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家:永远不要和亲戚走太近,原因很简单

 新用户41015886 2023-05-11 发布于上海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中国的传统文化非常注重宗族关系,在古代社会,宗族是为最常见。

同时也是联系最为紧密的团体,在交通和沟通方式极其落后的时代里,亲戚之间唯有互帮互助,大家才能安稳的生活下去。

直到本世纪之前,该习惯仍一直延续着,例如一个村子里的孩子考上了大学,宗族里的亲戚们都会献上自己的力量。

拿出一部分资金资助他的学费,等到学成归来,他再以自身实力回馈曾经帮助过他的人。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我们已经能明显地感觉到亲戚之间的联系不再像过去那样频繁了。

尤其是两代以外的亲戚,几乎已经叫不出名字。

如果说此前是集体主义盛行的时代,那么如今便可称得上是个人主义精神觉醒的时代。

每个年代的人都有每个年代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这是由当下的时代环境所塑造的。

过去生活节奏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车马缓慢,人心纯粹。

那时古道热肠似乎是一种本能,无论你走到哪,总有人热心的帮助你。

可现如今每个人都被困在钢铁森林中,被日复一日的业绩压得喘不上气,连自身都难以顾及,更何况是分出余力看顾其他的人。

除此之外,远亲不如近邻的这个观念也让人们深刻地意识到,亲戚并不是万能的,固然我们与他们之间存在着一层血缘关系,可一旦距离疏远了,关系也就跟着变淡了。

心理学家表示,千万不要和亲戚走的太近,保持一定距离,给彼此一个恰当的空间才是最好的选择。

与亲戚交往过密未必是一件好事,在某些情况下它还会让你产生许多负面的情绪,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人性中的嫉妒心理和攀比心理是普遍存在的,这些情感来源于人类进化的早期,为了在自然界中争夺资源和地位,人们便自发地形成了这种竞争和适应机制。

到了现代社会,人类仍处在竞争当中,无时无刻不被物质地位和名誉所累。

所以产生负面情绪再正常不过,哪怕是最亲密的亲戚,我们也不由得与他们比较,过得好了便心生优越感,过得不好就暗自嫉妒。

如果用专业名词来解释,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自我防御机制理论。

这一理论是由弗洛伊德所提出的,假如人出现了负面的情绪,便容易忽略真实的情况,从而形成不符合现实的认知。

这种认知会转化为不合理的情绪,再通过内心的防御机制投射到被比较的人身上。

尽管血缘关系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这里所说的血缘却仅仅指代直系亲属,比如父母孩子,而那些关系比较疏远的旁系亲属大多都像陌生人那样,他们未必希望你过得好。

纯粹的陌生人彼此并不相熟,所以就不会在乎对方过得如何。

但那些有一点亲缘关系的亲戚比陌生人多了一层联系,他们会不自觉的关注你的近况。

更会在过年过节的时候不停的打探你的收入,比如工作情况工资水平,有没有买车买房的计划等等。

当他们发现你在各方面都表现的很优秀,甚至远超他人们的时候。

你的罪名就已经立下了,他们的自尊心将因你的成绩而大受打击,为了自我保护,他们会渐渐的与你疏远,甚至是变得格外冷漠,就算你主动打招呼,他们也未必领情。

这种人并不值得信任,也不值得深交,如果你长期与其过密交往,反而会得不偿失。

正如那句话所说的,除了你的父母之外,没有人希望你过得更好,更何况你与亲戚们的关系本就停留在普通的水平上。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亲戚不光帮不了你,有时还会给你惹麻烦。

中国社会是个人情社会,在巨大的利益链条下,每个人都会不遗余力的找寻周围的资源,亲戚们也是如此。

当你过得好时,亲戚便会朝你伸手,并对你进行道德捆绑,如果你拒绝了,他们便从道德层面上斥责你不知感恩,内心冷血。

除此之外,亲戚还会对你的人生指手画脚,他们看似为你出主意,实际上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指导欲和好奇心。

边界感丧失已经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在这个社会上,有太多的亲戚意识不到人与人交往的界限,他们只在乎能否从你的身上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

总而言之,与亲戚交往的时候一定要保持适当的距离,这不光避免了麻烦,还会让彼此的印象更加美好。

The End -

作者 | 汤米达

编辑 | 万安

参考资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