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潮 汕 工 夫 茶(219)—— 工 夫 茶 具

 隐遁B 2023-05-11 发布于广东
图片

            七.  岳      州      窑

   岳州窑,古代汉族瓷窑之一。位于湖南湘阴县城关镇堤院一带,北起水门,南至洞庭庙旧址,全长700余米的范围内。湘阴县唐代属岳州,故名。当地民间至今流传着“湘阴是个万窑窝,未有湘阴先有窑”。

   岳州窑之名,始见于陆羽《茶经 ·  四之器》曰:“越州瓷、岳瓷皆青,青则益茶。”  从饮茶所需的器具角度来看,陆羽将岳州窑排在第四位,由此可见,岳州窑在唐代的显赫地位。

   岳州窑始烧于东汉,中经两晋、南北朝,一直延续到唐代。岳州窑最早烧制的器具,胎呈灰白色,胎质欠细密,烧制范围广。当时烧制的茶具,有茶碗、茶瓯、茶盒等,其胎多为灰白色,釉色的以青绿为多,有玻璃质感,釉开细片。唐初,岳州窑瓷器圆饼底仍然流行,施釉方法开始由半腰往下降至下腹部,这是一个特色。中唐以后,玉璧底圆口碗成为它的代表作之一。但到晚唐,可能受到长沙窑兴起的影响,岳州窑开始衰落。虽然岳州窑开始衰落,但对湖南古代瓷器的发展却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上承江浙越窑青瓷,下启长沙官窑,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和地位。

   在中国陶瓷史上,岳州窑有“四最”  :最早的青瓷;最早使用匣钵腹烧;最早的官窑;最早的釉下彩。

   岳州窑是最早的青瓷窑。岳州窑胎质细腻,灰白,器型厚重,敲击有金属般的声音,瓷化极高,青瓷开片,造型古朴美观,光洁;釉下荧光闪烁,玻璃质感强。唐代陆羽《茶经》赞曰“越州瓷、岳瓷皆青,青则益茶” 。 唐代诗人刘言史有诗云“湘瓷泛青花”。1997年,专家们在“青竹寺”窑址考古发掘中,发现红年软布纹青瓷片,铭文“汉安二年”即公元143年,故此,认定岳州窑为最早青瓷窑。

   岳州窑是最早使用匣钵腹烧。1997年专家们从湘阴马王墈基建工地龙形窑址发掘中发现系属两晋、南北朝、隋代窑址。该窑内布满几种不同的匣钵,排列整齐,堆放有序。当时匣钵是根据制品器大小高低而定的。匣钵是含沙量大的粗陶泥制成,先入“匣钵窑”烧制成,再装制品坯料于腹中入窑烧制。用匣钵烧制器物,受热均匀,可防止窑火直接接触,避免污染、粘结;同时叠层堆放量大,成品率高、精美、釉色腴润,只要匣钵完好可重复使用。众多陶瓷专家认为“岳州窑”匣钵腹烧法首创于晋代,为青瓷发展作出重大的贡献。

   岳州窑是最早的官窑。在马王墈窑址考古发掘中,发现一件内刻“官”字款的匣钵,同时在两晋、南北朝堆集层面发现“太官”二字青瓷片(“太官”在两晋时掌管皇室膳食及宴享之事)。据此,可以认定该窑烧制的器物供朝廷使用。在封建社会能得到皇室的认可,由此定论岳州窑实属官窑。

   岳州窑是最早使用釉下彩。岳州窑器物呈豆青浅黄,釉下点彩呈褐色,有的器物囗沿均布点彩,有的器物周身几何对称点彩等,改变前朝单色釉制器,为后世釉下彩绘奠定了基础,如唐、五代的长沙窑、白梅窑及云田窑等。许多专家学者认定岳州窑青瓷釉下彩,最早始于两晋。

    🌻🌻(谢谢关注,明日继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