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6年,科学家将一只公鼠与5只母鼠放在一起

 云哥7tz6c7y122 2023-05-11 发布于四川
发现公鼠会与所有母鼠繁衍后代,然后进入“贤者模式”,除非再放入一只新的母鼠,否则它几乎不会在短时间内继续交配。

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曾经有一个故事,传说美国总统卡尔文·柯立芝和夫人参观一家养鸡场,他们看到养鸡场中公鸡的数量并不多,但每天能产很多蛋。于是柯立芝和夫人问养鸡场主人,为什么会这样?

主人为此自豪地说,他的公鸡每天可以履行职责几十次呢!

夫人强调,请把这件事告诉柯立芝先生。

柯立芝听见夫人的话,转头问主人,公鸡每次都是跟同一只母鸡履行职责的吗?

主人回答,并不是,而是跟许多只不同的母鸡。

柯立芝立刻对他说,请把这话告诉柯立芝太太。

所以,这种雄性动物和原伴侣繁殖后进入不应期,但有新配偶出现就可以立刻进行繁殖行为的现象,叫做柯立芝效应,也可以翻译成库里奇效应。

科学家利用公鼠和母鼠进行实验,将一只公鼠和4、5只发情期的母鼠放在一起,观察它们的繁殖活动。

结果,他们发现,公鼠一开始和母鼠进行繁殖活动,但筋疲力尽后的公鼠不会再回应母鼠的求欢。然而,在公鼠身边放进新的母鼠,它会立刻重新恢复精力。

另外,科学家又换了几组动物做实验,得出同样的结论。

那么这个库里奇效应是否存在人类世界呢?

进一步实验中,寻找到600名年轻人,让他们在不同照片中选择10位约会对象,等到第二次选择时,他们竟选出和第一次完全不同的人进行约会,

这就可以理解了,在现实娱乐圈中,有些人即使有再优秀的伴侣,仍然会出轨。因此,这种效应存在于各种动物之中,即使是高级动物的人类,也避免不了。

人类的情感及行动受大脑中枢控制,而多巴胺的产生则会刺激中枢,从而进一步影响人类的情感和行为。令人上瘾的物质和活动能促进多巴胺产生,例如赌博、冒险、以及欲望的满足。

但这种刺激多巴胺的分泌是短暂的,所以我们才听说“不断寻找刺激”、“上瘾”等描述这类活动,人们通过这种方式来寻找快乐。

如果这类行为变成习反应,大脑习惯后,对这类刺激就不再分泌多巴胺,人们就对这类行为失去兴趣,产生厌倦,大脑会提醒我们寻找更多刺激。

从我们提出的实验可以充分说明,无论老鼠或是人类,都被这种欲望控制。

这听起来是不是有些耳熟?正是人们对情感、婚姻中“出轨”做出的借口,有一本书提到过,这是源于基因具有自私性。

《自私的基因》写到基因是自私的,它以基因繁衍为根本目的,动物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被它支配,例如库里奇效应,就是基因为了能复制传播下去,刺激雄性主动与更多雌性主动进行繁衍行为。

而人类就因为基因的本能而被控制吗?基因虽然霸道,但人类之所以和动物不同,就在于能克制欲望,我们通常形容一个人放纵,就像“禽兽”。那么,学会约束自己,不被欲望控制,才是人类进化的目的。

库里奇效应向我们展示了本能的劣性,让我们无视情感与道德,从而盲目、冲动寻找基因本能带来的刺激与快乐,但人类的世界还有许多比这些本能,更有意义的事。

当多巴胺不断变化,快乐也会随之增加或减少,一旦减少,就会出现库里奇效应。要学会利用库里奇效应的特点,针对它的起伏状态自我调节,让自己可以支配本能。

有伟大的家国情义,有崇高的理想还有不畏生死的勇气与爱情,还有善良,这些都会与人类本能相违背,但一直是人们不断追求和向往的美好品德。

如果说自私的基因是冷静的,那么这些美好高尚的品德是热烈的,正是这些热烈的品格,让人类有了与众不同的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