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英雄气短柔骨情长

 冬歌文苑 2023-05-11 发布于北京

英雄气短柔骨情长

说起南宋时期志在收复河山的著名爱国文人,大都首先会想到陆游和辛弃疾,我还在年少时就是他俩的忠实粉丝。这俩人有许多相似之处,陆游精于写诗,辛弃疾工于填词;俩人都是文武双全、矢志报国的人才;都是学富五车、才华横溢的文学家;还都是铁骨柔情、刚直不阿的热血男儿。

我们常常认为英雄豪杰都是些铁石心肠的硬汉,其实不然,英雄也与普通人一样有着似水柔情,有着同样的脆弱和内心最柔软的地方。陆游和辛弃疾两位英雄豪杰也都有他们柔情的一面,在岁月的历史长河中都给我们留下了一段广为传诵的爱情故事。

(一)

陆游和唐婉的爱情故事流传甚广,最为感人至深,许多人都耳熟能详。

陆游一生命运多舛,不仅仕途坎坷,甚至连爱情也是不幸的。陆游和唐婉自小青梅竹马,情投意合,宋高宗绍兴14年,20岁的陆游和唐婉结为夫妻。唐琬文静俊美,又才华横溢,婚后二人伉俪有得,琴瑟甚和,常在一起品茶对诗,吟诗作赋,腻歪有加。这让陆游母亲十分反感,觉得儿子过分沉湎于儿女情长,必然影响学业,耽误仕途,加上唐婉一直无所出,更加引起了陆母的不满。于是借口二人八字不合,强令陆游休妻。

在母亲和封建礼教的压力下,陆游最终只能违心写下一纸休书。泣别之际,唐婉送给陆游一盆秋海棠,称其为断肠红。陆游心中五味杂陈,虽对唐婉百般不舍,也无力回天,便对唐婉说:今日一别,愿卿珍重,此花当叫相思红才是。从此这对恩爱夫妻劳燕分飞,各奔天涯。

公元1151年春,距陆游和唐婉离婚已十年之际,陆游怀着忧郁的心情前往沈园观景,未曾想却意外地与唐婉及其改嫁后的丈夫赵士程相遇。尽管他和唐婉已分别日久,且各自成家,但那份刻骨铭心的感情始终留在他们内心的最深处。二人于园中四目相对,恍惚又迷茫,眼中不知是情,是怨,还是念。凝眸相视,时光目光都在此刻瞬间定格,以至于不知是真还是梦,恐一开口便是梦醒人散。

陆游想到唐婉已有新的生活,自己又怎能再去打扰她,正当打算离开之时,唐婉征得丈夫同意,给他送来了酒菜果饌。一时间,陆游感念旧情,伤感不已,许多过往,涌上心头。唐婉走后,陆游百感交集,怅然提笔在墙上写下千古绝唱《钗头凤》: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词的大意为:你红润酥腻的手中,捧着盛满黄滕酒的杯子。满城荡漾着春天的景色,你却早已像宫墙中的绿柳那般遥不可及。这春风多么可恶,把欢情吹得那样稀薄。斟满黄滕酒的杯子,就像我满怀的忧愁和苦闷,想到离别以来萧索的生活。遥想当初,只能感叹:错,错,错!

站在空旷的池塘楼阁上,望着满地凋落的桃花,即便相信曾经山盟海誓的爱情依旧还在,却也无法伸手去触碰。此情此景能不让人魂销体瘦,泪染鲛绡,而此时还得把要说的话埋藏在心头,恐怕从此连倾诉情思的机会都没有了。我们可以想象,当年陆游在沈园题词于壁,当写到“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时,该是怎样的伤心欲绝啊!即使我们现在与陆游隔着近千年时光,也能从词里感受到那种爱而不得的苦楚。

这首饱含深情、催人泪下的《钗头凤》既让人们为陆游的爱情感到惋惜,也让近千年来许多有缘无份的多情男女产生共鸣,这首词不仅仅只是属于陆游一个人,它更属于这世间千千万万为爱痴情的人们。

在第二年的春季,唐婉再次来到沈园,故地重游,她多么期待去年的情景能够再现,能够再次邂逅那个惊艳时光的人。可是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她只见到陆游题于墙壁上那首让人泪目的《钗头凤》,当读到“山盟虽在,锦书难托”时,她心里那道防线被冲垮了,抚摸着墙上干涸的墨迹,她不禁感慨万千,心如刀割,含泪提笔写下《钗头凤·世情薄》: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长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这首词的大意是:世道炎凉,人情险恶,黄昏更兼落雨,花儿怎不飘零散落。晨风吹干了我眼中的泪痕,多想把自己的心事告诉对方,可是写不能写,言不能言,此时只能一个人斜倚栏杆,万般柔情只能在心中轻轻地对自己诉说,多么希望你也能听到。此情此景,真让人深感难,难,难!

如今已不同往日,我与你天各一方,再也不能朝夕相伴,恩爱如前。我多病的身躯,就像秋千上飘忽飞荡的绳索,随时都会断裂。夜已深,寒风刺骨,彻体生寒,听着远方的角声,是那么凄凉哀婉。长夜无眠,我独自流泪徘徊,还在想着我们的从前。倘若此时被他人看见,必然问这问那。只好拭去泪水,强言欢笑,就这样瞒天瞒地瞒自己!

唐婉此词深刻表达了自己深受封建礼教迫害的无辜心声,字字珠玑,句句血泪。与陆游的《钗头风》角度不同,情感一致,都是对相爱却不能相守的血泪控诉,读来让人悲愤扼腕,泣血摧心。

当压在心底的爱情再度苏醒过来却无法相守,那时候的痛苦是加倍的。可怜痴情的唐婉自此积郁成疾,在那年秋天一病不起,不久便香消玉殒,一命归西。

我一直在想,那时如果也有微信多好,他俩若能在微信中时常联系,倾吐相思之情,吟诗作对,互诉衷肠,既能留下更多描写爱情的传世佳作,唐婉也不至于心结难解,郁郁早逝。

至此,陆游和唐婉这对苦命鸳鸯就此天人永隔,阴阳两分。陆游也开始了几十年的风雨飘泊的生涯,但无论身在何处,陆游始终忘不了与唐婉的爱情。晚年回到故乡的陆游,每年春上必由儿孙搀扶前往沈园凭吊唐婉,每往或诗或词,必要以沈园为题写几首悼念唐婉的诗词以寄情,留下诸多的酸楚和感叹,让历代有情人和文人骚客刻骨铭心、感同身受。

在陆游八十五岁那年,他自知时日不多,硬是强撑着病躯最后一次来到沈园,这时的沈园已三易其主,几经翻新,除了墙上那两首《钗头凤》尚在,其它的地方已无旧时模样,感叹万千的陆游在生命的最后又写下一首怀念唐婉的绝笔: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不久之后陆游溘然长世,纵观他的一生,无时不刻都在思念着唐婉,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爱不知所终,倏忽而逝。人海茫茫,能遇一真心相爱的人是何其有幸,可悲喜难料,世间真情能至白首的又有几人? 

陆游和唐婉的爱情可以说是世间最凄美的爱情,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喜欢的人就要大胆去追,喜欢的事就要坚决去做。人生短暂,千万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和悔恨,有的东西一旦失去就是永远,纵使你倾其一生也无法挽回。 

(二)

相较于陆游,辛弃疾的爱情是甜蜜温馨和波澜不惊的,但作为一生更多致力于收复河山,戎马疆场的铁血男儿,一生能为一个女子写出那么多缠绵悱恻的诗句,着实非常感人。

在我们大家的固有印象中,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词人,是能万人军中取敌首级的大英雄、大豪杰。

但很少有人知道,在心爱的人面前,百炼钢亦可化作绕指柔,铁血硬汉辛弃疾同样展现岀自己无比柔情、暖男的一面。

1166年,26岁的辛弃疾率领五十人冲进金军大营,一举俘获叛徒张安国,然后从山东一路南下,在建康拜见了宋高宗,从此留在南宋。同年,辛弃疾与邢台范邦彦之女范如玉结婚。

辛弃疾与范如玉生于同年,用现在的话说一个是高富帅,一个是白富美,可谓天作之合。

“与卿同年,尤相亲爱”辛弃疾对范如玉十分疼爱呵护,为了让妻子生活的温馨舒适,不差钱的辛弃疾特意在江西带湖寻找了一处风景秀丽的地方,模仿济南山水,斥巨资修建了带湖庄园。

辛弃疾就与范如玉在江西带湖隐居,两人常以诗词歌赋应答唱合,犹如一对神仙眷侣,如影随形。

只是,辛弃疾永远改不了许多山东人那样爱嗜酒的毛病,任凭范如玉怎么劝解都不济于事。辛弃疾隐退江西后,把公务抛在一边,常邀朋友至带湖聚会酗酒,借酒抒情,聊表慰藉,每每必大醉方归。

有一次,辛弃疾醉酒之后醒来,发现窗户纸上被范如玉题满了劝酒惜身的词句,甚至桌上、椅子上和茶壶上,凡目所能及处皆是。这要是放在当下,此刻一定得拿岀手机,拍几张照发到朋友圈,定会赢来无数亲朋好友美评点赞。

有妻如此,夫复何求!辛弃疾感慨万分,觉得范如玉岀于关爱自己,也是煞费苦心,于是挥笔在墙上写下《定风波·大醉归自葛园,家人有痛饮之戒,故书于壁》:

昨夜山公倒载归。儿童应笑醉。如泥。试与扶头浑未醒。休问。梦魂犹在葛家溪。

千古醉乡来往路。知处。温柔东畔白云西。起向绿窗高处看。题遍。刘伶元自有贤妻。

词中大意为:昨晚我喝得烂醉如泥,是别人用车把我拉回来的。一路上,很多孩子看到我醉得人事不知都在笑我。

今早起来,我的头还是昏昏沉沉的,酒劲太大了。别问了,我的梦魂还在昨晚的葛家溪呢。

其实我知道你不让我喝酒,但是千古以来,酒都很难戒掉啊,往往都是清醒之后发了誓,但见到酒杯就又把持不住了。你不喝酒你不知道,喝醉了,看到的云都是温柔的。不过,我知道错了,请你抬头看一看这窗户上面的墙壁,我都写满了“像刘伶这样的醉鬼,还有你这样的贤妻”。

这一阕词,写尽了山村之乐,朋友之情,夫妻之爱,看似表露的极其快乐自然,然而骨子里所衬托的却是伤痛。其中的缘由,懂的都懂。时年稼轩四十七岁,被弹劾落职,隐居在此已经五个年头了。此词生动地抒写了作者一次醉酒的状态和感受,曲折地表达了自己得不到重用的无奈和愤慨之情。

还有一次,辛弃疾至临安面圣,范如玉在镇江侍奉母亲大人,辛弃疾十分想念妻子家人,便迫不及待从临安买舟赶赴京口,还以25味中药材为内容,写了这首非同凡响的《满庭香·静夜思》:

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离情抑郁,金缕织硫黄。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堂。连翘首,惊过半夏,凉透薄荷裳。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当归也!茱萸熟,地老菊花黄。

才女范如玉得了这首满屏中药的词,也仿效丈夫的手法,用16味中药回复了一首:

槟郎一去,已历半夏,岂不当归也。谁使君子,寄奴缠绕他枝,令故园芍药花无主矣。妻仰观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来了白芷书,茹不尽黄连苦。豆蔻不消心中恨,丁香空结雨中愁。人生三七过,看风吹西河柳,盼将军益母。

不知可有人试过,把这两首词中的中药分别煎熬后服下,或许真能治愈男女相思之苦,使夫妻之情更加温馨浓郁。

1189年是他们结婚的第23个年头,辛弃疾与范如玉均已年届五十,两人在带湖同办寿宴,同喝寿酒,同心同德,发誓永不相离。辛弃疾作《浣溪沙·寿内子》词云:“寿酒同斟喜有余,朱颜却对白髭须,两人百岁恰乘除。”

范如玉虽已是中年妇女,却比一般人过的开心滋润,心中了无牵挂,丈夫恩爱有加,家中更无烦事扰心。过了几年,辛弃疾又再次出任地方大员,范如玉也一同随侍。

辛弃疾一生写词六百余首,堪称一代词宗,其中有四百多首或与范如玉有关,或与二人在带湖时期的甜蜜生活相关。二人一生同甘共苦,相濡以沫,出则同行,入则相随,始终不离左右,范如玉给了他最贴心和最温暖的支持,辛弃疾也得以在远离家乡的江西得到一些关怀和慰藉。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更何况彼此相爱的两个人互守终身,只能说辛弃疾是幸运而幸福的。范如玉和辛弃疾相守多年,他们的恩爱之情其实是不输陆游和唐婉的。

(三)

每个人的一生,总会有一些难忘的人和事,有的人随着时间的流逝随风而去。有的人却一直铭刻在心,挥抹不去。辛弃疾虽然有着美满幸福的婚姻生活,但在他心中也一直住着一个让他心心念念,无法忘怀的人。

辛弃疾在淳熙五年(1178)由江西安抚使调往京师任大理寺少卿,当时正是野棠花落、乍暖还寒的清明时节,辛弃疾从江西任上赶往都城临安。经过安徽东流时,他想起一段往事,在一个乡村院落的墙壁上,写下了这首在辛词中题材与风格都很特殊的词《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轻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闻道绮陌东头,行人曾见,帘底纤纤月。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从词中可以看出,辛弃疾此番在此停留属于故地重游,他曾在此与一女子有过一段感情,此女子或为旧日情人,或为异性知音,又或是他理想中的终生伴侣,总之在词人心中,这位女子当属于一个难以忘怀的人物。

词中写道:几年前,自己曾在此地与一心爱的女子分手告别。那天,她为他饯行,美酒在握,别情依依。如今,重回到这里时,已经是晚春时节,野棠花落了,清明节也过了。

词人眼前的这株野海棠或许是与那位女子昔日一同观赏过的,当年春日,花前月下,他们曾在此流连缠绵。只是现在再回忆起来,却只有繁华尽逝,岁月倏忽而过的怅惘,曾经那么彼此相爱的一对儿男女,怎么走着走着就散了呢?

佳人无觅,往事悠悠。词人独宿客馆,清明时节的夜晚,春风还有凉意,一阵冷风惊醒了他的梦,看着床边的云屏景色,阵阵冷风撩起许多往日真切的回忆,这种羁旅宦游途中,独宿不眠的夜晚是多么地孤寂。

“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轻别。”如果能像现在一样在抖音上发个视频,我们会看到这样一幅画面:在一个暮春时节,词作者与女子面朝河对岸坐在河边,马儿在他们不远处的草地上啃食着青草。他们即将分别,从背影中我们可以想象他们或许在聊着以后各自不同的人生,或许在聊着分别以后各自的打算,也许什么都没聊,只是那样静静地坐着,心中都在为即将的别离感到惋惜和无奈。此情此景,定会圈粉无数。

这次故地重游,作者在词中懊悔当年就那样轻轻别过,没有将心中的爱意向对方表达出来。人生处处有别离,只是当时不知道此次一别,就是我们之间这段情缘的终结。

不知道你现在何处,近况如何,我好想问那旧日的燕子,是否见到你去了哪里?旧日的情事如东流的春江,一去不回,新的遗憾又像云山一样层层添来。假如有那么一天,我们在酒宴上再次相遇,你也不可能再属于我了。

我们禁不住猜测,词人为何会这样说呢?或许是那个女子已经有了家室,已经不再可能与他重续旧情了吧。她将会像镜里的鲜花,令词作者无法再去攀折。

这段情景有着很好的现代意义,现实中何尝不是也有许多青年男女因各种缘故无法与最爱的那个人走到最后。即使后来再在某个地方邂逅,也只能远远地看上一眼,人间最苦的情恐怕莫过于此了。

词作者还在怅惘即使重逢也难再有旧日的欢好了,而女子却半含柔情半含关怀地问道:“你近来也添了不少白发了”。我想,假如,当词人真的听到了如此柔情似水的一句问话,那么,所有的寂寞都被疗愈,所有的爱意也毋须再表达,这是安慰的。但这份深挚的旧情,没很好的把握和珍惜,又被自己这么活生生的辜负了,这又是痛苦的。人生啊,不过就是一场又一场的错过,错过了就是永远。

虽然后来有学者认为辛弃疾在词中也可能是把心爱女友作为意象中的美的化身,使之成为爱国追求的象征性形象,以爱情难就寄寓政治抱负不能实现的遗憾。但此词写得如此情景交融、荡气回肠,我更相信其题材的真实性。

深爱过的人,是一生的惦记。辛弃疾的这首词告诉我们:英雄有着与普通人一样的情感,有着心灵里同样柔软的地方,以及同样的脆弱。他毕竟不是神,只是一个人,是一个有着七情六欲,有血有肉的人。纵观辛弃疾的一生,既是“碎里挑头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壮怀激烈的一生,也是“春宵睡重,梦里还相送”情意缠绵的一生。读懂辛弃疾,就读懂了天下英雄。

辛弃疾和陆游的一生“报国寸心坚似铁”,都以光复河山为志向,以建功立业为自许。可惜命运多舛,英雄志短,壮志难酬。然而,他们到死矢志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

胸怀壮志,报国无门,他们只能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诗、词之中。

因为诗词,我们看到了他们“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的壮志豪情;因为诗词,我们看到了他们到了生命的最后还“但悲不见九州同”的遗撼和悲愤;因为诗词,让我们洞彻了铁血英雄“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柔软的内心;因为诗词,让两位古代英雄变得更加真实完整,得以饱满、丰富和鲜活的姿态,走进后人的心中。让我们高山仰止,钦敬不已;让我们百感交集,扼腕叹息!

——后记

图片/网络

作者简介:

子非滋,陕西人,现居四川成都。年轻时在一家央企曾短暂从事过宣传工作,后沉于冗务,远离文学。晚年重提拙笔,用朴素文字记录过往,用素笔抒发真实情感,我以我笔写我心,我用我心观人生。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审校:严圣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