地。

视频社交乱象迭出

快手,抖音,火山小视频,视频社交兴起了。这一波风口,根本上是网络基础设施升级助推的。4G以及wifi的覆盖率越来越高,云存储技术飞跃,存储成本越来越低,手机开始取代PC成了视频传播的主要传播载体。相比文字,视频的制作文化门槛变低,信息量却很大,暂时监管技术手段不足,造成了视频社交平台俨然成了低俗的代名词。但是,视频的趋势不会变,需要跟进的是好的创作策略支持,监管技术手段和方法的配套。

巨头的跨界时代

中美互联网巨头,实际是社交、电商、内容分发的巨头,百度,以及今日头条,不谈论未来人工智能的前提下,无论搜索还是信息流,都可以归为内容分发方向的企业,进一步归纳的话,是渠道的巨头。然而,这三点也有区别。从初期成长看,电商是交易为目标,伴随信息交互,而内容分发和社交不伴随交易,所以社交和内容分发的营收大头在广告上,我们可以称之为注意力经济。同样的原因,做电商的做内容分发这条路子,总是会有很多羁绊,同样,做社交,做内容的,想做支付和电商,就走的很蹩脚,腾讯和百度怎么也建不好自己的电商,微信支付和百度钱包面对支付宝竞争也很困难。做社交和做内容的界限却越来越模糊。百度很早就有了贴吧这个社区产品,微信有了公众号、朋友圈后,真正成了社交+媒体型的产品,头条上线头条号和微头条后也就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信息搬运工”了,而成为媒体+社交。

前途不明的豆瓣知乎

豆瓣和知乎,两个很独特的社交媒体,一个倾向于文艺青年,一个倾向于知识群体。豆瓣产生于PC时代,逐步发展,变得越发庞大,兴趣社区分类越来越多,与阿北喜欢简单的观念处处不匹配,于是变得经常更改页面,这是自身方向把握出了问题。也许移动互联网和精准推送早一点出现,豆瓣不至于自己找不到如何协调这个问题。知乎的知识问答,开始很受人推崇,看知乎成了知识群体的选择。后来知乎提出了原生广告的盈利模式。体量大了之后,知乎上的回答水平开始参差不齐,广告导向的问答越来越多,整个生态质量开始严重下沉。不得不说知乎选择广告有些无奈。从广泛到垂直需要的是梳理结构,从垂直到广泛则要发散。小众社交媒体向大众化发展,面临的是“水化”和变现难,其盈利方向,很难依赖广告,可能只能挖掘用户的内在价值,而仅靠这内在价值,注定豆瓣和知乎成不了规模。

社交巨无霸腾讯的自我涅槃

最后想谈谈社交巨头腾讯。腾讯最早靠qq起家,一举成为社交软件的代名词。借qq入口,在PC时代,腾讯不论上线什么产品都会成为不可小窥的力量。比如QQ邮箱对网易邮箱的冲击,游戏平台与盛大的较量等等。后来,腾讯又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借助微信成为流量霸主,自小程序上线后,俨然成了一个操作系统级别的庞然大物。然而,腾讯厉害的,不是开发了QQ和微信这两个产品,而是懂得战略取舍。在社交进化的关键步伐上,果断转移了阵地。强力扶植微信,牺牲QQ。腾讯这种甘于被自己打倒的理念,才是腾讯的核心竞争力。即使雷军早于腾讯的微信,祭出了类似产品米聊,依旧不能取代腾讯的社交霸主地位。此外,在电商搞不下去的时候,腾讯果断去投资京东,关闭自有商城,流量向京东倾斜;在搜索做不过百度的时候,果断投资搜狗,为自有生态引入技术储备;腾讯的优势在于不轻易做被投企业主导方,这种俨然变为投资企业的腾讯,给自身创造了输血机制。自有基因的强大,加上持续投资输血,让腾讯肌体健康,活力四射。抱残守缺是可怕的,封闭是可悲的,丧失的可能是全部。当微信这个社交入口变成庞然大物的时候,危机也在到来。腾讯会在关键时刻从微信转向新的社交入口么?相信腾讯,一定敢。

未来,互联网又是变革期。是平台更迭,智能手机势弱,甚至消亡,更多影音智能终端、无人驾驶汽车兴起的更迭;是技术更迭,VR/AR技术向成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向场景应用落地的更迭;是社会生产方式和时间结构的更迭,人从生产和生活劳作中解放出来,重新获得时间的更迭;是经济发展带来的消费升级更迭……在这样的形势下,新的社交媒体平台的变革会走向何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