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文指导:做聪明的愚人

 一中大语文 2023-05-11 发布于福建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莎士比亚说:“与其做愚蠢的聪明人,不如做聪明的愚人。”其实,我们这个时代从不缺聪明人,缺的恰恰是“笨人”。

对此,身处这个时代的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审题指导】

作为一篇材料作文,题目所给的材料比较简单,只有两句话,一句是莎士比亚的名言“与其做愚蠢的聪明人,不如做聪明的愚人”。愚蠢和聪明本是一对不兼容的词,更不能同时来表述一个人是愚蠢的聪明人或聪明的愚人。这让我们想起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成语“大智若愚”,常用的名言“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等。既然打破了常规来这样说,这就表明了“愚蠢”和“ 聪明”在此语境下有着特殊的意义。

在这里,“聪明人”更多的是指,不肯吃苦,不想吃亏,只想走捷径,整天想着弯道超车的人,而“愚人”则多指埋头苦干,只知奉献,少有索取的人。另一句话则是材料的关键句,给我们指明了写作立意的方向,一个人要想有所所获,有所发展,获得成就,必须学会下“笨”工夫,学会做一个“笨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兴旺、强大,必须有踏实勤奋的精神,摒弃好高骛远的思想,摒弃浮躁的社会风气。题干要求写出“身处这个时代的你的感悟与思考”,这就要求作文具有时代性,指向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给予明确的导向。

在行文过程中,文章可以小到写一个人、一件事,体现出”智”与”愚”之间的辩证关系;也可以剖析一个社会、纵观一个时代、透视一个领域,揭示出被“聪明”掩盖着的“愚蠢”和貌似“愚蠢”的“智慧”。题材可大可小,至于体裁,议论文、记叙文、哲理性散文皆可使用。

【参考立意】

1.做一个受人民欢迎的傻子

2.有时候显得愚蠢是一种聪明

3.经过了愚笨才会变得聪明

4.什么是真正的聪明、真正的愚蠢

【精彩片段】

“古今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杨修恃才放旷,最终却招来了杀身之祸。他所谓的聪明,在大智慧的人面前,只能算是皮毛的小聪明。如果杨修知道自己的聪明会招来杀身之祸,我猜他也一定不会做这样的聪明人。多年中,他被提拔速度是越慢的,显然是曹操不喜欢他的缘故,对此他却并没有意识到。曹操渐渐对他心生厌恶,疑心也越来越重,他也没有意识到,也就是说,真正该聪明的时候,他却十分的糊涂。如果他能迎合一点,将自己的聪明隐藏,在一定的时间内,看情况来表现自己的才能,那么他就很有可能成功。人们常说,杨修之死,好像罪在曹操,是因为曹操的猜忌,其实不然,杨修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最终死在了自己的聪明上。

【素材链接】

1. 美国的一位前总统,在他小的时候,别人总是拿一张10美分的钞票和一张5美分的钞票要他选,他每次都拿那张5美分的钞票,别人因此笑他傻。有一次,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拿那张10美分的钞票,要知道10美分的钞票要比5美分的钞票大啊。”他说:“要是我拿了10美分的钞票,那以后他们还会再给我零花钱吗?”

2. 1980年,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

36年来,支月英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带出了1000多名孩子,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

“有的人说我是傻子,说我特傻,我是这样想的,山里需要我这样的傻子。”支月英如是说。

【佳作展示】

做一个聪明的愚人

北宋文学家苏轼有一首《洗儿诗》说道:“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但愿生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苏轼一生因为遭遇了诸多的不顺和厄运,故有此负气之语,但这也给我们以启示,什么是真正的聪明?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聪明?

现实中,聪明和愚蠢是相对的。但两者在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

真正聪明的人都知道自己的聪明,更知道别人比自己还聪明。每一个聪明的人总能够找到若干比自己聪明的人,把他们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或者学习的榜样。同时,他们也会比一般人更了解自己的愚蠢和缺点错误。因为他们了解自己,所以他们善于反思自己的愚蠢和缺点,并在反思中勇于改变自己的缺点错误和一些他们认为愚蠢的做法。一句话,聪明人能够听取他人意见,并不断反省自己。他们是聪明的愚人。

有些人通常只知道自己的聪明,不知道自己的愚蠢,他认为自己是聪明的,更不会承认自己的缺点错误。这些人总能找到至少一个比自己还要愚蠢的人,或者至少在某一方面比自己愚蠢的人,来抬高自己,想方设法使自己高大起来。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总是正确的,所以也就没有改正缺点错误的必要,因此他们总是错上加错,离目标越来越远。他们是愚蠢的聪明人。

聪明分大小,愚蠢也一样。聪明的愚人开明大度、不计较个人恩怨得失,埋头苦干,他们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看似吃了亏,是愚笨的,其实,他们属于小愚蠢、大聪明,这类人是国家的顶梁柱;愚蠢的聪明人工于心计、口是心非、阿谀奉承,遇到困难习惯于躲避,爱走捷径,总想着出小力,得大利,最终看似他们得了利,其实他们失去的最多。他们属于小聪明、大糊涂,他们通常都是蛀虫。

在现代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过程中,我们更多地需要他们是聪明的愚人而不是愚蠢的聪明人。前北京军区总医院副政委孙茂芳从70年代起开始学雷锋,做好事,几十年如一日。40多年来,他像儿子对待父母一样,先后照顾了18位孤残老人,为其中的8位老人养老送终。他用自己的收入建立家庭助困金,用于帮助残疾人和困难群众,先后资助了11位生活困难的残疾人和32名特困学生,累计捐款已达39万多元。孙茂芳时时刻刻以雷锋精神照亮着社会,以个人名义先后组织成立了100个学雷锋小分队,常年坚持学雷锋活动,被人们亲切地称为“京城雷锋”。有人说孙茂芳傻,但他却认为,老百姓可信可托的“傻子”越多,社会就越和谐,人民就越幸福。孙茂芳愿意当一辈子人民可信可托的“傻子”,他说自己还要带动更多的人去做一个“傻子”,做一个好人。孙茂芳就是这样的聪明的愚人。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法律道德的完善,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去做一个聪明的愚人。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甚至人类生活的地球,才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