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末代衍圣公孔德成:作为孔子的后人,为什么至死不肯回曲阜?

 历史研究室 2023-05-11 发布于江苏

历史上有很多显赫的世家大族,但不管是皇亲国戚还是门阀世家,他们的传承不过数百年,但有一个家族在王朝更替中从未落败过,这就是孔子的家族,从秦朝到民国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孔家一直屹立不倒,其“衍圣公”的封号一直传承了近九百年,是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封号。

孔德成

而到了民国时期,末代衍圣公孔德成是孔子的第七十七代传人,历经了民国后的诸多大事,可以说是一个时代的见证者,而他在自己的一生里,到底都做了什么呢?为什么至死没回曲阜?

遗腹子的孔德成

衍圣公的封号其实是宋仁宗封的,从宋朝一直到清末,衍圣公一直在孔家传承着,但传承到孔令贻这里似乎有了断了传承的问题,因为孔令贻两代单传,虽然先后娶了两位夫人孙氏和陶氏,但都没有留下子嗣,后孔令贻又将陶氏带来的一个丫鬟王宝翠收为侧室,但没有生下男丁,只有两个女儿孔德齐和孔德懋。

孔令贻

好在孔令贻才四旬多,指不定日后还能诞下传人,但1919年,孔令贻奔赴北京为岳父送葬的时候患上背疽,这在当时是不治之症,临死前他嘱咐大总统徐世昌,说王宝翠已经怀孕五个月,如果生下男丁,可以立他为衍圣公。

1920年大年初四,王宝翠临盆,不仅孔府内外戒备森严,到处都是驻军站岗,就连山东督军田中军都受大总统徐世昌的派遣亲自来孔府坐镇,外加孔府各房长辈以及浙江衢州南孔的嫡系传人也都分坐在孔府东西侧楼里监产,就是防备有人狸猫换太子。

孔德成与大姐德齐、二姐德懋童年合影

好巧不巧,王宝翠难产,众人心慌意乱下直到傍晚才诞下一个男婴,这就是孔子第七十七代孙,取名为孔德成,孔府为了庆祝令人四处敲锣十三下,通报其降生,曲阜全城燃放鞭炮庆贺,而北洋政府也在曲阜鸣礼炮十三响,以示庆典。

孔德成出生十七天后,母亲因产褥热去世,而他则由嫡母陶氏抚养,等孔德成百天的时候,徐世昌命孔德成袭封为三十一代衍圣公。

童年孔德成

民国生活的孔德成

孔德成百天袭爵,是历代衍圣公中年龄最小的人,三岁的时候,孔庙举行各种祭祀活动都要拉着小小的孔德成担任主祭官,毕竟衍圣公最重要的职责就是祭祀,而孔德成就从这个时候开始观礼学习,到五岁的时候,孔德成已经能够主祭,十岁的时候已经十分熟练的祭祀了。

姐弟在花园里

作为孔子后人,读书是必须的,1924年,五岁的孔德成被陶氏安排去孔府私塾读书,孔府的私塾有六七位老师,除了熟读儒家经典之外,著名散文家和教育家吴伯箫经人介绍到孔府教授孔德成英文,诸城派古琴大师詹澄秋教授古琴,可以说学习的课程很多,每十天可以休息一天。

与老师们

为了发扬孔府教育职责,陶氏还办明德中学,由五岁的孔德成担任名誉校长,而孔德成学习也十分刻苦,从早上一直学习到晚上,遇到重要客人来访,还得陪客人,陪玩客人必须立刻回私塾继续读书。

陶氏对孔德成十分的严格,虽然出生于孔家,但吃饭都是平常的家常菜,不允许挑食,吃饭不许说话,饭菜夹过了就得吃掉,不能放回盘子里,而孔德成一生最喜欢吃的就是豆扁糊糊。

常年穿着的都是布长衫,冬天则是布棉袍,穿布鞋,头上戴一顶瓜皮帽,床上也是粗布被褥,虽然孔府会有皮裘衣服,但只会在春节和祭祀的时候穿,祭祀后立马脱掉,一直到长大后才有所改变。

少年老成

而且要求孔德成待人接物要有礼貌,对于女仆要冠上姓称妈妈,比如张妈妈、李妈妈等人,男仆则是冠姓称爷,比如张爷、李爷等等,当然也不许打骂仆人。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孔德成不仅读书习礼,勤求学问,甚至还有发扬儒家文化的志向,可惜陶氏未能看到孔德成长大,1930年2月,陶氏因中风去世,年仅十岁的孔德成成为整个孔氏家族的掌门人。

与警卫们

1935年,成长在民国的孔德成感觉衍圣公这个世袭的爵位不宜存在于民国,主动要求国民政府撤销衍圣公的爵位,但国民政府认为衍圣公的道统不能废除,改“衍圣公”为“成至圣先师奉祀官”,成为民国的世袭特任官,月薪800元、办公费400元,而孔德成也成为末代衍圣公。

在孔府后花园

作为末代衍圣公,日本对于孔德成也是非常看重,多次以文化交流名义来到曲阜活动,试图拉拢孔德成,1935年,日本邀请孔德成前往日本参加孔庙落成仪式,痛恨日本侵略者的孔德成拒绝前往,后来日本人又多次邀请孔德成参加宴会,他都以病推辞。

与管家孔印秋合影

至于蒋介石,也对这位道统极为重视,甚至安排前清名宦孙家鼐曾孙女孙琪芳为他的妻子,延续孔家血脉,1936年大婚的时候,各个政要均送了贺礼贺幛。

结婚照

全面抗战爆发后,济南危殆,当时山东省立图书馆编藏部的主任屈万里为了保护大量珍贵书籍,准备将藏书都移到孔府进行保护,得到孔德成的慨然应允,也因此让大量珍贵的书籍和文物免遭战火的侵袭。

1938年1月3日,国民政府要求孔德成离开曲阜,孔德成起初不愿意走,而且妻子就要生了,但前来接他的孙桐萱表示他身份特殊,不能落在日本人手里,想通后的孔德成一家不得不离开曲阜。

来到武汉孔德成立马发表抗日宣言,先后在汉口、重庆等地辗转,在辗转中,各个孩子相继出生,而他也用当地的简称给孩子命名,大女儿在汉口出生,叫孔维鄂,大儿子在四川出生,叫孔维益,二儿子在南京出生,叫孔维宁。

夫人和女儿在重庆时期

在台湾的生活,一生再也没有回到曲阜

1947年,孔德成回到曲阜祭扫孔林、孔庙,这也是孔德成这一生最后一次祭扫,随后前往美国考察文化,担任耶鲁大学研究员,回国后辗转前往香港、澳门和广州等地,蒋介石溃逃的时候,除了将各种文物和金银搬走之外,还下令必须带走三个人,其中之一就是孔德成。

青年时期

毕竟蒋介石认为孔家是道统,自己带走孔德成就是带走了道统,而孔德成来到台湾省后在台北修建了家庙,继续倡导儒学,同时在各个学校从事教学工作,主要是“三礼研究”、“金文研究”、“殷周青铜彝器研究”等等,一直到去世才停止。

孔德成一家

在台湾的孔德成一生都在弘扬儒家文化,当然他还继续担任成至圣先师奉祀官的世袭官职,每个月还有17万新台币的月薪,同时还得负责9月28日孔子诞辰纪念日的台北孔庙祭典,当然除了给实际的利益之外,孔德成多次找蒋介石帮忙将自己两个未考上大学的儿子通过免试保送升学的方式进入大学。

晚年孔德成和夫人

由于对孔家过于礼遇,李敖、柏杨等人对孔家一直持抨击态度,主要是李敖身为西化派,主张全盘西化,自然对儒家文化进行猛烈抨击,而柏杨则是坚定的反传统者,自然会不遗余力诋毁儒家文化。

1989年,曲阜设立国际孔子文化节,恢复了中断多年的祭孔仪式,主持祭孔仪式,自然得邀请末代衍圣公孔德成,可惜孔德成一直没有回来,毕竟当年批孔一直是孔德成心头永远的痛,而且自己父亲孔令贻也被开棺曝尸示众,换做是谁都无法平静。

晚年和姐姐在日本见面

2008年10月28日,孔德成因因心肺衰竭病逝,享年88岁,去世后在大陆的亲属一直希望他能够葬在孔林,而孔德成的堂弟孔德墉也希望他能够葬在孔林内,能够叶落归根,但孔德成最终安葬在台北县三峡镇龙泉公墓,也成为唯二未能葬在孔林的衍圣公。

孔德成一生主要从事教育,对于从政并不是很擅长,是真正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其内向的性格,谨慎的办事风格和他一生坎坷的经历有着很大的关系,毕竟经历过风风雨雨,看惯了过眼云烟,因此从不掺和惹事,一直到去世都是如此。

孔德成与孙子和曾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