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孝同(世延处以千金与之)左宗棠家书

 昆山同德堂邹医 2023-05-11 发布于江苏

世延侄儿那边怎么能不帮他安顿呢,我准备送他一千两银子,你们总是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孝宽、孝勋始终没有一个字提及他家,不知是什么原因。乡间的世俗之人见利忘义,大多就是这个样子。我如果告老还乡,当会亲自布置,等我死了以后再听凭你们这些不肖之辈去为所欲为吧。

贪妒

你与孝勋学业并无长进,不能指望你们通过岁试、科试而更上一层,所以我打算给你捐贡生,给孝勋捐为副贡,取得可以去京城考试的机会,避免因(花时间精力)参加岁试、科试这两次考试而来回奔波。你们既然不愿意这样办,那捐贡生一事就先作罢不说了。如果你们能够通过写作诗文参加科举考试,当然是我高兴看到的。通过捐贡来进阶仕途难道不是好事吗?何况将来向朝廷呈递我去世后的遗折,还有希望得到额外的恩典呢!我已经写信给吉田,这件事就无需再讨论了。

周济世延侄儿一事,孝宽、孝勋没有表态,左宗棠感到不可理解,觉得这是世俗的见利忘义的行为。他感到很失望,因此难免出语激愤。周急济困、重义疏财,是左宗棠一贯秉持的仁爱之心的体现,他要求儿子们接人待物也遵循这一指导原则,并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

他希望子孙都能自强自立,自食其力。但看到儿子们的学业不如人意,又不得不替他们打算,比如打算给孝同、孝勋捐贡生,这样才能顺利去京城参加科举考试,这是一种矛盾心态。从他内心深处来说,他更加希望儿子们凭借自己的本事在社会上有一番作为,而不是靠着父亲的庇护。所以,当儿子们也不赞成时,他就不强求了。

尔辈少小,未尝用心读书,就天分而论,尔优于勋。然自汝兄亡后,家事分心,又不肯就师肄业,致所学旋荒,诗文不进且日退矣。付呈课文与诗均不见思路笔路,且语句亦多疵颣①,肤庸浅滑,下笔满纸。盖由平时于义理少研求,惟揣摩时文②腔调,以致于此。我驰驱戎马③,未暇督课,又未能择延名师与尔讲习,于尔辈何尤④。兹将诗文评改寄还,尔可细心阅看。入居节署⑤,读书最乐,勉之,时不可失也。

你们从小就没有用心读过书,从天赋来看,你比孝勋高。但自从你哥哥去世后,你因家事分心,又不肯跟着老师学完功课,以至于学业很快就荒废了,诗文不但没有进步,反而一日比一日退步了。我看了你寄过来的诗文,觉得没有思路文笔可言,同时词语和句子方面多有不当之处,肤浅庸俗的东西,几乎满纸皆是。这都是由于你平时对写文章的方法和思路琢磨得太少的缘故,只是一味揣摩八股时文那种腔调,以至于到了这个地步。我常年在外督战,没有时间督促你们学习,又没有请名师好好跟你们讲习文章之道,实在也不完全是你们的过失。现在将诗文批改寄回,你们拿到后要仔细阅读体会。(居住)在衙门里,能好好读书,是人生最快乐的事情,你们要好好珍惜,不要白白浪费了这样的好时光。

虽然和儿子常年不在一起,但是通过零散的信息、家书和诗文,左宗棠还是在认真观察他们,以发现每个人的禀赋和不足。可惜的是,在读书作文方面,儿子们与他的要求还有距离。他既站在儿子的角度找原因,也站在父亲的角度反躬自省,比较客观公正。

他知道,母亲和兄嫂病亡等家庭变故,对儿子们的学业产生了影响。特别是自己成年累月南征北战,和儿子们聚少离多,“未暇督课,又未能择延名师与尔讲习”,对自己未能完全尽到父亲的责任作出自我批评。其中,既有严于律己的自责,更有对儿子的愧意。其实,他只要有闲暇,就会在军营中批改儿子们的功课,家书中屡屡出现作业评语就是证明。左宗棠的反省自责,不仅无损于父亲的形象,留给儿女们的反而是更高大的形象和更宝贵的精神财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