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大唐最后的名将,写了一首夏日诗,无数学者拍案叫好

 茂林之家 2023-05-11 发布于湖南

这里有详细的解读,亦有诗词故事。

……

古代史中,能够担得起“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人不多,这当中杰出的人物有曹操;能做得来“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人也不多,岳飞和辛弃疾算是其中的佼佼者。

今天的主人公既是晚唐一位戎马倥偬的将军,又是一位文采斐然的诗人。他笔下有一首《山亭夏日》,清新,恬淡,被很多人评为最具诗意,最有美感的夏日诗。

解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他传奇的一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骈(821年—887年),字千里,幽州(今北京)人,祖上是高门大户,渤海望族。他的祖父是唐宪宗时期名将高崇文,父亲高承明官至神策军虞候(唐朝中后期禁军的主力,由宦官把持,虞候是其中的高级军官)。

得益于这样的条件,高骈年少时就在右神策军任职。他为人严谨务实,喜欢兵书和文学,口才非常过人,军中的宦官很是器重他。

正如他的字叫千里一样,他的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

唐宣宗大中初年(847年),西北党项叛乱,高骈率领一万禁军驻守长武(今陕西长武县),这次出征其他的将领均无功可立,唯独26岁的高骈发动多次突袭,斩杀很多。宣宗很是高兴,提拔他为右神策军兵马史。

唐懿宗咸通初年(860年),吐蕃袭扰边境,高骈领皇命镇守秦州(今甘肃天水),他使用巧计诱降了吐蕃将领,归降数万人。

咸通五年(864年),懿宗任命高骈为安南(今岭南至越南区域)都护,全面主持收复安南事宜。此前唐廷多次派将领前去,都无功而返。高骈到任,安抚少数民族,集结兵马,斩杀敌首。于866年全面收复安南地区,朝廷加官刑部尚书。

咸通九年(868年),懿宗诏高骈入朝为右金吾卫大将军,孙子高浔镇守安南。不过半年的时间,被调任为工部尚书,郓州刺史,天平(今山东东平)军节度使。在任上,他体恤百姓,官民称颂。

873年,唐僖宗即位,高骈被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乾符元年(874年),南诏犯川,高骈被任命为剑南西川节度使。他到成都的次日就带领步骑5000人大破南诏,擒贼将数十人,自此南诏再不敢犯。战后,他滥杀无辜,刑罚严酷,导致本地军士哗变,他假装安抚,暗地里派人将数千人及其家属全部杀害。

乾符五年(878年),高骈任尚书右仆射,荆南(今湖北江陵)军节度使。此时,王仙芝和黄巢转战江南,朝廷再次任命他为镇海军节度使,目的就是为了牵制黄巢。

此时,黄巢军沿着长江南岸西进,高骈派出将领,大破黄巢军,迫使黄巢军从浙江南下广东。本来高骈已经想好了对策,上报朝廷,可朝廷不许,错失良机。

乾符六年(879年)冬,僖宗任命高骈为淮南军节度使,负责江淮税赋和剿灭起义军。皇帝和宰相非常信任他,接连拜他为太尉,同平章事。

广明元年(880年),黄巢北进,在江西受阻,加上军中瘟疫流行,于是就诈降于高骈。高骈同意了,同时他还让朝廷撤掉了周边的防守,黄巢趁机打败高骈攻入长安。

而此时的高骈为了保存实力,没有出兵,坐守扬州。皇帝逃到了四川,给他加官进爵,让他勤王。他依旧虚张声势,三番五次让皇帝来江淮,这就让朝廷认为他有和黄巢勾结以及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动机。

中和二年(882年)正月,僖宗对他彻底失去了信任,高骈相继失去了东南的兵权和财权。这就让他失去了理智,骂僖宗是亡国之君,没成想第二年,朝廷就收复了长安。

此时的高骈,对上,朝廷已经没有他的容身之地。对下,他的手下也开始逃离,加上他本人又笃信神仙之术,重用术士吕用之。吕用之一上台,很多跟随高骈多年的部下就被杀害,降将的地位就更不用说了。

黄巢降将毕师铎等人,每日胆战心惊,加上高骈的儿子想除掉吕用之,从中使计,造成误会,毕师铎认为高骈要除掉他。于是他们暗中联络,围攻扬州,高骈投降,被囚在道观中。

随着战事的推进,毕师铎等人的处境越来越艰难,他们认为是高骈使用了厌胜之术所致,于是就将高骈和子侄全部杀死。

从上面的内容可知,高骈确实有过人的才华,只不过晚年太相信神仙之术,再加上他佣兵自重,最终导致命丧黄泉。

他“幼好为诗,雅有奇藻,属情赋咏,横绝常流”,被认为是晚唐勋臣中最有文才者。明人称“诗情挺拔,善为壮语”。除此之外,他的书法水平也不俗。《全唐诗》录诗1卷,存诗50首。

高骈死后,《旧唐书》和《新唐书》对他的评价不同。《旧唐书》认同他前期和讨伐黄巢的战功。宋人欧阳修等人编撰的《新唐书》则将他列在叛臣传中,认为他晚年不思进取,导致京城失陷。

下面我们来一起品读他的这首《山亭夏日》。

山亭夏日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一首充满情趣的夏日诗,一幅宁静清雅的夏日图,一位悠闲自在的写诗人。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首句看起来很平常,不过是一个常见的夏天之景,交代了树木枝繁叶茂和夏日天长的特征。妙就妙在诗人用了一个“浓”字,这就说明此时正是中午,烈日炎炎之时。因为日烈,所以才会有树木的“阴浓”。“夏日长”和“树阴浓”互为因果。

北宋诗人苏舜钦有一首《夏意》,里面有“树阴满地日当午”的诗句,和高骈这句比起来少了些许含蓄,诗意较差。

接下来是诗人的视觉描写。树静,水静,池水清澈,楼台的影子倒映在水中,清晰可见。因为没有风,这就使得水中的楼台之影非常清晰,似乎让人分不清哪个才是真正的楼台,有种虚幻之美。

一个“入”字很是巧妙,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第三句是全诗最含蓄精美的一句。烈日当空,池水清澈,微风徐徐,水光潋滟。整个水面就像一挂用水晶做成帘子,被风吹的泛起微波,水波之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

诗人定是先看到水面的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如果先写“微风起”,再写“水晶帘动”,诗意大减,味同嚼蜡。这个先后顺序诗人把握的非常精准,既写出了事实,又饱含诗意。

末句是诗人的嗅觉感受。原来静静的蔷薇花似乎是被这夏日的热浪锁住一样,微风一起,花香四散,沁人心脾,小院弥漫着花的清香。风的到来不是诗人听到的,而是通过花香让人感觉风来了,这个风是诗人“闻”到的。

后面两句历来被人称道,诗人充分运用视觉、嗅觉,写出了动态之美、清趣之美。

全诗没有一个“凉”字,但绿树浓阴,楼台倒影,池水送爽,花香扑鼻,处处体现着凉意。这些景致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幅有明有暗,有色彩,有花香的美丽图画。

这些全都是诗人站在山亭中所描绘下来的,山亭和诗人虽然在诗中没有出现,然而当读者品读之时,仿佛已经看到那个山亭和那位悠闲自在的诗人。

—君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